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分析

2018-02-25 07:43韩锋
青年时代 2018年36期
关键词:辅导员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有效途径。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互相联系的有机融合关系,为了有效增强思政教育和德育建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需要构建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共同育人的协同机制,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思政氛围。本文主要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育人协同机制作出具体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育人协同机制

一、前言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及思政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各个环节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体制和管理经验不断完善,因此需要构建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为一体的共同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出共同育人机制的良好效果。为了有效改善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难题,需要积极强化专业化管理队伍,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共同育人活动的顺利开展。积极探讨共同育人机制的创新措施,建立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联动育人机制,实现对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两支队伍及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推进两支队伍的系统化结合,将合力育人机制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这对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育人协同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构建共同育人机制有利于学习和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合力育人方针。党中央已经明确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了要及时形成支持大学生和社会关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形成强大的合力,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全方位积极学习并贯彻落实。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自身职责,并和辅导员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联动育人工作,在教育合力的前提下,及时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教育机制。合理育人机制是学校内部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将管理队伍和教学队伍及时整合起来,从而将党中央提出的合理育人教育机制得到及时有效的贯彻实施。

(二)有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学的时效性

作为思政课教师需要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进一步提升综合理论素养和理论专业技能,在日常教学中能够积极站在最前沿的理论立场和专业视角来引导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将思政课的指导作用得以最佳体现,促使学生提高对思政课程的重视程度,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学的时效性。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育人协同机制路径策略分析

(一)严格选拔优秀的辅导员

学校在选拔辅导员的环节始终坚持高要求的基本原则,同时在选拔辅导员之前先制定合理有效的辅导员选拔制度以及相应的从业标准,设置辅导员管理规范,在此过程中要考虑到毕业生工作经验和思想政治素养,优先录用担任过学生班干部和有责任、有担当的优秀毕业生。同时重点是对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内涵进行考察,对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道德素养作出全面考核,选拔出素质高、思想政治意识高的辅导员,同时推进学校的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交流机制的快速实现。要求辅导员必须具有热爱工作,以学生为本,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基本思想,能够和思政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及时形成合力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出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组织能力、引导作用,给予学生更多指导关怀。

(二)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的有效创新

时代的发展使得创新管理模式成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要统筹安排,科学、稳定的推动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教育工作的进行,鼓励青年教师热爱思政教育工作,致力于发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事业。将思政课教育及时向专业型和职业化的方向发展,重点关注这些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思政教育队伍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有效的思想政治管理制度,对思想政治教师进行定期考核,着重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积极从外边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本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指导,营造一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三)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构建

充分利用大数据、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来创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平台,这样做有助于将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协同机制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起到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和新媒体网络育人功能。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外延范围很广泛,不仅包括学生的日常信息和课堂表现,还包括教育进度,教学资源、网络信息等,所以在思政课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出合力育人的协同作用,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和学生关注点,及时利用网络平台来搜集有关资源讯息。教育资源平台的实现了对多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及时提供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学习进度等状态信息。辅导员为思政课教师提供基本信息,以此来帮助老师全面掌握学生动态和相关数据,并对学生进行重新定位和全面认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特别诉求,积极顺应了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化要求。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基础上,将多种资源进行整合和系统配置,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的良好协同和联动配合,促进第一堂课和第二堂课的及时互动、有效衔接,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和育人成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爱好,以协同作用将学生的学习效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

(四)建立双向交流机制

积极拓展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双向交流渠道,在达到思政课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及时进行身份互换和资源共享。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及时进行身份互换有助于双向育人体制机制的实现,思政教师担负起辅导员的职责和功能,而辅导员则需要在特定要求下担负起思政课教师的教育任务和日常理论引导工作。在双向育人背景下有效弥补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和短板问题,开创一条崭新的协同教育、双赢路径。在此过程中辅导员也更深刻的理解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上的重任,提高对教师专业的正确认识和育人意识,促进思政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融合互通,对辅导员理论水平的提升也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确保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和谐统一。在教师与辅导员互换身份的前提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实时共享,有助于师生进行思想沟通与交流。思政课教师积极邀请辅导员、班主任来参加思政课听课、研讨会与座谈会,并参与到师生探讨的具体环节中,有效融洽学生与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和谐、互助的全方位学习氛围。另外辅导员也邀请思政教师参与到主题教育活动、日常思政教育内容及校园文化活动,定期进行社会实践和各个讲座报告,以社会实践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和综合素质,在互动协同中校园文化建设得到了很好的宣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五)加强对绩效考核制度的不断完善

在学生日常学习中,辅导员和思政教师都具有双重角色,因此要自觉履行自身职责,认真履行相关义务,并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来制定合理有效的考核制度和绩效方案,对教师和辅导员在综合表现和实际业务能力进行综合考核和绩效管理,不断提高辅导员和思政教师的工作业绩和综合管理能力,提升两支队伍的思政教育水平和德育服务能力,加强联动育人效果和思政教育功能,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昌群.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管理协同机制探讨[J]. 广西教育, 2017(19).

[2]韩锋.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舆情困境及优化路径[J].新闻传播,2017(18).

[3]贾洪岩,韩锋.多维视角下大学精神的德育功能,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J].2017(03).

[4]马成瑶, 蔡金淋. 关于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两支队伍协同工作的若干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 2017(7).

猜你喜欢
辅导员
光荣啊,少先队辅导员
新入职辅导员角色适应之管见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要做师德的楷模
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思考
如何增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