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的基本内涵和核心要义

2018-02-24 19:31王晓燕
中小学德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活动

王晓燕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 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相互衔接、综合实践育人的新途径,对于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近年来,一些先行试点地区在积极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中已取得不少经验,但问题与挑战也非常突出。为此,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有关政策文件的基本内涵和核心要义。

一、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要坚持内涵打造

正如《意见》所指出的,研学旅行要坚持教育性原则,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

1.注重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开发设计。在研学旅行的活动设计中,要能够体现并具体落实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核心素养的目标等。《意见》制定的工作目标中,就特别强调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增强对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核心目的就是要通过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受、身心思想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发展,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注重高品质的活动课程开发是保证研学旅行育人效果的核心要义。

2.增强研学旅行计划的适切性。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与此相应地,各地学校发展和学情也各不相同,因此,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还需兼顾学生的学段特点、学校的教育教学需要和地域特色,灵活安排活动项目和活动时间。就此,《意见》提出,研学旅行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无疑,研学旅行的这种适切性安排,必将有助于活动的安全开展和实效性提高。

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要注重载体构建

研学旅行内涵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场所(基地)的选择。按照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实现综合实践育人的新途径要求,在载体的建设与选择上,要注意两点。

1.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意见》提出要结合域情、校情、生情,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可以依托各地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工矿企业、知名院校、大型公共设施、博物馆和科技馆等场所,遴选建设安全适宜的研学旅行基地。以基地为重要依托,有针对性地开发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各具特色的活动课程,作为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

2.互联互通,形成整体运营体系。站在综合实践育人的高度,研学旅行要以整合资源为突破口,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和示范性基地,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要尽快建立研学旅行基地的准入标准、营运规程和评价体系,建立国家教育部层面、地方政府层面或第三方机构性质的研学旅行网站,发布研学旅行的相关信息和课程、经验等的介绍,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对接,推动学校与基地、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校内外教师之间的对接,实现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有效衔接。

三、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要规范组织管理

带领学生走出校园研学旅行,教育组织部门虽然一马当先,同时也需交通、旅游、食品药品监管、文化、财政、公安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如何保障良好的组织管理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意见》提出“建立相关部门共同参加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协调小组,办事机构可设在地方校外教育联系会议办公室”,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1.注意统筹协调,组织有序。教育部门要做好对研学旅行工作的整體设计,要主动协调其他政府部门和行业齐抓共管,对活动流程、条件保障、责任主体、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督查评价等统筹规划,结合本地和学校实际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将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切实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

2.注意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制定开展研学旅行的工作规程,明确活动目的与计划内容、活动管理形式和人员配备、时间安排、出行线路、收费标准、注意事项等,加强对师生研学旅行的事前培训和事后考核,务必要与活动各方和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及相关协同机构的责任权利,以规范的管理、清晰的责任确保研学旅行顺利开展。

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要落实制度保障

研学旅行要顺利推进,一定要有合理、科学的制度做保障,否则就容易盲目行事,或陷入推诿、拖延的境地,责权不分,实效不佳。研学旅行的基本制度保障必须做好两点。

1.安全保障。研学旅行一定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要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这是《意见》提出的明确要求。各地要制订科学有效的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方案,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另外,特别要制订学生安全手册,对研学旅行线路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天气与交通、食品卫生、疾病预防、保险保障等都要做好详细说明,提前做好可能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学生研学旅行一定要有保险,避免让学校承担无限的责任。

2.经费保障。研学旅行要坚持公益性原则,按照《意见》所提出的,“研学旅行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为此,健全经费筹措机制也非常重要。各地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来筹措研学旅行经费,探索专项经费保障机制,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在这方面,可参考一些比较成熟的国际经验。比如,日本为了减轻家长的负担,不仅设定了中小学生修学旅行的总价格标准,很多地方政府还明确了收费上限。只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才能确保研学旅行可持续、常态化开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研学旅行将构筑起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衔接的桥梁,促进学生学思结合、知行并进,将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意见》的出台,可以说把研学旅行推向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为此,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协同努力,切实履行,把这一新时期的教育革新方式做得更好。

责任编辑 余志权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活动
“活动随手拍”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不可能旅行
小黑的旅行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