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误区与对策

2018-02-27 20:02卢添桂郑小军朱育贤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24期
关键词: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翻转课堂

卢添桂+郑小军+朱育贤

摘 要 以中职教学经历、课堂观察记录为基础,结合2016年“创新杯”全国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说课大赛,归纳总结中职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几大误区,并提出结合“五个对接”原则、制作精良的微课资源等相应的对策及具体案例,以期为广大中职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翻转课堂;微课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24-0025-03

Misunderstanding and Solution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

ching Application by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LU Tiangui, ZHENG Xiaojun, ZHU Yuxian

Abstract The research, based on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records of class observation, combines with 2016 Innovation Cup, a National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

ching Design and Lecturing Competition, summarizes several com-mon misunderstandings during the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It also

proposes correspondent solutions and specific cases such as principle

of Five Connections and fine micro-learning resources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flipped classroom; Micro class

1 前言

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1]。2013年,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将举办多年的“创新杯”全国中职教师教学设计与说课大赛更名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说课大赛”,至今已连续举办四届。广大中职学校掀起一股信息化教学之风,涌现出大量优秀案例。但是仍然有大部分中职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认识不足、使用不当,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目前,关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的研究不多,能够提供指导的研究更少。在信息化教学中,中职教师通常会陷入哪些误区?针对这些误区,有哪些对策?2016年“创新杯”全国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说课大赛(以下简称为2016年“创新杯”大赛)中有哪些地方可以借鉴?本研究以中职教学经历、课堂观察记录为基础,结合大赛观摩、交流和反思的收获,从信息化教学的认识,课前、课中和课后四大方面,归纳总结普遍存在的误区,并结合大赛情况及优秀作品,提出一些相关对策,以期为广大中职教师提供参考与借鉴。

2 认识误区及对策

误区1:信息化教学认识片面化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2]。然而部分中职教师认为:只要在多媒体教室中使用PPT授课,运用投影仪、电脑等现代化设备代替传统的粉笔、白板和黑板,就是信息化教学。这就陷入信息化教学理解片面化的误区。还有一些中职教师盲目相信信息化教学带来的“神奇”效果,这必然会导致把传统教学模式生搬硬套上信息技術手段的“帽子”,其实质“换汤不换药”。

从工具论到系统论的转变是厘清信息化教学内涵的前提。因此,有学者认为应从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角度去理解信息化教学[3]。所谓工具性,也就是指在教学中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环境和资源以及技术手段促进教学,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室、微课资源、手机在线APP、网络授课平台等。人文性则是指信息化教学要从人发展的角度去理解教学的本源,重新思考教师、学生、技术在教学中的关系和所扮演的角色。在这种视角下,信息化教学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强调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移动学习、混合学习、多元评价、人机交互、价值取向等人文性。中职教师应从二者兼顾的角度去看待信息化教学,方可避免“唯技术论”,从而真正理解信息化教学内涵。

误区2:与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不符 许多中职教师是从非职师专业毕业后从教或从基础教育等非职业教育领域转行而来,容易忽略中职教育有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殊性,而依然沿用非职业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方法、策略、评价方式,结果是“水土不服、效果不佳”。

中职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应首先牢固树立“做中学、做中教、工学结合、问题与工作过程导向、项目与任务驱动、能力(技能)生成、职业素养养成”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遵循职业教育“五个对接”(如图1所示)、文化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等原则。如教学“美术与生活——手绘鞋绘制”,授课对象为工艺美术班的中职学生,教师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教学中结合信息化手段,使学生在做中学会手绘鞋的绘制方法。

3 课前误区及对策

误区1:任务布置不当 具体表现为:内容不聚焦;内容选取太难或太易;任务布置过多。有的中职教师在对翻转课堂的内涵和实质认识不清的情况下,盲目地在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前给学生布置过多、不聚焦、太难的自主学习任务,包括微课视频、自测练习、网络搜索、制作课堂汇报PPT、QQ交流,甚至安排较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endprint

翻转课堂提倡课前学习新知识,课中内化知识。课前任务的布置必须以学生特征分析和任务布置目的为出发点。“学习自觉性不高、自主学习意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这是中职学生的特点。因此,中职教师选取的课前任务必须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数量不宜过多,一般是观看微课然后完成学习清单即可;此外还需要保持信息交流平台的畅通,可以跨时空与学生交流答疑,为课中知识的内化作铺垫。如一等奖作品《蒙族舞欣赏与体验》,它提供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课前任务清单,精心设计微课资源,以学优生带动学困生、中等生监督协助的原则分配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课前学习,这样有助于改善中职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等问题。同时,用QQ群即时反馈学习情况,师生间进行交流,教师从中收集学生的问题,以便于课中内化知识。

4 课中误区及对策

误区1:过于注重课内环节信息化 一些中职教师过于注重课内环节的信息化,课堂签到、课堂导入、课堂主体、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堂小结、扩展学习、布置作业乃至上交作业,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例如:使用手机APP进行课堂签到(考勤);使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与企业现场、行业专家连线,请行业、企业专家评判中职学生课堂实操;使用在线测验进行形成性练习或测评;使用随机抽签软件抽取学生或问题;使用论坛、QQ群进行课堂在线讨论;等等。虽然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如果都实施起来,不仅成本高,对网络带宽要求高,而且难以长期实施,得不偿失。教师应摈弃非必要的信息技术应用环节,如随机抽签软件、与企业行业现场连线、QQ群课堂在线讨论等,把信息手段用在如何构建课堂环境,促进课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积极思考、知识内化等最重要的环节。

误区2:游戏环节设计不合理

1)游戏环节过多。游戏环节多、节奏欢快,不仅拖沓了课堂教学进度,而且使学生沉浸于游戏中难以走出,难以适应没有游戏的学习情境。

2)缺乏教育性。在2016年“创新杯”大赛中,有教师把Flash小游戏插入多媒体课件(PPT)中,教师在课堂演示游戏,学生观看游戏,填鸭式的演示、游戏内容缺乏教育性和娱乐性,往往会适得其反。

教育游戏的使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机,以保持学习的动力[4]。为此,中职教师设计游戏的时候要注重教育性和游戏的娱乐性深度融合,而不是流于形式的简单结合,既要保障学生喜欢而又不失启发性。游戏环节不宜过多,教育游戏只是教学手段的一小部分,选择适合中职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寓教于乐,不沉迷”的教学游戏,在游戏中完成知识的构建和内化才是教学的目的。

误区3:微课概念不清、滥用 优质微课的应用给信息化教学增添了活力。许多中职教师热衷于在课堂上使用微课,但由于对微课的认识水平有限,部分教师把从网上下载的视频短片、名师课堂实录等当作微课来使用。教师从网上找到的视频短片,有的画面模糊,有的缺乏精心设计,有的缺乏趣味性,不能帮助学习者突破重点、难点和疑点。如2016年“创新杯”大赛的作品课堂实录,只是教师上课的课堂情景重现,视频虽短小,但并不“精悍”,聚焦性、针对性也不强,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其结果是“效果不佳、学生不喜、教师受挫”。

还有一部分中职教师误以为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微课使用率“高”就等于“好课”。高频率的微课“轰炸”,导致课堂变成视频放映课,正常的教学结构被破坏,师生均处于尴尬地位。如《动画的魅力》中大量使用网上下载的视频短片,占据大部分课堂时间,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重点难以突出,难点没有突破。

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5]。因此,中职教师使用微课进行信息化教学虽然值得提倡,但是必须厘清微课的内涵实质,选取制作精良的微课,切中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易混淆点、热点、兴趣点。此外,还要在恰当的时间点上使用微课,在课堂氛围低迷、抽象概念讲解、知识难点突破之时借助精心设计的微课,可以活跃气氛,给学生醍醐灌顶之感,起到画龙点睛之妙。如在“色环电阻的识读”一课中,“色環颜色意义”“找末环”这两个知识点为易混淆点、易错点,针对这两个着力点使用微课破之,整个教学过程便成功了一半。

误区4:多媒体课件(PPT)设计不合理 许多中职教师没有接受过多媒体课件(以下简称PPT)设计的专门培训,容易陷入一些设计误区,如重技术、轻内容设计,忽视教学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具体表现在:乱用动画,PPT画面的文字、图片切换繁杂,进入效果、强调效果和退出效果混搭,使人眼花缭乱;单个页面文字太多,没有条理;PPT背景音乐选取不当;PPT内容五颜六色,主题不统一。

教师在制作PPT课件应注意:动画使用恰当,不宜过多采用华丽型动画;PPT呈现可利用SmartArt、美化大师等工具把具体内容可视化,使之更具逻辑性;尽量选用节奏适中的轻音乐为PPT背景音乐,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PPT主题要统一,单个页面的颜色不宜超过三种,冷暖色调要注意分场合使用,文本尽量控制在五行、20个字以内。

误区5:忽视课堂时间灵活调控 信息化教学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展学习能力。教师过多使用信息化平台,开展许多不必要的课堂讨论,导致原计划一节课的内容,需要两节课的时间才能完成,失控、拖沓的课堂时有发生。为此,教师在课前应制作完整的教学设计,精心预设导课、授课、练习测验、合作讨论、师生互动、小结等每个环节的时间。在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中,要对任务总的时间、教师活动时间、学生活动时间、教师与学生互动时间、任务提交时间等进行预设[6]。此外还要求教师运用智慧灵活调控课堂实际情况,加强开发适合自己的课堂时间管理系统。

5 课后误区及对策

误区1:缺乏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也是教学行为反馈的重要途径,更是教师个人成长和改进教学的主要手段。但有些教师为了省麻烦,减去了教学评价这一环节;或是对教学评价不够重视,教学评价质量不高。建议课后每个教师都认真做教学评价,及时反馈,以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如在一等奖作品《印象派绘画——意象艺术》中,教师设计三个评价环节:第一个是课前自主学习微课资源后,在QQ群中学生点评,教师补充;第二个环节是师生互评动

画;第三个环节是对学生作品进行生生互评、学生自评和师生互评。

误区2:教学评价表象化 大部分中职教师不清楚信息化教学的评价原则,陈旧、单一的评价理念驱使教师陷入教学评价表象化误区。具体表现为:教师评价的对象不是学生的学习,而是所用教学方法的新颖度、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种类和数量、分组讨论的表现等。在信息化教学中,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内容与形式都应多元化。中职教师应把评价的主体放在学生身上,更多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素养、个人知识建构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加强对组织、内容、模式、技术、环境、资源等一系列内容形式的评价,形成教师点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和师生互评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张一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9.

[3]刘斌.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思考:对信息化教学本质的再认识[J].现代教育技术,2013(3):26-30.

[4]刘红兵.面向职业教育翻转课堂的教育游戏设计原则与策略研究[J].职业,2016(29):57-58.

[5]郑小军.微课发展误区再审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6(2):61-66,97.

[6]朱剑瑛,李昭婷.信息技术课堂调控的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112-115.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翻转课堂
试论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的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