新时代下中国艺术品交易模式多元化的思考

2018-02-24 04:08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画廊艺术品交易

祝 捷

(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5)

一、引言

纵观十几年来我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可以看到我国艺术品市场呈现出几何系数增长的态势。艺术品市场的迅猛发展,交易规模在文化产业中比重的逐年上升,在与国际艺术品市场日益频繁的交流互动中,不断提升着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如此快速的发展,吸引着各行各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本介入艺术领域,艺术品市场进入了与金融结合的新时代。资本进入市场不断催生新的交易模式,新的业态应运而生,艺术品市场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组、调整,以多元化的交易模式转换思维,适应新时代的经济发展。

二、艺术品交易模式的多元化

中国艺术品交易由来已久。改革开放后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主要源于对西方市场机制的效仿。而近十年,艺术品市场发展异常迅猛,各种交易方式纷纷试水,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按照交易方式出现时间的先后,笔者将艺术品交易模式分为传统交易模式和新兴交易模式。

(一)传统交易模式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学习模仿西方艺术品市场运行机制上一步步走向成熟,其显著特征就是市场结构的现代转型,逐步形成了以画廊为主体的一级市场(或称专业零售市场)、以艺术品拍卖为主体的二级市场(或称二手市场),以及以画廊博览会为主体的一级半市场(或称专业展会市场)。

商勇《中国美术制度与美术市场》,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至21世纪初,几种市场在持续发展的经济大潮中,不断发展,相互适应配合,形成了中国艺术品交易的支柱。在这里,笔者将其称为传统交易模式。传统模式主要通过买方和卖方一对一的交易,以及通过拍卖这种双方或多方竞价最终达成艺术产品的交易的模式。从事传统交易模式的交易者需要拥有能足够支付艺术品的完全资本,并对艺术品本身具有一定的研究或某种需求。

1.画廊交易。画廊由传统“画店”式的经营模式发展而来。广义上的画廊涵盖范围很广,既包括进行美术作品展览、售卖的场所,也包括销售商品性装饰画乃至兼售工艺品的商店。90年代出现专业性画廊,签约代理画家作品的商业模式开始被引入,画廊逐步具有艺术经济人的身份。在画廊运作的过程中,会定期推出代理艺术家的展览及各种推广活动,以达到艺术品价格的增长。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多元化发展的格局的形成,画廊的经营与发展不断走向分化,形成了更为专业化的发展。在画廊分化的过程中,一部分致力于整合资源、开拓市场及维护藏家,在雄厚的资金实力的支持下形成全面运作的能力;另一部分资金及资源实力相对薄弱,但依靠较好的人脉关系,较强的市场化意识,将艺术家联合起来,获得了相应的发展;此外,还有一部分纯粹经营作品,不参与市场运作的画廊,这几部分组成了中国画廊业的基本面貌。

2.艺术品博览会交易。所谓艺术博览会是指在某个场所定期举行的,由众多艺术家、艺术品经营机构、艺术品购藏者参与的,集展出、销售和交流于一体的艺术品交易模式。其形态来源于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伦敦万圈工业产品大博览会”。我国的首届艺术博览会则要属1993年在广州举办的“首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它第一次由画院、画廊、画商共同参与,宗旨明确,以开放性、国际性博览会的形式把艺术品推向市场。成熟的艺术博览会,是由画廊、艺术机沟作为主要参与方进行艺术产品交流与信息交流的场所和机会。

近年来的明显趋势是大型博览会的品牌效益逐渐形成。比如现在全球最大的巴塞尔艺博会是全球著名画廊集中亮相的画廊博览会。通过在全球各地伦敦、纽约、洛杉矶,巴塞尔,香港等地巡回展览的形式,形成较为广泛的市场效应。但是同时,这种大型的博览会产生一种“抵触效应”,一些大型、老牌的画廊主宰了市场,让后进入市场的参与者和一些小型画廊很难存活下来,虽然对市场进行了整合,但对于小型画廊来说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3.艺术品拍卖交易。艺术品拍卖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起伏的缩影。通过拍卖会进行艺术品交易已成为中国艺术市场最主要的交易方式。买卖双方经过潜在买家的价格竞争,最后以价高者成交为基本原则,是一种竞价交易模式。民国时期,拍卖行业曾在沿海几个大城市出现。新中国成立后,自1993年上海朵云轩举办了全国第一场有影响力的艺术品拍卖以来,来自西方的200余年历史的拍卖,在中国开始了飞速的发展。纵观拍卖历史,从西方到东方,拍卖的形式并没有发生变化。早在18世纪末的伦敦,人们在宽敞的室内里进行拍卖,作品悬挂在四周的墙面上,拍卖师台上报价,藏家台下竞拍,到如今的电话竞拍、委托拍卖,其基本形式是一致的,即拍卖师台上叫价,藏家在台下竞价。不同的是,现代的拍卖行尝试将拍卖场打造成一种新的“舞台”,把“剧场效应”加入到拍卖过程当中。例如刚刚结束的苏富比拍卖,在班克斯《女孩与气球》的卖现现场,正当作品以140万英镑落槌成交的时候,艺术家之前设计好的机关突然启动并将作品一半破碎,随后艺术家宣布这一创作更名为《爱在垃圾桶》。就这样,一件新的作品诞生了。而苏富比则被置于了一个艺术史的现场中,作品《爱在垃圾桶》的价值远远超过刚刚落槌的《女孩与气球》。笔者认为,拍卖行在相信这一新的尝试将为中国拍卖市场带来新的突破。

(二)新兴交易模式

新的时期,新的发展,国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各部门出台规章制度和指导意见,规范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提供2010年3月九部委联合签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鼓励金融资本依法参与。2014年3月文化部等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进一步认识到“文化金融合作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显著特点和重要成果,成为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在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基础上,引导文化产权交易所参与文化金融合作,积极推动文化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新的历史发展契机下,在保留传统交易模式的同时,多元化的新兴交易模式逐渐崭露头角并不断经历着市场的考验。将艺术品转化为金融工具,将艺术品资产化、资本化、金融化,以金融资产纳入个人和机构的交易方式,已经逐步推行。

1.艺术品投资基金与信托的交易模式。在我国,艺术品基金和信托业市场依据其发展规模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7年至2010年的萌芽或探索阶段;第二阶段,2011年至2012年进入了高潮;第三阶段是2013年至2016年,随着艺术市场的调整,艺术品基金的规模下降,艺术品信托业遇到了瓶颈,艺术品基金开始向私募产品发展。艺术品投资基金是由基金发起人向投资人募集资金,用以艺术品投资的方式。基金可以通过公募或私募获得,与股票基金等一些其他基金相比,艺术品基金规模一般较小。例如,英国的美术基金(Fine Art Fund)的资金规模在5000万美元左右;美国的艺术经纪人基金(Art Dealers Fund)在1亿美元左右。我国发行最早的艺术品基金是民生银行2007年6月推出的“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投资标的为中国书画及当代艺术,投资周期两年,在金融危机期间仍取得了稳健的收益,带动了国内艺术品基金的悄然渐起。首个由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类产品是2009年由国投信托发行“国投信托——盛世宝藏1号保利艺术品投资信托产品”。之后,中信信托、中融信托、长安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涉猎艺术品领域,陆续发行艺术品信托产品。

2.艺术品质押交易模式。艺术品质押在我国发展已久,是资金需求方以艺术品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提供质押担保,以获得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典当可以视作我国早期的艺术品质押融资的市场存在形态,是艺术品与金融结合的最基础的模式与业态,不仅是一种有效且稳定的融资方式,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活跃了艺术品市场,促进了艺术品交易。目前,国内外开展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的不仅有银行、小额贷款机构,还有拍卖机构。2009年,山东潍坊银行以李苦禅、于希宁等作品为质押,推出全国第一单书画质押融资业务。此后,深圳市同源南岭文化创意园以艺术品作质押,获得建行深圳市分行贷款;同年7月,民生银行在福建试水寿山石质押融资。由于艺术品真伪难鉴,市场价格浮动大,风险较难把控,不易保管等问题,许多银行对此持观望态度。目前市场存在的大量的融资需求,当购买人或机构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时,买入的艺术品很难较短时间变现,相比较典当行,银行的艺术品质押融资因较强的公信力和资金实力,以及规范的运作方式,将会更好地促进这一业务的发展。

(三)艺术品平台化交易模式

平台是一种能力与体系,它的基本功能是整合、支撑、服务。艺术品平台化交易是指以网络平台为基础,以艺术品为媒介,通过在线推广、在线拍卖、线上交易、线下体验等形式,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艺术品信息,吸引大众投资购买,获得回报。中国艺术品市场从初期的网上画廊、网上拍卖、网上展览等,已发展到互联网展示、互联网金融等模式。这些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放宽了参与交易者的范围,是一种适合大众参与的交易模式,艺术金融和艺术电商的融合发展推动了互联网艺术金融。“平台化思维”在传统一级、二级市场之上诞生了一个全新的交易平台,即线上终端、自由买卖、大数据系统管理。这一交易平台的发展与被认同正在无形中创建着一套全新的“平台+互联网”的交易模式,呈现出了艺术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线推广与线上拍卖:目前国内知名艺术品网络交易网站有雅昌艺术网、嘉德在线、中国拍卖与收藏网等,在淘宝等购物网站也设有艺术品专区。然而大多数艺术品交易网站没有健全的信用体系,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在交易的过程前期出现交易的艺术品常常图不符实,信息不对称,交易后期出现上当受骗后无处投诉的现象,在推广阶段就使大家失去了对网络交易的信任,失去了线上购买的优势。线上拍卖使买家不用亲临拍卖现场即可与竞拍人共同出价,共同竞争,增加了交易的快捷性和便利性。在市场仍然处于整体调整的态势之下,海内外各大拍卖行都在积极调整和创新,打造网络拍卖平台。国际拍卖行佳士得近几年一直在积极拓展这一领域,成为网络拍卖的领跑者。2011年12月首次举办“伊丽莎白·泰勒珍藏”网上专拍,2012年又相继举办了7场网上专拍,在2013年的前六个月,佳士得举办了11场网上专拍。在成功推出了多场名酒、时装、战后与当代艺术的网上专拍之后,佳士得首度将网上拍卖的概念延伸至中国工艺精品类别,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与此同时,上海泓盛在原有“赵涌在线”网络平台的基础之上,宣布所有专场首次实现网络实时竞投。

除了以上的功能,平台还应该是综合性服务平台,除了具有鉴证、登记、备案、征信等核心功能,还应具备确权、鉴定、评估、集保、信息查询服务,以及综合金融服务,如艺术品质押融资、艺术品保险、艺术品基金与信托等等,是艺术金融各种形式的整合。平台的交易,核心是一种P2P的服务。目前基于平台创新的典型案例是文交所。但是大部分文交所在平台上进行的是电子化交易,标的物是邮币卡。这种离现货交易市场距离很远且投机性很强的产品受到了监管部门的整顿。事实上,平台化交易的功能是一项综合性功能,电子化交易只是其中非常边缘的功能。其他如证明艺术品权属问题的确权、证明归属来历问题的溯源、鉴定真伪的评估等等,都是平台化交易的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挖掘与发展。

三、交易模式的优势分析

过去二十年,传统交易的画廊、拍卖会、艺博会在我国整体经济增长的带动下表现得十分活跃,涌现了大量艺术品的交易成果。尤其是艺术品拍卖,每一次拍卖的天价都有媒体的关注,电视台各种寻宝、鉴宝节目层出不穷。不可否认,许多媒体的报道含有炒作的成分,然而正是许多的报道和关注带动了全民关注艺术品,关注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从而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同时,这种关注归拢了社会上更多的闲散资金有意识的从股市、房地产行业转向流入艺术品行业,有益于全社会的资金配比。

艺术品的消费属于较高层次的消费需求,人们的购买力和消费意愿存在差距。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要对其真假优劣、价值高低做出准确的判定,需要具备相当的艺术学识修养和市场经验。艺术品市场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性,要求消费者都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辨别优劣真伪的能力是不现实的。新兴的交易模式能够满足大众的参与,使消费群体的方向发生转变。艺术品的平台化作为综合服务平台满足了艺术品收藏、投资的需求,满足了快捷、放心的消费需求、满足了艺术资产管理需求,改进了艺术品交易的模式,推动了艺术品市场的发展。

当代美国批判社会学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丹尼尔·贝尔根据人类经济活动主要领域的变迁,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经济是在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以第三产业为主体,以产品创新与产业知识化为主导的经济。国目前正在经历着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的新时代,其特征之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人们认识到粗放的以消耗资源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知识经济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艺术品作为第三产业,完全符合经济形势的发展潮流。笔者认为,与上一个周期相比,艺术市场的短暂的回落其实恰恰是一种理性的表现,人们能够更加认真的思考艺术品市场的何去何从。

四、交易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鉴定评估问题

无论是传统交易模式还是新兴交易模式,核心问题是其对艺术品的鉴定和评估。艺术品的非标准化特征决定了艺术品的鉴定评估的专业性。目前,国内艺术产品鉴定体系缺失,尚无权威性鉴定机构。目前,对艺术品的判定主要依靠我国艺术品市场的传统鉴定方法——“靠眼力”,也就是依靠经验的鉴定。一些有经验的“行家”通过自己的经验以及历史文献的佐证,分别在中国书画、瓷器、青铜器等领域的鉴定方面积累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而且在实践中发挥着主要作用。而在新兴交易模式中当很多投资者无法当面核实艺术品的真伪时,交易平台的公信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在鉴定评估环节形成强有力的公信力的前提下,平台化交易的其他环节如质押、保险、交易等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形成多方面、系统化的全国艺术品鉴定体系是首要环节。

(二)风险控制问题

在艺术金融领域,风险控制尤为重要。在交易过程中,艺术品作为信贷资产,具有真伪的风险、估值的风险、损坏的风险等等。如何把控这些风险,使投资者的风险降为最低,是艺术品份额化能否进行下去的关键。这需要专业的团队,艺术与金融的跨界人才共同确定所需要份额化的艺术品的层次、类别,采取风险对冲的方式使风险降低,保证其收益的稳定性。目前,国有信托公司尚未打破刚性对付的承诺。艺术品金融机构不妨做出刚性对付的尝试,保障投资者的权益。

(三)持有时间问题

对艺术品持投机心理的投资者大有人在。对于艺术作品来讲,艺术价值与学术价值应当是其灵魂,是引领一切的基础。现在许多艺术创作的价值观出现偏差,艺术作品商业化气息浓厚。许多投资者的交易的主要目的是牟取暴利,故而采取短线操作的手段,即买即卖。长期如此,干扰了正常的艺术品市场秩序,从而引发市场泡沫。如,我国的艺术品投资基金和艺术品信托的操作一味追求短、频、快,运作期限以两年居多。随着2013年前后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期,交易额出现下滑,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发行量也骤然减少,而艺术品信托产品的发展也遭遇瓶颈。而对于艺术品的成长周期,并不是短期持有就能见效的。过分迎合投资者快进快出的心里,违背艺术品市场投资的规律,加之操作不规范、管理不透明,缺乏对艺术市场的判断是艺术品投资基金及信托遭遇滑铁卢的主要原因。

(四)市场秩序和制度的问题

传统交易模式中的假拍、拍假、欠账、艺术品水平良莠不齐等是艺术品市场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新兴交易模式除了对艺术作品的辨识,更需要对艺术品金融和网上交易平台强有力的监管。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完善和发展了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但这些已有的法律法规仍不足以支持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的更好发展,我国艺术品质押的风险控制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艺术市场仍然需要构建健全、长效的保障机制,形成艺术品质押融资风险的闭环。

结语

当前,我国艺术品市场也随着经济环境的平稳而回归平稳,新一轮的高峰蓄势待发。在这种新时代下,画廊、拍卖、艺博会等传统交易模式依然以其固有的方式不断前行,自我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艺术品与金融、互联网平台等新兴的交易模式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逐渐唇齿相依,融为一体。虽然当下传统交易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艺术品的金融化刚刚起步,艺术品新兴交易运作不够成熟,艺术与金融和互联网平台结合也在发展阶段,但是笔者认为,金融与互联网的介入仍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方向,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尝试。多元化的交易模式会成为艺术市场的强心剂,成为繁荣艺术市场的主要推动力。因此更应加强制度以及等配套服务,完善艺术品的多方投资渠道,加强市场交易信息的披露,为艺术市场的繁荣创造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画廊艺术品交易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画廊
画廊
大宗交易
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