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桥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初探

2018-03-05 21:25李宁
课外语文·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赏析文章语文

李宁

【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不同理论层出不穷。在众多的理论中,我校着眼于“引桥课程”的开发和初步探索。“引桥课程”,就是以建构主义理论、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策略与概念转变策略等理论为指导,关注“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解决好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迁移衔接。如果每节课我们都能在学生的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做一些实际的引桥工作,是不是会让语文之花盛开得更加娇嫩动人呢?

【关键词】语文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同一主题之间的引桥

关于母爱的文章,学生总是写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如:妈妈给我雨中送伞,妈妈在我发烧时喂我吃药,妈妈背我去医院,很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但指导学生尤其是高一学生如何写出和初中不一样的记叙文,就需要教师下一番功夫。课本就是最好的例子。初中学生接触过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有胡适的《我的母亲》;高中在高二选修课本中有史铁生的《合欢树》。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具体操作如下: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事件和人物性格特点及表现手法。学生通过表格形式很快在两篇课文中找到了相似点与不同点。在比较的同时让学生自主梳理思维导图,形式不限。这样大部分学生能又快又准地找出两篇文章的规律。母爱是伟大与深沉的,但是其表现形式又有所不同。胡适的母亲以身作则,给予他人生的好性格、好习惯,虽然这种爱是严厉的;史铁生的母亲看似柔弱,给予的更多的是怜爱,但背后母亲所承受的压力不正是母亲坚强的表现吗?当他汲取了母愛的同时也就拥有了与命运抗争的底气。对于人物的塑造,学生能直观地把握各种手法的运用是为人物性格和主题服务的,在此基础上文章很快得到提升。教师趁热打铁,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修改初次作文,学生作文的升格问题顺理成章地被解决。学生不再把学习当作苦役,而是我手写我心,文思泉涌,滔滔不绝。

二、课内和课外的引桥

做语文教师的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今天我们的作业是熟读某篇课文,这样的作业往往是形同虚设。我做了如下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在教授《春江花月夜》时,我提前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月亮的诗句,这样的作业特别简单,但我特意让学生写300字的赏析文字。赏析文字要想写好,势必要积累归纳。这样,学生就会调动已有知识储备进行比较鉴别。这个过程也是自我引桥的过程。我会提前搜集相关内容进行操作。具体操作如下:课堂上,我将提前搜集到的诗句和内容与学生的一起品评赏析,判断得失优劣。具体展示内容如下:“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起首四句,就两现春江、两现明月、两现潮、两现海,交错迭现的景观立即把人带进了一个神奇美妙的境界。而最后一句,又为整篇描写的江月埋下了伏笔。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读者可以看到,诗人在第二组是写初月的朦胧,第三组是写高月的皎洁,并发思古之情。“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面对这一轮江月深深地思考着,满怀感慨和迷惘。而第四组的起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则如出一辙。张若虚感叹江月长明而人生短促,刘希夷感慨风物依旧而人生易老,两者之间何其相似!学生通过这种训练很快就可以掌握贯穿古今、打通课内外阅读的思维习惯。这时为了调节气氛,我会让学生大声朗读出来,看哪位同学能拿捏、演绎得淋漓尽致。学生很快地发现“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意义。这时,我会让学生继续架起初中和高中所学课文的桥梁。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和《赤壁赋》中的月有什么共性?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课后推荐阅读《苏东坡传》,学生会由对一篇文章的探索进而到对一系列文章的探索。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绝不会仅仅满足于字词句的理解上,而是养成了追根溯源的习惯,对于语文学习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呢?

三、同一体裁的引桥,让语文活起来

要想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总是离不开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乐于读书的学生,他们的作文也往往有话可说,其思想性也往往比较深刻。但在阅读课上,很多学生只是一味地凭自己的兴趣阅读,很少有学生能积极主动地选择某一类文学经典著作深入地阅读并做批注。我采取了因地制宜的方法。首先,不吝啬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内容的展示。有时教学任务比较紧,学生的展示会占用一部分时间,我会引导他们试着找找课外读物与课本知识的契合点。以小说赏析为例。赵春林老师曾说过,按照传统方法处理小说情节,学生非常不易把握。于是大家采用找节点的方法,就是抓住小说关键事件,以此为节点,寻找此事件前后关联的事件。比如《林黛玉进贾府》,可以选择王熙凤见林黛玉或者贾宝玉见林黛玉为节点。有了这次训练,对于经典名著《三国演义》,学生梳理情节就会得心应手。我让学生填写阅读名著的阅读记录单,这次梳理让学生就不会有偷懒的念头了,因为只有真正阅读,才能完成有自己特色的阅读单。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觉得最难能可贵的是自己本身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当你成为一个探索者和实践者,学生才会拥有探索语文学科奥秘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赵利.如何上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J].课外语文,2018(25).

[2]马明俊.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创新[J].教育革新,2017(5).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赏析文章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