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人物形象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意义及教学对策研究

2018-03-02 00:06杨玉丽
职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中职教育语文教学

杨玉丽

摘 要:文学人物形象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本文提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改进教学方法,深入挖掘人物形象背后的精神内涵,并通过检验和鼓励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文学人物形象 人文素养 中职教育

人文素养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品质,它是一个人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多种精神的集合体。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优秀的文化和特定环境的熏陶才能逐渐形成,并对人的思想观念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包括高尚的情怀、对他人及社会的关怀和敬畏以及善于反思自己的精神等。

所谓语文,就是关于语言和文字的学问,而语文课程的目的在于教授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和文字,通过听说读写来满足自己日常的精神文化交流和审美需求。语文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人物形象,则是最能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吸引学生兴趣的内容。因此,通过语文文学人物形象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必不可少的。

一、 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与提高的必要性

1.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人文素养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人文素养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动力,尽管它有时无法产生直接的经济价值,但却是人们活动的重要精神支柱。就目前而言,我国中职学校的人文素养培养情况堪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化水平较低,人文知识不足。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普遍比普通高中学生薄弱,一些中职学校也不注重文化课程。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往往对教师所讲内容理解不足,听不懂教师在讲什么,便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第二,认识不到位。一些学生往往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不认真对待学校的教学内容,往往在课堂上走神、玩手机等。他们认为,文化课程只要能及格就可以了,只有学好专业技能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学生不仅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意识,而且连掌握课堂知识这最基本的要求都难以做到。

第三,缺乏理想信念,自我定位较低。理想,是一个人前进的最大动力,理想的高低往往影响着一个人对自我的定位和未来的方向。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就认为自己的理想破灭了,心中只想着专业技能学习,对于其他文化课程则敷衍了事。殊不知,这样态度会导致自己缺乏了上升的勇气,只盯着眼前的一点利益,失去了长远的目光。

2.提高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的特色和使命在于培养一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拥有专业技术的人才,他们将在毕业后成为各个岗位中最直接的劳动者,承担着重要的工作任务。因此,社会需要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导向,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也带动企业对于人才的层次和规格要求的提高。劳动者的人文素养会直接影响劳动者的言行乃至企业形象的树立,因此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要求中职学校学生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对于中职学校学生而言,是价值观念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表现。一方面,人文教育能够帮助中职学生形成独立而完善的人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德,养成健康的习惯。另一方面,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职业道德在一定意义上比经验和知识更为重要,然而职业道德并不能直接教授,而是要通过文化课程潜移默化的影响习得。因此,人文素养对进入职场的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还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语文教学中人物形象与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1.开阔视野,丰富情感世界

中职语文课本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共有28个,其中大部分为国内人物,还有一部分国外人物。在这部分国内人物中,既有古代的人物,如蔺相如、林冲等,也有近代人物,如闻一多、鲁迅等。这些人物形象的选择,贯穿了古今中外重要的历史时期,十分具有典型性。这些人物,既有善良也有邪恶,既有美丽也有丑陋;既有表现知识分子对理想的追求、对美好感情的向往,也有迫于现实而物是人非的感慨,人情冷暖都集中在这短短几篇文章之中。

比如鲁迅的《故乡》中,少年闰土在月下看瓜的淳朴、机灵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人眼前,与鲁迅感情之深通过两人要分别时,鲁迅急得大哭和闰土躲在厨房不肯出门刻画出来。而当闰土长大后,一声“老爷”顿时让鲁迅心中充满悲凉之意,使读者唏嘘,引起学生对人生和现实的思考。而闰土前后形象的对比,使学生在体会封建社会礼教的害人之处时,更是对闰土一样的人物充满同情,同时反思自己是否在成长中丢失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2.人物形象与培养健全的人格

学习并不是单纯的学习某种技能和方法,同时也是陶冶情操的过程。读书能够让生活充满情趣,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弥补自己阅历不足的缺点,并在学习中体会挫折、沮丧,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中职学生往往比普通的中学生更容易消极和悲观,对自我的定位较低,通过了解这些人物形象,能够让他们勇敢面对挫败和逆境,树立远大的理想,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界。

例如《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一文中,华罗庚讲述了自己一生遇到的三个劫难:第一,学历低而且没有上过正规的学校;第二,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困难;第三,文革时期被四人帮打倒。这三个劫难,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华罗庚最开始学历低,连初中教师也无法胜任,但是他依靠自学和钻研,成为了一个世界有名的数学家。人只要有理想,有为之奋斗的不懈努力,就能克服困难,而这正是一些中职学生所缺乏的精神。他们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

3.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人物形象学习让学生能够以怀疑的眼光审视社会,幫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摆脱现实环境对心灵的禁锢。这是因为语文是一门借助语言和文字进行感情交流的学科。教师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讲解的同时,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和阅历进行体会,而学生只有深入阅读和思考才能真正体会。在这样的环境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喜欢阅读的习惯,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同时,对于同样的语言和文字,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语文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科目,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阐释,每个人都可以从其中学到不同的经验。因此,语文教学中充满的不确定和空白,正是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和思考的空间。endprint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最后一段,施耐庵在描写林冲杀人后的一系列动作:“将尖刀插了,将三个人的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胳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的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东头去。”关于这一段,以往在讲解中,教师往往只是从写作手法中分析,认为这一段动词运用比较好,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但是,往往忽略了这一系列行为背后所隐藏的信息:林冲,临时起意杀人后却能够做到十分冷静地处理现场,但是喝掉酒以及将人头割下来等行为,却表现出林冲心中的恨和决绝。尤其最后林冲离开山神庙后往东走而不是往西,这是因为西边是城,往西走是自投罗网。这样直白的描写,背后隐藏的却是一个冷静得即使杀人也能视若平常的人,令人毛骨悚然的同时也对林冲的形象了解更深一步。只有通过这样的品评,能够读出文字背后隐藏的这些信息,才能提高思考的能力。

三、中职语文教学改进策略

1.改进教学方法

中职教育是直接面向就业,没有普通中学那样的升学压力,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同时学生由于缺乏外界压力也可能会出现懈怠的情况。因此,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首先,将影视资源引入中职语文课堂。通过文字了解人物形象往往比較抽象,但如将抽象的想象内容转变为直观的影视形象,再加上优秀的环境和音乐背景渲染,就能够使学生更容易进入人物所处的情景之中,从而调动自身的情感并理解作品的精髓。

其次,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往往都能牵动学生们的感情,以往传统教育常常以灌输为主,教师将知识机械地讲授给学生,而现在则实行启发式的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需要讲授的内容大致展示出来,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关键问题多加思考。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讨论、表演舞台剧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了解。

除此之外,教师应加强自我修养。教师作为课堂的重要部分,往往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与其用语言解释文章的优美,不如直接声情并茂为学生朗读,更能让学生的精神受到熏陶,也能够改善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

2.深刻剖析人物形象精神内涵

人物形象往往是一个作品中,给读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但是仅有人物形象是不够的,教师必须深刻挖掘人物形象所具备的精神内涵,同时结合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当前时代精神进行深刻解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重点描写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过程:他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头发零乱,饭几乎忘了吃,这些都直接的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专心刻苦、为了学术废寝忘食的特点;而“群蚁排衙”的小楷,则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和认真态度;而一个文弱的学者,在近代民族危亡之际,竟能挺身而出,“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为广大劳苦百姓振臂高呼“民主”“自由”,短短几句,却能引发人们的敬仰,使镜头仿佛定格在那一个充满凛然大义的人身上。这样的精神,在任何时代都具有生命力,值得青年学生学习。教师通过这样的阐释,能够让学生透过文字,看到其背后所隐藏的精神内涵,使语文教学真正起到作用。

3.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课文内容的学习,往往使学生产生一种该人物是“高大全”的印象,对于人物精神真正的可贵之处没有体会。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检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将所学的人文精神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和思考中。这些思考,应当是从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出发,发现身边真人真事中蕴含的精神内涵。

例如,当学习了《项链》之后,可以让学生谈一下生活中的虚荣与真正的成功;当读完《劝学》后,让学生反思一下自己对学习的认识和态度;当学完《廉颇蔺相如列传》后,让学生讲一下自己与身边同学共同合作的故事。这样的环节,既能检验学习的效果,同时也避免了空谈,让人文精神真正影响到学生。

4.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

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不同,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慢慢的感悟。而就课本中的内容来看,尽管内容覆盖面比较广,但是其阅读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进行课下阅读,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更能够开拓学生视野。而推荐阅读的内容,可以以课本为基础,例如《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的《红楼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的《水浒传》等等。教师的讲解,往往能够吸引学生阅读兴趣,随之由教师指导他们阅读文学经典,趁热打铁,往往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在当前浮躁的社会,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在课堂中应当对文章尽可能地进行深度分析,并且侧重阅读方法和技能的教授,让学生学会和体验深度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四、小结

中职学校常常忽略语文教学,忽略人文素养提高对于中职学生的重要影响作用。但是,语文教学中人物形象往往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提高文化素养的同时培养人文关怀。因此,未来中职学校教学应当重视语文教学,在传授学生技术的同时,也让他们成为一个拥有责任感和人文素养的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衡水科技工程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中职教育语文教学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