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遗产分布的河道遗产廊道的整体保护与研究
——以山东省郓城县绿地水系统规划为例

2018-02-28 09:26严丽洁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郓城县廊道绿地

刘 畅,严丽洁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北京 100120)

河道遗产廊道既具有自然地理特征又具有历史文脉特性,应该将保护与发扬这些特性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紧密联系起来.结合河道的自然与历史特色,将河道遗产廊道的保护与规划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从文物保护、城市带状绿地建设、城市游憩系统完善等方面思考与构建绿地系统规划.在具体工作中,应把河道遗产廊道对于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影响作为重点研究内容,提出有城市特色的绿地布局方式,从而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新思路.

1 基本理论

1.1 河道遗产廊道概念

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意为一个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1].遗产廊道是以线性为基本形态,多依托分布有文化遗产的河流、道路、山谷以及工矿废弃地等形成,由重要景观点串联形成具有文化价值的廊道.河道遗产廊道就是以具有一定量文物遗产的河流岸线为主体,形成的一系列具有文化遗产价值的遗产廊道.河道遗产廊道与城市绿地,无论从功能布局还是特色定位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1.2 河道遗产廊道基本特征

1.2.1 线性的形态

河道遗产廊道因沿河流分布,因此,多呈线性空间的形式存在,其内部可以包括多种不同的遗产.河道遗产廊道的线性空间特征也决定了其连续的线性游览路径,这种路径的实现可以是水上游线,也可以是陆路游线,还可以是两者结合[5].

1.2.2 综合价值性

河道遗产廊道是历史文化、绿地系统、城市河道等共同构建的统一整体,每一组成内容都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们结合在一起才构成了河道遗产廊道的研究价值体系,包括:历史文化价值,生态环境价值,滨水绿地游憩价值等.

1.2.3 丰富多样性

河道遗产廊道在形式、内容、文化以及空间分布、尺度上体现其丰富多样性的特征.不同主题、形式的滨水公园、广场、林荫道以及历史名园、名人故居等文化遗址共同组成了河道遗产廊道的绿色开放空间体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河道遗产廊道[5].

1.3 河道遗产廊道主要构成要素

依据对上述的遗产廊道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得知其主要构成要素有:

谭元春评曰:“‘意’字说芳草,妙。”[8]诗人多选用纤小清新的字词,瑶瑟、韶光、碧林、芳草,高洁优雅,读来令人觉之清爽秀朗。诗人选用这些清微优雅之事物,再施以“照、含、贮、凝”等轻柔舒缓的动词,加以“翠、碧、空、深”等自然淡雅的形容词,构成宽淡闲远的画面,形成清空淡泊、闲逸优雅的意境,读来使人宁静、闲适。明钟惺评此诗,“幽婉而古诗性情”。[8]再如其《山中兴作》“高高丹桂枝,嫋嫋女萝衣”[5],《过野叟居》“野人闲种树,树老野人前”。[5]善于用典,意象多选择与诗人的典雅之趣相协调,融合之景,典雅淡泊。

1.3.1 点状的遗产文物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自然特色,特色风貌的保存多依托各个历史时期或自然风貌形成的遗产文物遗留点.这些文物遗留点或分布自然区域或分布人文区域或集中于水域,都以点状的分布为主要特征.绿地系统多依托此类遗产文物点,建设点状分布的绿地.

1.3.2 线形的河道空间

依托线性的河道空间,将文化遗产遗留点、自然遗产遗留点、休闲绿地等分散的点状区域联系在一起.将自然与人文要素通过河道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绿地系统的一部.其中,线性河道的空间尺度是多元的,可根据河道洪水防护要求、文物保护要求、游憩地游览等要求进行划定.

1.3.3 多功能绿地系统

2 研究案例

2.1 郓城县资源概况

郓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隶属于中国“牡丹之乡”——菏泽市.南北长44公里,东西宽35.71公里,北有28公里的黄河岸线.郓城县规划区范围内现状有三条河流、一条古城地下水系与两条水渠,河流分别为:宋金河、跃进河与北关沙河.

县域内历史文化古迹众多,且多沿河流分布.作为水浒故事的发祥地,县域内与《水浒传》有关的遗址较多.同时境内有肖堌堆商代古文化遗址、苏庄汉墓群、五代唐塔、金代名相史惟良墓等,其形成与留存也多与当地水系特征有关.

2.2 基于河道遗产廊道方法的绿地系统规划

2.2.1 指导思想

在分析郓城城市历史、自然条件以及绿地现状的基础上,对城市人文资源、自然资源进行科学的保护、利用、整合、提升,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标准为依据,凸显郓城县城市特色,恢复并延续郓城特色的生态格局,建设功能齐全的城市绿道体系,整合形成集生态、景观、文化、城市服务功能为一体的郓城县绿地系统规划.

充分考虑郓城县文化特色、生态格局,形成以县域块状绿地为斑块,以交通防护绿地、滨河绿地等带状绿地为连接廊道,与城区内部绿地系统相衔接的城乡一体、经络全县的生态绿地系统.构筑具有水浒文化特色、水系绿道格局通达丰富的生态园林城市.

规划加强组团隔离、沟通水岸绿廊,突出水城一体特色.强调乡镇之间隔离绿地的控制,保持良好的自然景观格局,加强城水之间绿色通廊的建设,突出郓城县水城一体市景观特色.借助景观道路及沿路绿带建设多处山水绿廊,严格保护山水景观敏感地带完善并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生态核心保护区.

2.2.2 郓城县河道遗产廊道的构建

2.2.2.1 点状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郓城县境内众多历史文化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作为郓城县旅游发展灵魂的水浒文化资源多以“大分散、小集中”的散点形式沿城市主要河道分布.规划通过对于遗址景观的风貌恢复和改造,建设成为文化遗址公园或文化广场,作为文化教育的宣传点服务于周边居民.部分文化景观改造方式如表1.

2.2.2.2 线性廊道与功能绿地的构建

郓城县河道遗产廊道的构建以水系统为基本骨架,恢复“水包城”的古城历史格局构筑文化遗产廊道,并在外围以宋金河连接南北“如意洲”形成中央遗产廊道,以西侧水系连接综合性公园形成具有休闲功能的遗产廊道.最终在此基础上形成具备各项功能的城市绿地系统的主要格局.构建的绿地系统布局如下:

“郓水抱城”:即依照郓城古城原有城市水系格局,保护利用原有遗址遗迹,恢复“水包城”的古城历史格局构筑文化公园环,重点改造建设成为唐塔文化公园.

“北沙新洲”:即依托流经郓城县老城城区的北关沙河建设生态廊道,并向西南延伸至水泊特色村形成具有休闲功能的遗产廊道,从而连通城市老城和新城的绿地系统.

“如意双回”:即利用宋金河河道及周边林地和防护绿地,连接郓城建成区范围外的两个郊野公园(即北部的三河森林公园和南部水泊特色村湿地公园),形成“如意洲形态的城市中央公园带.

“合纵古郓”:即依托临城路、胜利街、跃进河三个重要城市绿道,依托现状河道和林地,建设带状绿地,同时连通新老城几大重要城市景观,补充形成郓城的次级网络体系.(详见图1)

表1 郓城县县域范围已消失文化景观保护引导

图1 郓城县中心城区绿地系统总体布局图

3 结语

河道遗产廊道是城市绿地系统构建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它的遗址展示和生态保护的功能,以及休闲游憩、教育娱乐、地方文化展示等功能可以纳入绿地系统中,与绿地结合,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其线形的形态通常也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景观空间格局的重要支撑骨架.因此,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该将河道遗产廊道的建设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而在河道遗产廊道的构建中,应充分考虑与绿地的生态与休闲功能结合起来,进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1〕田燕国,李翅,殷玮达,郑璐.基于遗产廊道构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策略研究—以湖南省平江县为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

〔2〕王亚南,张晓佳,卢曼清.基于遗产廊道构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索.中国园林,2010,26(12):85-87.

〔3〕俞孔坚,奚雪松,李迪华,李海龙,刘柯.中国国家线性文化遗产网络构建.人文地理,2009(3):11-16.

〔4〕颜敏,赵媛.国内外运河遗产旅游研究综述.资源开放与市场,2016,32(5):626-630.

〔5〕王玏.北京河道遗产廊道构建研究.北京林业大学,2012.

猜你喜欢
郓城县廊道绿地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关于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调研报告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郓城县社会组织对困境儿童的帮扶探索研究
郓城县生猪市场现状及下半年趋势分析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走进绿地
克拉玛依城市防护绿地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的探讨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