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让生活更美

2018-03-05 21:25张传军
课外语文·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接受美学初中语文

张传军

【摘要】在接受美学中,对文本阅读的理解便是读者在阅读中通过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中,去找寻作品的价值所在,也就是重新塑造。对于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便可以为读者营造出重新塑造价值空间。

【关键词】《天上的街市》;接受美学;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20世纪60年代产生了接受美学。接受美学认为要想实现文本的意义,必须需要读者通过阅读文本,将自己的感觉、思想感情以及生活经验等因素融入文本的潜在结构中,从而使作家所创作的文本成为读者对象化之后的作品。在读者阅读文本时通过利用自己的经验和适当地发挥想象力,在文本的意义空白和不确定中找寻作品的意义所在,也就是重新创造。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便是这样可以让读者重新创造的一首诗。

一、期待视野的实现

在接受美学中出现了“期待视野”“召唤结构”以及“隐含读者”等术语词汇。所谓的“期待视野”的意思,就是在读者参加文学活动的过程中,由于读者的各种经验、素养和理想等因素形成了对文学作品欣赏的要求并且形成独特的欣赏水平,在对文学作品阅读的过程中表现为潜在的审美期待。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时要考虑到两个方面:其一,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要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从而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其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读者阅读期待的同时,也要让读者的期待视野受挫,从而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思索和发现并进行交碰,不断扩大读者的知识视野。

例如,在《天上的街市》一诗中,“街灯”与“明星”的设计。教师通过启发学生展开相似的联想,天上明亮的星星就好像街灯一样,照亮了整个街道,于是整个街道会变得热闹起来,在街道上会有街市。那么,天上的街市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在那里会有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物品以及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这些问题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对作者笔下天上的街市有了自己的想象和期待。学生便会在自己的脑海中构想出一幅天上的街市的画面,但在作者的笔下,街市上有着世上没有的珍奇稀物,浅浅的银河,牛郎和织女可以骑着牛儿相见。这时与传统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形成对比,教师通过对学生讲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情感愿望,从而使学生对这首诗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空白的填充

伊瑟尔说,所谓的“空白”,就是作者在文本中没有实际写出来或者是没有明确地写出来的部分,它们是在文本中通过已经实写出来的部分向读者有所暗示或者提示的东西。文学作品的意义在读者和文本的交流中产生。在创造作品的过程中,作者不可能完全将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完全地展示出来,文本需要通过读者对作品的空白进行填充。因此,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作者更注重给读者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

例如,在《天上的街市》中,主要的内容是描述天上的景象。在大千世界的茫茫宇宙中,在天上的世界中会有什么样的景象呢?在诗歌中对于天上的想象是通过具体的、触手可及的人间事物为原型,天上明亮的星星和街上的灯光交相辉映,于是从天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也有和人间一样的街市。作者通过更进一步的想象,对想象中的街市进行详细描述。然后作者继续进行更深一步的想象,在美丽的街市上,由物及人,从街灯想到明星,再到天街,最后想象到牛郎织女,想象奇特又连贯。不同年代的读者,有着自己独特的想象和经验阅历,一次审美也各不相同,对作品的空白进行重新填充,赋予作品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三、超越时代的永恒魅力

接受美学的创建人尧斯曾经说过,长久以来,文学史仅仅是作为作者和作品的历史,忽略了读者的存在。他强调,只有在作者、作品以及读者三者共同作用下才能形成文学的历史。只有将读者的视野和作品的视野融合在一起时,作品才有它真正存在的意义。今天在文学史的阅读中存在两极阅读的现象,两极阅读就是作家的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评价,但是在年轻的读者眼中并不一定欣赏这样的文学作品;或者在文学史上并没有很高的评价,但却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在读者这里却有着很高的评价。

例如对于《天上的街市》,对于儿童读者而言,这首诗歌更像是一首儿童诗歌,以儿童纯真的角度描绘出一幅纯洁的世界,在美丽的天上人间,牛郎和织女幸福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给儿童以真善美的文化熏陶。但是對于成年的读者而言,在诗歌中描绘的种种美好景象,反而更加衬托出现实生活中的不幸和人生的沧桑。因此,读者之间的差异会导致接受的差异,但是,理想和现实的不断超越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从而赋予作品超时代的永恒魅力。

四、结语

总之,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读者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在期待视野中,发挥自己的空白填充能力,对作品进行重新塑造,使读者对作品的艺术形象体系进行再次创造。由于不同时代的读者对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对于作品便会赋予其不同的意义,于是使得作品便有了超越时代的永恒魅力。经典作品之所以经典,就在于读者可以凭借自己独特的想象对作品的形象进行重新创造。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接受美学初中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研究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