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的有机融合与发展路径研究

2018-02-26 20:03王一楠
关键词:体育项目全民民族

王一楠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国务院在《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中提出:“全民健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1]这就为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契机。我国拥有许多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它们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和传播传统体育文化,同时让传统体育项目在推进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得到大力发展,既具有理论价值,更有现实意义。

一、传统体育的内涵和价值

传统体育是经过世代传承的、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社会活动的总称。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武术、太极拳、舞龙舞狮、龙舟、秋千、赛马、射箭、蒙古摔跤、蹴鞠、毽球、风筝、打陀螺、象棋等,传统体育项目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一般来说,传统体育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沿袭下来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体育文化特质和体育文化模式,不仅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而且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价值。

1.政治价值

传统体育具有特殊的政治价值。我国的体育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过程,从体育弱国发展到现在的体育大国,传统体育项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我国传统的武术项目,其精神主要以宽容、坚强、仁义、隐忍、谦虚、诚实为中心,其中还包含了爱国、明志、正心的深层次含义[2]。这些传统体育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助力。在20世纪初旧中国处于水深火热的时期,武术深受民族主义的影响,尚武思潮促使武术被视为救国救民和民族崛起的手段,被赋予了为国争光、为战争作准备的社会化色彩。

在当代,传统体育也可以成为一个外交手段。我国的武术深受外国人的喜爱,当今世界“中国功夫”甚至成为一种文化标签。武术作为一种体育项目,在任何国家都可以不受文化、语言的限制,练习和传播都没有障碍。传统体育文化同时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软实力被归结为一个国家由文化、政治观念和外交政策等方面在国际社会产生的无形影响力,它会深刻影响其他国家人民对一个国家、民族或群体的整体看法[3]5。在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下,西方文化席卷全球,在这个时期更要大力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让每一个中国人产生文化自信,自觉地喜爱和维护自己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将它们“送出去”,让更多外国人认同和喜爱。

2.社会价值

当今西方体育项目风靡全球,主要原因是西方体育项目更加注重观赏性、对抗性和竞争性。这跟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有着较大区别,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主要体现了快乐、健身、和谐,包含着礼仪、和谐、仁义和宽容等文化精神,而这些宝贵的精神内涵在当下较为缺失。同时,传统体育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某些要义不谋而合,因此弘扬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正在集中力量构建和谐社会,传统体育项目有着特别的教育意义。例如,太极拳以特有的绵缓斯文、缓慢柔和的运动风格,以静养为主、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的健身理念,体现了当下社会所追求的修身养性的和谐的价值目标。人们在接触和练习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逐渐地受其蕴含的文化特质的熏染。因此传统体育文化深刻的影响力和持续性,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经济价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旅游已经成为最时尚的旅游项目之一。瑞士是全球闻名的滑雪胜地,全境有200多个高级雪场,瑞士阿尔卑斯地区每年更是吸引了全球43%的滑雪爱好者。在瑞士以冬季滑雪为代表的旅游业收入成为仅次于机械制造和化工行业的第三大重要出口收入来源,超过钟表行业[4]。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众多的传统体育项目,从中挑选出具有观赏性、趣味性的体育项目发展体育旅游,既能让大众认识不同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又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例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在近些年来得到了极大地宣传和推广,成为当地旅游不可或缺的观赏项目。我国仍有许多的传统体育项目和不可估量的体育市场亟待开发,甚至可以将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产业相结合,创造体育品牌,生产体育商品,激发相关体育消费。

4.休闲娱乐价值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中国人更加重视身体健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体育锻炼。在健身保健方面,传统体育拥有不可取代的优势。我国大多数传统体育项目本就是以养生保健和休闲娱乐为目的。跟西方体育项目不同的是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不太强调对抗性,更加注重天人合一、自然和谐。这就使得这些体育运动不容易让人产生损伤,长时间的坚持练习更能放松心情、融入自然,从而使人身心俱佳。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大多都跟节日有关,如端午节的龙舟比赛就是一个典型的节日与体育娱乐活动紧密联系的范例。可以说休闲类的传统体育项目是各民族传统节日中不可或缺的节目,在活跃了节日气氛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要。再如我国优秀的娱乐体育项目跳绳和踢毽子,可谓老少皆宜,特别是在学校中已经成为学生的常规性的体育活动,在公园或者广场上也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由此可见,传统体育项目的休闲性和娱乐性已经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二、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内在联系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这给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与文化的弘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全民健身被特别强调的新时代,促使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的有机融合,既能使传统体育项目在大力推广全民健身计划中起到推动作用,又能够真正地在全民健身工程中继承和弘扬传统体育文化。

1.传统体育项目的多样性

全民健身作为在十九大中重点强调的体育相关政策,其重中之重当属“全民”二字,全民健身要求的是全民族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传统体育项目是在历史的发展中凝聚了无数代人的心血得以流传至今,它是中华民族身体能力最直观的物化表现方式。如今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着56个民族,各民族都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产生了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如蒙古族的摔跤、侗族的抢花炮、回族的花式跳绳、布依族的丢花包等。这些体育运动项目都深受各民族喜爱。因此,利用它们将大家引入全民健身的浪潮,是推广全民健身的最好措施之一。全民健身的客观需求要求我们必须深入挖掘各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筛选其中有特色、有效果、易实施的项目作为全民健身的推广项目,既能够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又能大力推动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2.传统体育的健身性和娱乐性

传统体育项目大多数都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为主要目的,在健身保健上有着极高的价值。大多数的传统项目都讲究身心合一,不仅能锻炼强健的体格,而且可以锻炼出平和的心态。例如,武术项目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它要求练习者既要外练筋骨,更要内练精神,讲求身心合一、和谐自然。传统体育项目的健身保健功能在近年来也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其健身功能非常适合在全民健身运动中进行宣传推广。

传统体育项目又有着丰富的娱乐性。多数传统体育项目的起源是以民间娱乐为初衷,没有或者少有功利思想。如历史上风靡唐朝三百年的马球运动,唐代基本上都是在宫廷府邸中流行,到了南宋时期,民间的马球运动逐渐流行开来,发展出了“打球社”的群众组织,促使马球运动在市民阶层传播开来。由此可以看出,体育项目的娱乐性越强就越能得到快速的传播和发展。

3.传统体育的发展能够壮大群众体育队伍

4.传统体育能够促进民族团结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虽然各民族都经历了多次的社会和历史变迁,但其基本的文化因素,却渗透于民族整体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成为其族体的真正灵魂”[5]69。传统体育是在各民族的文化影响下延续和发展的,可以说蕴含着每个民族的文化信息和文化特征,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情感。通过各民族开展各具特点的传统体育项目,可以同时推广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助于促进各民族间的互动和交流,更容易产生认同感。例如,傣族的泼水节在被大众所熟知之后,成为傣族的民族文化标签,游客在参与的过程中对于“水花放,傣家旺”“泼湿一身,幸福终身”等传统民族文化产生深刻认知,进而促进了民族间的互动和认同。体育活动与学习其他民族文化不同,它是通过简单趣味的体育锻炼,无意识地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特点,更容易形成对其他民族产生理解和认同,更有利于促使各民族间的相互认同,从而产生深厚的情感,促进了民族团结。

三、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相互融合的限制因素

1.大众缺乏对传统体育的了解

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使得西方竞技体育不但满足了人们的感官刺激,而且拥有大量的爱好者。近些年来各种报刊和电视网络媒体充斥着奥运会、世界杯、NBA、F1的资讯,竞技、金牌等占据了国人的头脑,各种大型体育赛事成了地方政府拉动经济的常规手段[6]。但我国的被其他各国普遍了解和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却屈指可数。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日渐式微,如果长此以往就可能会渐渐陷入一个没有宣传力度、不被大众了解、缺乏爱好者的恶性循环中。随着传统体育项目的衰落和消失,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就会迅速衰退。如若不引起足够重视,后果将不堪设想。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文化又有着显著的差异,有些甚至存在着语言和文字的障碍,这就导致了各民族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显得有些困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传统体育项目和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传统体育项目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各民族在地域环境、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历史发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蕴含的文化内容也不尽相同。如何让这些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走到大众身边,走向世界,是一个复杂又困难的工程。

2.资金匮乏与政策扶持力度小

传统体育的推广与发展受到诸多因素限制,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很多项目缺乏开展和推广的资金。特殊的地域环境促使部分项目需要特殊的场地和器材,甚至有些项目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是极高的。同时许多项目的推广还面临着没有相关组织运作的窘境。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资金投入。只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才能为传统体育项目走向正轨提供基础保障。

另外,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一直没有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政府效仿苏联模式,在国内大力推广西方体育项目,这种做法确实在短时间内提高了我国体育的竞赛水平,加快了体育项目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但是传统体育却在这样的运作模式上难以获得足够的发展空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奥运会合法席位的恢复以及国家对外宣传力度的加大,政府在整个体育发展上采取竞技体育优先发展的战略,而在竞技体育发展上又采取了奥运项目优先发展的战略,并基于这种战略构建了以奥运项目为主体的从国家到地方的竞赛体系[7]。由于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本来就在国际化推进的道路上困难重重,奥运会项目又主要以西方体育项目为主,所以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空间进一步被挤压,得不到相关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人才储备,发展起来必然困难重重。

未来,承载多代人企盼的云岭牛将驮着全省广大牧区农民的致富梦想,在打造绿色食品牌的机遇下,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3.部分项目受到客观因素限制

传统体育项目大多发展于民间,其中一些项目可能需要固定的场地和特殊的器材。由于自然环境、气候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原因,有些传统体育项目严重依赖自然条件。例如,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冰雪项目在当地盛行;南方地区雨量充沛,河湖众多,水上项目又较为流行;草原地区,赛马项目比较普及。而恰恰这些依赖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的项目可能更具特色、更受欢迎。这就为传统体育项目的普及带来了难题,如何在保留项目特色的同时减轻项目对自然条件、场地和设施的依赖,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个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首先应该有民族文化内涵,其次要有广泛的民众参与,而民众的广泛参与,意味着要有大众普遍容易接受的项目规则,而这正是我国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欠缺的。比赛规则不统一,裁判法模糊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普遍存在的现象[8]。

4.缺乏对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科学解读和正确的推广方式

多年来,西方体育项目的涌入带来了具有显著西方特征的体育文化精神。西方体育强调个人英雄主义、突出竞争性和对抗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年轻一代的体育观念。然而蕴含着天人合一、形神兼备、中正安静、刚柔并济的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却没有得到很好的阐释与推广。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众对传统体育文化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但是刻意的宣传和推广会让人产生抵触情绪,反而会产生负面的效果,不利于大众真正发自内心地接受和喜爱,因此科学有效的传播与推广路径的选择至关重要。其实,在这个方面“中国功夫”的推广经验值得借鉴。多年来,随着“中国功夫”在影视、文学等方面的传播,“中国功夫”已经渐渐发展成一个中国文化的标签,少林寺、武当山等出现在影视剧和小说中的圣地成为中外游客眼中最受欢迎的景点。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巧妙推广传统体育文化和项目的成功案例。

5.缺乏相关理论研究和体系建构

传统体育想要科学健康地发展下去,必须有坚实的理论支撑。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体育项目在理论的指导下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但是传统体育项目在理论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匮乏。因此,传统体育项目想要在未来得到重大的突破,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体系指导。据调查,在中国知网以“传统体育理论”为关键词进行篇名搜索,仅仅只有7篇期刊论文,而硕士、博士论文1篇也没有。再查阅体育学类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发现,从2010年起,国家体育学类社科基金项目一共有1 021项,其中涉及传统体育的项目有82项,但是涉及传统体育理论的却1项也没有。由此可见,当前传统体育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仍然较少,相关的理论研究和体系建构上仍然缺乏。

四、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发展路径

传统体育是我国现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当下大力提倡全民健身运动的背景下,更应该得到重视。

1.利用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信息的传输速度较之以前有了几何倍数的增长,这就为传统体育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大众特别是年轻人更好更快地了解和接受传统体育项目,激发人们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参与热情。

在这个方面,中央电视台走到了时代前列。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从2013年开始在春节期间开启了一档名为《CCTV贺岁杯》的节目,节目内容包括深受观众喜爱的5个项目,其中就选择了传统的舞龙舞狮项目,组织和举办了狮王争霸赛,已经成功举办了5届,取得不错的效果。当今社会网络媒体具有极强的传播功能,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宣传推介传统体育文化,深入挖掘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内涵,将传统体育项目的魅力通过报道、照片和视频的方式传达给受众,让传统体育项目得到更多人的认识和喜爱。甚至可以将其中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以媒体的名义组织比赛,将其发展成一个特色的体育品牌,其带来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

2.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一些发达地区生活节奏快,很多方面都跟国际接轨了,一些体育项目已经常规化和大众化。但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正日益恶化,这些地区通常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居民收入较低,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但是传统的体育项目和文化在这些地方代代传承,有的甚至已经形成了专门的地方性比赛项目和相关的竞赛圈。如何处理好传承、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既是学术界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政府要解决的现实问题[8]。

政府应当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做好项目的相关保护措施,确保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不至于消失;其次,应当挑选出一批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爱好者,帮助他们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管理班子,让传统体育项目能够在他们的运作下,科学健康地传承下去;再次,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很多相关的体育项目难以传承下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资金匮乏,各级政府应给予相关的资金扶持,让传统体育项目能够持续健康发展;最后,鼓励民间投资,让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中来。

3.加强项目创新与改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政府对体育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举国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特别是竞技体育事业方面的快速成型,但实践证明,“举国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体育的发展,使传统项目面临着难以改良与创新的困境。多年来很少有我国传统体育项目走向国际舞台,取得全球化的发展,这充分证明我国传统体育项目需要改良与创新。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传统体育项目想要发展和传承,必须适应当下的社会变化。创新和改良的过程需要资金的投入和政府的重视,需要相关领域的研究和论证,更需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这也需要政府、媒体和每一个传统体育项目的参与者共同努力。但是在促进项目创新的同时,必须保留项目文化里最精华的部分,万不可舍本逐末。

4.巧妙推广,促进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升华

人们一提到少林寺就想到了“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嵩山、古刹、武僧与这种意境融为一体。一个存在于尘世中又远离尘世的武术圣地、佛教净土形象跃然而出[9]。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解读与宣传也可以通过影视作品、小说、文化节活动等方式传播给大众。将这些包含着传统体育文化内容的产品推广开来,每一个人接触到它们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当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引发了人们的讨论和思考时,传统体育文化自然会汲取到优秀的现代文化特质。

5.挖掘学校的教育和研究潜力

弘扬传统体育应该重点发挥学校的作用。学校有完备的设备、专业的教师和众多受教育者,是传统体育项目和文化弘扬与发展的最佳场所。传统体育项目这种强健身、轻对抗、高趣味性的特性也完全适合在学校开展和推广。

在学校开展传统体育项目也可以带动相关领域的理论构建。当前中国传统体育理论体系薄弱,可供参考的学术成果较少,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的大力推广可以促使相关的专家学者对它们进行研究,传统体育项目和文化要想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发展必须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保驾护航。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这种举措可以在年轻一代中培养一批又一批传统体育项目爱好者。很多人都是在学生时期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体育项目,有的甚至因此受益终身。在学校中开展传统体育项目,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传统体育项目中来,系统地学习和练习,培养他们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在生活中坚持练习下去。可以预见,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个传统体育项目爱好者都可能成为一个宣传推广的火种,从而在未来将传统体育项目与文化更好地延续传承下去。

五、结语

发展传统体育项目、弘扬传统体育文化在任何时候都是一项复杂与困难的任务,但是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每一个体育人认真地思考和研究下去。在这个推广全民健身的新时代,为传统体育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传统体育项目、弘扬传统体育文化将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传统体育无论从保护、宣传、发展和创新上都存在诸多问题,仍亟待解决。因此也表明传统体育有着深挖细掘的巨大潜力。

[1]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EB/OL].(2016-06-23)[2017-12-10].www.gov.cn/zhengce/com.

[2] 王一楠.武术精神与践行核心价值观互动关系研究[J].武术科学,2016(3):44-45.

[3] 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吴晓辉,钱 程,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4] 陈雨芫.瑞士“冰雪经济”规模巨大 占旅游收入半壁江山[EB/OL].(2017-01-19)[2017-12-10].http://www.sohu.com/a/124764151_114960.

[5] 杨建新.中国少数民族通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6] 张建华,常毅臣,芦平生.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价值、进展与走向[J].中国体育科技,2013(3):133-139.

[7] 马德浩,季 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的安全威胁及其应对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11):95-99.

[8] 刘 坚,吕 赟,徐长红.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J].体育与科学,2009(11)34-36.

[9] 李海霞.少林寺文化品牌国际传播体系构建及其启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3):116-122.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全民民族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全民·爱·阅读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多元民族
可持续全民医保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