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 静守花开

2018-02-26 12:52陈亲亲
新教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名著狐狸爸爸

陈亲亲

名著是世界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人类文明史上熠熠生辉。名著中鲜明深刻的主题,个性鲜活的人物形象,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优美独特的环境……无不散发着经典的魅力。王尚文教授说:“经典的阅读,可以让年轻的一代从生命与学习的起点上,就占据一个精神制高点。”那么,如何引领学生驶入经典的海洋,撷取美丽的浪花呢?这需要教师为学生搭建一艘轮船,带领他们在名著的海洋中遨游。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学生名著阅读进行指导。

一、新书推荐,设置悬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开启名著阅读之门的一把钥匙。名著阅读兴趣如何培养呢?新书推荐课是重要的一环。听过一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的阅读推荐课,学生们课堂上闪光的双眼,涨红的小脸至今在笔者脑中挥之不去。上课伊始,教师先播放有关狐狸的动画资料,让学生说说印象中的狐狸形象,接着出示《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书中的插画,紧接着说:“狐狸在人们的眼中是狡猾的,然而有这样一只狐狸,它不仅聰明,而且还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大家心中的英雄,它是谁呢?它就是著名奇幻大师罗尔德·达尔所著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书中的主角‘狐狸爸爸,你们想认识它吗?”学生们在形象的图片和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渲染下,不禁兴趣盎然。这时,教师播放电影片段《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学生们观看电影片段后,教师提问:“《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最后的结局又会是怎么样的呢?”教师随后神秘兮兮地拿出几个不同版本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告诉学生:“刚才,我们看过的电影就来自这本书,狐狸爸爸会如何与三个农场主斗智斗勇呢?我们一起去读这本书吧,一周以后再来交流。”这节课,教师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动画资料、书本插图、电影片段、语言描述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再加上适时设置的悬念,早已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世界。正当学生情感起伏、万分期待时,教师戛然而止,卖个关子,不失时机地推荐作品。如此这般,点燃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从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

二、多管齐下,习得方法——细细风清撼竹,迟迟日暖开花

1. 了解背景,观看目录。阅读文章时,与文章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对理解文章的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定的背景知识会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产生好奇心,并能够预测到文章的内容,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阅读。当学生拿到一本名著时,可以让学生略读前言或简介,想想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本书的,上网搜一搜作者背后的故事。背景知识能够形成认同感,为学生深入的赏析打下基础。教师还可以在展示台上展示书本,让学生关注书本的组成,如版本、梗概、目录、正文、后记等,告知学生可以通过快速浏览目录,关注目录中的表达内容、表达格式甚至语言特色。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目录,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择自己喜欢的章节优先阅读。

2. 思维构思,发现逻辑。有人说,一部伟大的小说总离不开一个成功的结构,很多精彩的故事,在情节上有特别之处。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在逻辑特点来分析文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从而提高阅读效率。(1)《寻》中的“七步拆分法”,即“目标—阻碍—努力—结果—意外—转折—结局”。(2)《西游记》里的“冰糖葫芦”结构。作者吴承恩叙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时,使用了“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把师徒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成功地串联起来,每个小故事彼此独立,却又错落有致。(3)四大名著中的“三迭式”结构。“三迭式”结构主要见于叙事性文学作品的情节编排,即描述人物事件时按前后三次重叠变化安排。如:“三顾茅庐”“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三打祝家庄”“三借芭蕉扇”等。学生提炼名著的结构模式,努力运用在写作上,这对习作构思水平的提高大有好处。

3. 多种方法,深入阅读。阅读中,学生一般关心故事中的人物,关注有意思的情节,忽略了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如果学生只有阅读原著的兴趣是不够的,良好的阅读质量,才是我们追求的。教师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从而形成阅读策略,培养阅读能力,这更加重要。阅读不同的书,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快速略读感知思路,圈点批注细读感悟,分析比较精读品味,说说想想深入思考,纵览全文拓宽思路,等等。教师在阅读指导课上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选择一些读书方法,将有助于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

4. 提问阅读,提升能力。阅读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经常会边阅读边思考,但是阅读能力比较差的学生阅读时脑海中一片空白,不懂得应该对什么好奇。韩国教育学家金明美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边提问边阅读的方法能够提高阅读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能力呢?教师可以先给出几个问题作为示范,然后逐渐引导学生进行提问。怎么提问呢?我们可以让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1)登场的人物为什么会说那样的话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行动?(2)如果是我,我会怎样做?(3)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4)如果主人公采取不同的行动,结果会怎么样呢?(5)事情变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6)是否可以改变一下故事的结局?(7)作者想告诉读者什么呢?边阅读边思考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进入阅读情境,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更长时间地记忆文章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多元评价,缤纷展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语文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学生阅读后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展示阅读成果,教师、学生、家长全面参与评价,有利于拓展阅读的类型和深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 人物辩论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可以选择同一本书的不同人物,精心设计一场辩论会,让学生的思维在言语碰撞中提升。看完《西游记》后,可以让学生列举最喜欢的人物的优点和缺点,针对人物在班上举办一场辩论赛。如:孙悟空的优缺点是什么?取经路上,师徒四人谁可以去掉?等等。类似的辩论会让学生更加鲜明地感受到了人物形象,也更加懂得了要全面、客观地看待别人。

2. 欢乐PK赛。每个月在看完一本名著的基础上,安排一次欢乐PK赛,形式可以多样化。如:知识大比拼、我来比划你来猜、阅读笔记展示等。多样的阅读展示活动能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燃起阅读热情,促进语言的发展。

3. 故事演艺吧。对于小学生而言,把书本中的故事演绎出来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情。学生选择书本中精彩的情节,联系当时的环境,揣摩人物的内心,发挥自己的想象,寻找合作的伙伴,利用课外的时间彩排,最后上台演绎精彩的故事。这一系列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才华。

4. 我是小编剧。很多文学作品在许多地方都留有空白处,我们可以对作品中的语言空白处、情节转弯处、故事结尾处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适当的改编,用习作的方式在班级展示。如学完《伊索寓言》后,我们可以根据《伊索寓言》的结构特点,编写《猫与老鼠》《树和斧子》等故事。

名著阅读让语文教学跳出课本狭隘的范围,拓宽了学生视野,开启了学生的智慧,高雅了学生的修为,放飞了学生的心灵,锤炼了学生的意志,让学生汲取了更丰富的养分。名著阅读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经典的大门,让学生在广阔的文学世界里尽情飞翔!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安市韩城第一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名著狐狸爸爸
我和爸爸
狐狸和猫
狐狸便当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