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落尽见真纯:回归写作教学的初衷

2018-02-26 17:39高娟
文学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阅读

高娟

内容摘要:模仿是传统写作的法宝,“模仿演文”也有着非常系统具体的写作教学环节。由教师选择范文,让学生去研读讨论,必要的时候甚至让学生熟读成诵,能运用到自己作文里的是“最高境界”,成为许多教学一线的教师惯用的指导学生作文的方法。然而写作教学中错误的理论导向逐渐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让学生渐渐迷失了自己。本文进一步明确了写作教学的目的,就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写自己”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模仿写作教学 发现生活 阅读 回归本真

模仿是传统写作的法宝,“模仿演文”也有着非常系统具体的写作教学环节。所以不乏有人说“好作文是‘抄出来的”,“天下文章一大抄”。不可否认,这些理论有它们的合理性与价值,某种层面上对于我们的写作教学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由教师选择范文,让学生去研读讨论,必要的时候甚至让学生熟读成诵,能运用到自己作文里的是“最高境界”,这成为许多教学一线的教师惯用的指导学生作文的方法。于是教师所选的范文中一些表现力强、有文采、有思想深度的片段成为学生们争相摘抄、背诵、模仿写作的对象,乃至于在作文批阅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撞车现象”,等阅完试卷,所谓的精彩片段连阅卷老师都能“熟读成诵”了。

在学生看来,范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模仿,范文的结构可以模仿,就连范文的立意都可以模仿。

文以“意”勝,这是不争的事实。“意”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也是作者思想的核心所在。可那是其他人的“意”,文章描写的也是其他人的人生。写作教学中错误的理论导向逐渐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让学生渐渐迷失了自我。于是有些学生的作文呈现出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状态,因为无法让自己的思想纵深,所以文章只能在表面上滑行;而又有些学生的作文故弄玄虚,十足一只绣花枕头。表面上的“花花绿绿”“繁华一片”让学生收获成功的错觉。

一.写作教学的目的

何为“写作”?管金麟在《文章写作原理》一书中是这样定义的:“凡是为着一定目的,运用书面语言表达一定思想内涵的实践,都可以称为写作。”这里的目的指的就是作者本人情感的抒发或者观点的阐述,写作的语言自然也必须是作者本人的语言,简单概括,写作其实就是“以我手写我心”。作为教师,首先必须让学生有这样一种意识:“意”是自己的心意,“言”也必须是自己的肺腑之言,只有这样,写出的作文才有生命力,才能打动读者。

二.发现生活 做人生的摄影师

现实生活永远是写作的源泉,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对人生有感而发,我们都要学会做自己人生的摄影师。

余秋雨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作家,他的作品对当代的散文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文化苦旅》到《山居笔记》,直至《霜冷长河》、《千年一叹》,他的写景与叙事中渗透着历史与文化,蕴含着情感与理性。许多人只知道余秋雨是一位学者型的作家,殊不知他更是一位喜欢游历的文人,他不仅走遍了华夏大地,还游遍了欧亚大陆。他在创作方面的成就固然离不开他丰富的知识储备,但更得益于他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将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抒写出来就是好文章。

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老师反复强调:“写作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回归写作的初心,写自己的感受。写自己,自己写,写好它。”质朴的语言非常鲜明地标示了写作教学的方向。

为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为学生安排系列片段训练,经常让学生尝试片段写作训练。挑选能激发起写作兴趣的点,联系身边鲜活的素材,让学生以片段的形式尝试摹写生活场景,抒写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

我发现学生其实特别乐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在教授“像山那样思考”这个专题时,我安排了《感受四季》之“春之颂”“夏之恋”“秋之思”“冬之盼”片段训练,发现不少学生内心很有表达的欲望。

【片段一】

初春,氤氲了一年的桃花香蕴藏着倾城一世的温柔,漫过碧绿的爬山虎,轻轻浅浅地漫溢开来。“小姑娘,要玉兰花吗?”回头望去,一位老妪浅笑地望向我。温润如春的语调恰似初春的微风,带着暖香。”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在用词方面也花了一番心思,不经意间流露出自己的情思。

【片段二】

雨下个不停,雨丝在路灯下忽隐忽现,橙黄的灯光下,树叶与雨交织在一起。只一瞬间,我忆起了外公——离开了七年的外公。也是在秋天,他骑着老式自行车带着我兜风,会一起买一个两毛钱的馒头一起吃。小时候的记忆就这些了。

一个热爱生活,懂得欣赏感受生活的人就能写出极具感染力的文字。看到学生写出的优秀片段,我不胜欣喜,及时地在班级“发表”他们所写的片段,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非常期待每周一次的片段训练,极尽所能地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用语言文字抒写出来。久而久之,写作能力自然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借助阅读拓宽自己的写作思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通过阅读,我们可以领略别人眼中的风景,品读别人的人生故事。

阅读对于写作教学是必要的,在欣赏别人眼中的风景时不妨也留意一下自己曾经的足迹或者自己身边的风景;在为别人的故事感动的时候不妨也尝试着用一颗敏感的心去感受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在接受别人的观点时不妨也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不一样的见解或者更进一步的认识。我们可以借助阅读来拓宽自己的写作思路。

但读归读,学归学,我们绝不能让别人的文字束缚住自己的思想。总有人觉得别人的风景是最美的,别人的故事是最耐人寻味的,他们把别人的东西奉为“经典”,顶礼膜拜,却不知道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就是自己,是自己生命中的一点一滴真真切切的感受。写作以“我”的视角写“我”身边的故事是最真实的,自然也是最生动的。

如果只是通过阅读去一味地“膜拜”,一味地模仿,那么阅读就会成为束缚思想的枷锁,对我们的创作毫无益处;但如果通过阅读去汲取其中的养分,获得一些对生活的启发,进而拓宽自己的写作思路,那么这样的阅读会让自我的思想得到提升,会让作品变得越来越厚重。

四.去除浮华 回归本真 提倡平实质朴的文风

实事求是地讲,对于学生而言高考很重要,而作文在语文学科中又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考作文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所有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有亮点,能进入发展等级。于是不少人在追求语言文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有些文章大量堆砌古诗文,有些文章辞藻华丽,看似大气实则空洞无物,总而言之一篇作文中没有几句话是自己的,把明明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弄得艰涩隐晦,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华美风雅”?

2017年江苏省高考作文材料“现代社会车来车往,车的种类纷繁复杂,生活中已离不开车,车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转变,车代表了社会的发展”,材料从日常生活切入,为作文命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考生可以联系车的方方面面来立意,车的历史、车的发展、车的大小等等。不同的车体现着人们不同的生活理念,蕴藏着各自时代的记忆,学生的个体体验恰恰是写作的宝贵资源。如果平时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感受生活,那么在面对材料的时候,应该很自然地能联想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事实是有多少考生因为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而无病呻吟,又有多少考生因为盲目模仿而写出一些华而不实的文字,而自己还非常自信于语言的“华美风雅”。

殊不知一贯追求浮华的文风已经让我们的学生变得反应迟钝,久而久之甚至丧失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针对学生写作方面这股不良的风气,提倡平实质朴的文风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个人的主体意识,“写自己”、“自己写”、“抒真情”,繁华落尽见真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对语言平实质朴,情感真挚的作文应及时予以肯定;对于一味追求辞藻华美而内容空洞、主题肤浅的作文则要毫不留情地指出其不足,在写作理念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扭转华而不实的文风。

(作者单位: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例谈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浅析小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高中化学的基本教学方法:阅读、实验与探究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农村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现状和优化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