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价值观引导探微

2018-02-24 00:22陈海旺
中小学德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辨析异性法治

陈海旺

摘要

初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特殊时期,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目标和内容,通过聚焦学生真实的成长困惑,激活其生动的成长表达,以及回归生活的深度探究,引导学生走进青春生活,辨析成长困惑,在生活体验中内化价值观,从而提升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价值引领;价值观.

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洽课教师必须基于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使其形成并不断提升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能力。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建议》明确指出,教学设计要直面学生在生活与成长中的困惑、矛盾与冲突,针对一些生活现象的似是而非和似非而是发表看法,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创设出一种在明辨是非对错时能刻骨铭心的教学情境。在“青春萌动”(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一课教学中,笔者进行了尝试。

一、发现真实的成长困惑。让价值引领基于“生活基础”

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是注重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并选用“生活化”的事例,以生活经验导入,引导学生围绕生活中面临的困惑展开道德探讨与对话。

在“青春萌动”一课“探究与分享”板块,教材选用“小梅和大海”的苦恼等事例创设了两个情境,展示步入青春期后男女生在异性交往中面临的困惑:渴望接近又害怕接近异性,在异性面前特别在意自己的形象,对异性产生爱慕之情,对舆论比较敏感等。源自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因青春期心理萌动而引发的矛盾与困惑到底有哪些?笔者进行了调查,并据此创设了如下三个困惑情境:

困惑一:我的同桌是女同学,自从我和她坐在一起后,我开朗了许多。我数学很好,很期待她每天会有问题问我,帮助她,看着她有进步,我很开心。我也希望她能够到体育场关注我,这样我会跑得更有劲。想问问,我正不正常?我为什么会这样?

困惑二:与一男生小学同班,住同一个小区,平时一起上学一起回家。进入初中,我俩在放学路上还是常常会打打闹闹,说说笑笑,但在班里不轻易往来。可是,我俩的关系还是被同学们指指点点,我难为情也很诧异:为什么同学会这样呢?

困惑三:我很喜欢班里的一位女生。我和她平时关系很不错,也常常会彼此约定在周末找空聊天。感觉是相互喜欢。可是,当我单独约她周末一起看电影时,她却犹犹豫豫,不肯给出明确的答复。我就是想问问:我俩的关系是早恋吗?要不要发展下去?

如此,从本班学生真实的成长困惑出发,聚焦学生在生活与成长中的矛盾冲突,用“学习和生活就在身边”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契合学生的内心需求,从而为价值引领铺就坚实的“生活基础”。

二、激活生动的成长表达,在价值辨析中澄清认识

伴随着生理发育,初中生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情感世界愈加丰富,并具有了初步的价值分析与判断能力。但囿于生活经验,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学生往往只看到现象而无法深入其本质,难以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堂必须帮助学生将道德知识与真实生活建立联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澄清价值认识,从而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

“青春萌动”一课的核心目标是在了解青春期异性交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性别差异,掌握与异性交往的原则和尺度,恰当处理异性之间的朦胧情感,进而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师以“聚焦成长困惑——揭示矛盾,深入分析——形成主要观点”为线索,引导学生充分表达,展开价值辨析:

课堂片断“困惑一”(见上文)

生1: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的,因为有“青春期的心理萌动”。

生2:从这位同学的经历看,他变得开朗了,帮助同桌进步了,同学关注他他就更有劲儿,说明“青春期的心理萌动”可以帮助个人成长。但是,若过度关心、太在乎一个异性,有可能滑向失控的状态,给自己增添更多的烦恼。

總结:异性交往,两面效益,增进认识。

课堂片断“困惑二”(见上文)

师:你认为同学们在“指指点点”什么?

生1:单独交往(一起上学一起回家)。

生2:在我们面前俩人保持距离,私下却交往亲密,让人不得不怀疑他俩的关系。

师:在“我”看来很正常的异性交往在同学眼里却“不正常”,要摆脱这样的尴尬与困惑,往后的异性交往要注意哪些问题?

生3:不能有过分的肢体接触,注意言行举止,不授人以柄。

生4:注意心态,不怕人说闲话,保持健康的交往心态即可。

总结:异性交往,举止得当,内心坦荡。

教学片断“困惑三”(见上文)

师:“这种相互喜欢,是不是早恋?要不要发展下去?”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打算怎么做?

生1:这种相互喜欢,应该是早恋。因为恋爱就是双方相互有好感,相互爱慕。如果是我是那位女生,我会拒绝男生的约会。

生2:这种相互喜欢,容易被看作早恋。但课本上说,对异性的欣赏、爱慕并不是真正的爱情。爱情需要具有爱他人的能力,爱情需要彼此深入了解,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真正的爱情包含尊重、责任、珍惜、平等和自律。

生3:其实,两个人相互喜欢,还要看喜欢的程度,接受对方的程度。如果只是朦胧的喜欢,这就不是真正的爱情,不算是早恋。

总结:朦胧情感,慎重对待;是否“真爱”,把握内涵。

随着表达与辨析的步步深入,学生的“成长困惑”逐渐得以解决,对于与异性交往的原则与尺度、如何处理异性之间的朦胧情感等,学生有了清晰的认识和价值判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价值引导,要求教师必须担当组织者和倾听者的角色,把握价值引领方向,充分激活学生的情感表达。由此,引领学生在自主辨析与判断中获得正确的价值认识。endprint

三、回归生活的深度探究,于“亲历体验”中实现自觉认同

正如美國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所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价值观引导需要“榜样的力量”,更需要“回归真实的生活”。惟有学生自己参与过、体验过,并基于实践不断完善,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价值引导才会给学生留下“印记”,由此,学生才会产生更自觉的认同,成为一个灵魂丰富的人。

就“青春萌动”一课而言,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是“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通过对“困惑三”的辨析,学生对“早恋”作出了清晰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但是,学生对于教材对“真正的爱情”的解释,可能仅停留在文字表面。对于“青春期男女生之间相互爱慕到底是不是爱情?真正的爱情到底是什么?”学生仍充满困惑和探究欲望。

困惑的背后是学生成长的渴望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渴望了解“爱情”,渴望未来的自己能得到异性的爱慕,收获真正的爱情。同时,困惑的其实不仅仅是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而言,要引导毫无爱情经验的七年级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爱情观”,无疑是一项挑战,也可能是无法完成的任务。然而,每一个学生都是“爱情的结晶”,多数学生在“真爱”的包围中成长,见证了父母从爱情到亲情的温馨生活;而来自离异或单亲家庭的学生,其父母亲友对于“爱情”或许会有更加深刻的思考和感悟。因此,教师尝试让学生回归生活,通过采访父母或亲友长辈,了解他们的“爱情史”,在温情脉脉中感悟“真爱”,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顿悟”爱情内涵(附采访单,根据教材“拓展空间”内容改编,见左下表)。

借助访谈,学生对于“爱情”有了更加真实细致的触摸,获得了真切而独特的体验与感悟。学生的访谈成果精彩纷呈,其中一位家长对爱情的解读,不仅激活了课本知识,而且拓展了师生的视野(见下表):

爱情是什么?

爱情是I love you,I——independence(独立);L——love(爱);O——observe(观察);

V——veracity(诚实);E——everlasting(永恒);Y——yearn(想念);O——oath(誓言);

U——understand(明白)。

回归生活的深度探究,让师生都获得了刻骨铭心的体验与感悟。价值观的引导其实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而理性精神、批判精神和独立精神的涵养内蕴其间。

道德与法治课的价值观引导,既是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课堂的灵魂。真正的价值观引导,其使命是建立学生的终极价值体系,使他们成为有灵魂、有信仰的人。道德与法治教育,应成为负载灵魂的、有信仰的教育。

(作者单位:嘉兴教育学院 浙江嘉兴314001)

责任编辑 毛伟娜endprint

猜你喜欢
辨析异性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异性齿轮大赏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正误辨析一例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
你有让异性心动的本领吗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