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理解的困难和应对途径

2018-03-05 21:25王冰冰
课外语文·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中高年级阅读理解小学语文

王冰冰

【摘要】语文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获取语文知识,通过创造性、探究性思考促进自身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本文就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理解的困难进行分析,并探究应对途径,旨在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理解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得到加强,以往小学语文教学只追求“写”与“读”能力,将阅读理解片面地认识为一种学习方式,为写作服务的思想逐渐发生转变,不断重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阅读理解存在的困难进行教学改革,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本文探究了小学中高年级阅读理解的困难,提出应对途径,旨在为提高阅读理解教学提供参考。

一、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理解的困难

(一)学生阅读理解缺乏个性化发展

在小学阅读理解教学中,部分教师仍将自身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轻视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通常在阅读教学中将自身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让学生按照自己规划的阅读途径去思考、阅读文章,直接限制了小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思考和理解,小学生阅读理解个性化发展缺失。阅读理解不仅仅是进行文章阅读,更是一场与文章情感上沟通、与作者心灵上交流的活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试着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发散思维,根据自身想法去思考和感受,体验阅读乐趣。

(二)缺乏自主阅读习惯和有效阅读技巧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小学生学习方式未能定型,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十分依赖老师的教学指导,没有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缺乏有效的阅读技巧。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阅读教材,小学生难以做到适当调整阅读技巧,只是一味地选取自己习惯的阅读材料,无法细致了解和掌握各类型文章。

二、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理解困难的应对途径

(一)营造个性化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永远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来源。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有兴趣、有激情进行阅读理解。教师可以适当用情感渲染,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中精练的字词,包含强烈感受和思想感情的语句,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引起共鸣,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画面,深入到文章中描写的境界中。如《老人与海鸥》一文的阅读理解教学中,以海鸥引起学生注意,并将文中故事内容导入问题中:“同学们,相不相信有位老人离世时有很多海鸥为他送行?”通过问题,让学生对老人与海鸥之间情况产生好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得到情感体验。教师还可以通过回顾分析所学旧知识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学生在结合原有知识的情况下,感知新知识,产生更为强烈的理解感受,提高閱读理解效率。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走遍天下书为友》的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习以“书”为主体的文章,回顾复习《神奇的书》《忆读书》等文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基础的同时做好思想准备,提高阅读理解教学效率。

不可否认,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相互之间各方面都存在差异,在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让所有学生大胆发表自身不同见解,让学生表达内心真实感受。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碰撞思维,彼此倾听,不断展现自身个性,通过营造宽松、自由、个性化的阅读氛围,促进学生阅读理解个性化发展。

(二)定位文中关键词句,找出答案

语文阅读理解通常是综合型题型,设置的问题大体分为直接来源于原文、间接来源于原文、超越原文。教师根据三种类型阅读理解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像直接来源于原文的题目,大多是最基础的问题,只要学生仔细感知原文,查找关键词句,再稍加思考,就能直接得出答案。而像间接来源于原文的题目,则对学生整体感知要求较高,让学生深入文章积极分析、思考,将答案高度概括。例如《神奇的书》一文阅读理解教学中,问题:“神奇的书”中的神奇体现在哪里?这就要让学生深入思考原文,找到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出答案。超越原文的题目,则要求学生高度领悟文章大意,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延伸思维等思维活动,挖掘关键词句的隐含信息,形成正确答案。

(三)精心设计阅读形式

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阅读形式,指导学生阅读形式灵活多样,因材施教,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如教师可以采用领读的方式指导学生去读通一些结构复杂的段落,加深整体影响;采取鉴赏性范读的方式,阅读重点段落;采取几人接着续读的方式,阅读长篇幅的文章;引导学生细心默读,捕捉关键词句;采取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感知文章中人物情感;采取集体诵读的方式,阅读诗歌、警句,等等。针对不同文章、不同段落、不同内容,合理采取阅读形式,提高学生对阅读理解的体悟。

三、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理解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缺乏自主阅读习惯、有效阅读技巧,学生阅读理解缺乏个性化发展,等等。教师应针对困难探索应对途径,通过营造个性化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精心设计阅读形式等措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红梅.浅谈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理解的困境与对策[J].小学教学研究,2016(29).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中高年级阅读理解小学语文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