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以文华学院为例

2018-02-24 00:41
新课程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策略阅读教学

随着第四代工业革命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更为广泛深入的应用,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最新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人才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新型知识和创新素质,即:教师要与时俱进,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制作“微课”并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要求英语专业学生具有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文学欣赏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但高校英语阅读传统教学依然存在教师思维固化、学生缺乏阅读兴趣、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这样的教育现状无法满足时代要求和达到新国标。同时,应用型高校英专学生的阅读学习也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文学欣赏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欠缺,思辨能力缺乏。因此,本文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三个维度来强化教学设计,改善阅读教学,为文华学院英语阅读教学改革在实践方面提供启示。

为了确切地了解文华学院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现状,笔者对文华学院英语专业一年级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三大块组成,鉴于一年级学生对专业的阅读教学设计认识不深刻,问卷的题目均为选择题,涵盖教学设计的三大部分,即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共发放问卷152份,回收146份,回收有效率为96%。此外,还通过访谈担任“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师的形式,了解具体上课流程,包括:是否告知学生学期的课程教学目标和每次课的教学目标,如何监测学生的课前预习,采取何种教学策略进行课堂教学和互动,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反思,还有如何记录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形成性评价等。无论是调查问卷还是无结构访谈,都紧紧围绕着教学设计的三个维度展开,旨在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到文华学院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现状。

一、应用型高校“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的现状

教学设计的三个维度包含八大要素,其中教学目标设计包含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设计包含教学内容顺序设计、教学方式方法设计、教学媒体组合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包含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对调查问卷和访谈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后,发现阅读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对于教学目标制定,任课教师通常会在学期的第一次课明确告知所有学生课程教学目标,但很少会在此后的每次课上具体告知该节课的目标。虽然老师基本上每次课都会进行小结,但主要集中于总结生词和篇章大意,鲜有涉及技巧目标和情感目标。由于课程目标偏宽泛,而且只被提及一次,超过90%的学生不清楚英语阅读课到底是“学什么”的,更不用说熟悉具体的每节课的目标。这也导致老师对教学目标“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学生对教学目标“既不见树木,也不见森林”。在教学内容分析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存在矛盾。一方面,教师基于课时的考虑,很少补充课外阅读的材料;另一方面,学生觉得有些课本内容缺乏趣味性和时代性,非常愿意增加课外阅读量,拓宽知识面。在教学对象分析上,老师和学生达成一致,老师会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兴趣、心理特征等,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

其次,对于教学方式方法设计,学生普遍认为生动多样、诙谐幽默的教学方法,能很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互动式教学最受学生喜爱,因为能给予学生更多表达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加强师生、生生沟通,增进友情和师生情谊。任务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也较受学生欢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任务式教学中,设计的任务或太简单,或太难;抑或过轻,或过重。启发式教学中,老师发出的指令未能被理解,或者启发的内容未能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形成无缝对接。同时,在学习形式上,较传统的教师讲授而言,学生更偏爱小组合作和自我探究,认为更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合作共享意识,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对于课堂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老师和学生一致认同双方都非常关注课中阶段,竭尽所能地利用课堂时间,实现高效教学和高效学习。但在课前阶段,尽管老师要求学生做预习,但对预习的内容和对预习的检查方式并未细化,由于没有老师的监测,学生的预习盲目,其效果也可想而知。同样,在课后的复习巩固阶段,老师对复习的内容检查通常局限于生词的听写,没有上升到单词的活用,更没有关于句型、结构以及文化的检测。长此以往,学生没有反思的意识,综合能力也没能提升。在教学媒体组合设计上,虽然多媒体被广泛地运用到教学中,但教学模式仍是单一的线下教学,即面授的课堂教学。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教学的方法、内容和模式都应顺应时代变化,积极地进行改革,即:采用“线上(E-learning)+线下(classroom)”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顺序设计上,老师通常都是按规定章节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缺乏灵活度。

最后,在教学评价设计上,老师和学生反映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被采用。但学生对具体的形成性评价的组成形式不甚了解;老师对学生的日常表现的记录主观性强,形式单一,未能有效地评定学生的阅读行为,缺乏生生互评和学生自评,评价不够全面。

二、改善应用型高校“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现状的对策

针对上述阅读的教学现状,笔者提出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及教学评价设计相对应的建议,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使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切实有效。

首先,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对整个教学过程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对于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明确、具体、精准,切忌抽象、宽泛、模糊。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纲要式的,如《中级英语阅读》的课程目标为:帮助学生实践语言,在实践中扩大词汇量(掌握认知5000个单词)、知识面,培养语感,增强对阅读材料(题材广泛,包括社会、科技、文化、学习、常识、人物传记等;体裁多样,包括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广告、图表等;阅读材料的语言难度中等)及语言的理解力;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推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的技能,包括细读、略读、查阅等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20个单词)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分享意识。任课教师应在第一次课向学生详述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时地提醒学生,并在最后一次课通过调查问卷及习题小测的形式来检验学生是否达到这些目标。每次课前,任课教师应向学生明确该次课的具体目标,如通过这个章节掌握与安乐死相关的词汇和句型,或如何学习议论文的阅读技巧(定位核心论题和论据,梳理文章结构等),如何分别从病人、病人家属和医生不同的视角来探讨安乐死的可行性,逐步提升思辨能力。教师通过章节小测检验课次目标的实现情况、这样课次的短期目标和课程的长期目标融为一体,老师和学生都能“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对于教学内容,为弥补教材的单一性,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与时俱进的意识,掌握前沿的信息,老师可以“实用性、时代性、知识性、多样性”为原则,根据文体,广泛地在电子图书、学习网站上搜集语言风格不同的各类文章,涵盖商务、文学、新闻、科技、旅游等多方面的内容,自编讲义。以教材为主、讲义为辅来开展阅读教学,在“点面结合”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让教师明确“教什么”、学生明白“学什么”。

其次,教学策略的运用对教师和学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巧妙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必能打造优质的教和高效的学;反之,僵化地运用单一的教学策略必导致低质的教和学习兴趣的丧失。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但“一味地尊重”学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造成失误。如何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取得平衡是教师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课前阶段,老师通过“微助教”上传学习视频,并发布预习任务和预习小测;在课中阶段,通过课堂讨论形式来检测视频学习和预习效果;在课后阶段,要求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展示复习成果。通过微助教,老师能及时根据学生的预习和复习小测的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在课堂上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整,从而实现“翻转课堂”。“课前预习—课堂面授—课后自学”的混合式教学流程形成紧密闭环,在此过程中,老师知道“怎么教”、学生知道“怎么学”,教和学变得更加紧凑高效。

最后,为了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必须综合运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尤其要强化对学生阅读行为的“形成性评价”的记录。“微助教”就学生的课前学习给老师提供反馈,课堂活动观察评估表能客观地评估课堂互动,为教师反馈提供证据,而自我提问单为学生自评提供依据,教师反馈、生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的多种形式评价确保“形成性评价”的全面性。

可见,影响英语阅读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设计,更新教学模式,必能提升老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挖掘老师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英语教学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最大限度地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英语阅读教学策略阅读教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初探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低年级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