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高职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8-02-28 09:26王宏伟赵学英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社交心理高职

王 东,王宏伟,尚 璐,赵学英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1 引言

社交网络所具有的强大社交功能吸引着高职大学生并激发强烈的好奇心,而高职大学生热衷新事物,爱赶潮流、辨识力低、自控力差等心理特点以及宽松的大学学习环境容易使高职大学生对网络社交产生依赖甚至成瘾.[1]本文通过科学的问卷调查方法,获得高职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基本情况,从心理行为动机、网络交往情况、法律道德等方面分析高职大学生在使用社交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2 高职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调查

2.1 调查对象和方法

通过对调查范围和取样对象的考量,选定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鄂尔多斯市卫生学校等四所高职院校的500名高职大学生进行了以问卷形式的调查.为了保障问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分别采用年级定额的方法,按年级发放和统计问卷.本次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是475份,问卷的有效性达到95%以上.

2.2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社交网络的基本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第二部分是对高职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心理、生活、人际交往影响方面的调查;第三部分是对高职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和相关网络法律法规的调查.

表1 每天使用网络的平均时间

表2 经常上网的场所

3 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的现状分析

3.1 社交网络的基本使用情况

关于对社交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上网的时间、场所、使用的工具、用途等.数据分析表明:(1)高职大学生在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间普遍较长,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网络的依赖(见表1);(2)高职大学生上网场所比较集中,集中在教室和宿舍,将对学生的学习和休息产生直接的影响(见表2);(3)一大部分高职大学生长期利用网络满足自己的娱乐,不能有效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以至于在网络中漫游,荒废了大量的时间.因此,正确地引导他们有效利用社交网络很有必要(见表3).

表3 使用网络做什么

3.2 社交网络的影响方面

数据分析显示:(1)社交网络给高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便利,同时如若不合理的利用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见表4);(2)高职大学生在上课时上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网络时代下如何有效的上课和学习成为师生要共同思考的问题(见表5);(3)社交网络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社会行为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见表6).

表4 网络影响日常生活规律

表5 上课时上网的经历

表6 社交网络对心理、社会行为的影响

3.3 社交网络的人际交往状况方面

调查数据显示:(1)高职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中的聊天对象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同学、家人,只有极少的学生是通过社交网络建立起亲密的朋友关系;(2)大多数的高职学生在社交网络交往中比较愿意和自己熟悉的朋友、同学交流,愿意和陌生人或家人聊天的学生相对较少;(3)大部分高职学生认为社交网络对现实的人际交往产生一定的影响.

3.4 社交网络的道德法律方面

调查数据显示:(1)大部分高职学生能够有序、健康的使用社交网络,但存在一些问题,少部分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网络素养,遵守网络空间中的道德和伦理;(2)高职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相当淡薄,对每天使用的网络法规缺少基本的了解,以至于大学生在使用网络中无意识地成为有序网络的破坏者.因此,高职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使用人群,应加强学习网络的相关法律法规,避免网络不法行为的产生.

4 高职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通过对高职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问题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表明:高职大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知识、开阔视野、拓展人际交往、展示个性等有利方面的同时,仍有部分学生不能够科学有效地利用网络,以致产生网络依赖、网络成瘾、网络交往失范、网络社交犯罪、网络交往障碍等网络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严重的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这些问题应得到社会、家庭、学校的重视和关注.[2]本文着重从学校的角度分析高职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

4.1 建立完善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在网络时代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高职院校并没有完全意识到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还未建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相应的干预机制,应对社交网络的挑战.因此,经常处于被动状态而束手无策,不能引导和监督高职大学生的网络社交行为.

鉴于此,倡导高职院校的工作者应在学校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健全和完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明确工作目标和对象,职责,清楚地掌握当前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及存在的网络行为问题.

4.2 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意识形态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与时代发展相脱节的问题.传统的说教方法,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个人的特殊性,无法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以至于在思想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或难以进行的情况,教育效果不佳.

鉴于此,作为网络时代下的高校应需要构建一支专业性强、工作效率高、服务质量高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严格要求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提升专业教师的网络技术水平,要求教师掌握最新的网络资讯,创新网络管理理念,加强互联网相关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一方面利用网络技术和最新资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服务.另一方面,对校内的网络信息进行筛选或清除,利用网络搭建平台成为网络上的组织者,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进行各种答疑解惑.从而努力为学生的网络生活提供一定的思想保障.[3]

4.3 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心理辅导

在应对高职大学生网络行为问题方面,高职院校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导致对高职大学生网络行为问题的预测和觉察不够敏锐,高校的网络行为问题.

鉴于此,高职院校在管理和教育中应注重学生的心理方面的疏导.一方面为在校学生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档案,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关注和干预,及时的排查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做到早防范、早干预、早辅导.另外,利用网络这一新平台在网上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课,心理专题讲座、心理健康答疑、利用这些方式和契机宣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普及网络心理的知识,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处理好成长中所面对各种问题,如学习、成才、择业、交往等具体问题使他们在科学的指导下健康成长.[4]

5 结语

社交网络成为高职大学生重要的交往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学生的身心发展、行为规范等方面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作为高职院校,如何引导高职大学生有效利用社交网络,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网络环境,已然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当然也必须加强从政府、家庭、以及学生自身等各方面促使社交网络在高职大学生中良性的发展.

〔1〕李爱华,曾秋菊.试论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教育与管理[J].陕西教育,2013(7).

〔2〕李一.网络行为失范[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戴永明,蒋恩铭.网络伦理与法规[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4〕班志刚,黄竹,温英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社交心理高职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心理感受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