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表述与呈现

2018-03-06 18:13黄云龙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传统文化初中

黄云龙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科书,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01-0040-08

(一)概念界定

要分析传统文化与历史教科书的关系,首先要明确“传统文化”的概念。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传统文化,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中国的历史教科书,故而本文中的“传统文化”指向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那么究竟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将这一个概念拆分成三个部分,即中国、传统、文化。

所谓“中国”,一方面在地域上将这一概念加以限制,此文化是在中国发生、发展的文化,而不是其他国家、其他地区的文化;另一方面,明确了文化创造的主体,即在中国土地上世代生存的人们,也就是所谓的中华民族。各民族在中国的广大地域创造了若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区域文化,这些文化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传统”,是“传”与“统”的结合。前者强调时间上的流传与延续,后者反映空间上的集中与聚合。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传统”最重要的内涵就是世代相传、独具特色。

“文化”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概念。一般来说,狭义的文化包括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社会意识形态等;广义的文化则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指的就是从氏族社会晚期到中国近代前期,中华民族在以中国为主要的地域范围内创造并且由后人不断延续传承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世代相传、特色鲜明、博大精深,包括哲学、宗教、礼仪制度、文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等各方面内容。

(二)历史回溯

中学历史教育肩负着培养国家认同、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任务。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是世界各國教育界的共识。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涵括了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密切联系,深度契合。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科自然而然地承载了更多的贯彻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

历史教科书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工具,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我们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教科书发展历程时,就会发现传统文化在历史教科书中的表述和呈现,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有一个较为复杂的变迁过程。由于篇幅和材料所限,本文主要对中国初中历史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内容的变迁过程进行简单的梳理。

早在1903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中,即指出历史科要“略举古来圣主贤君重大美善之事,俾知中国文化所由来及本朝列圣德政,以养国民忠爱之本源。尤当先讲乡土历史,采本境内乡贤名宦流寓诸名人之事迹,令人敬仰叹慕,增长志气者为之解说,以动其希贤慕善之心”。这表明在中国自编历史教科书的起始阶段,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从清朝末年到中华民国时期编写的各套中国历史教科书,基本都包含了相当分量的传统文化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一时间还没能抽出大批人力编写统一的各科教科书。因此从过去解放区和国统区中遴选出一些较好的历史教科书作为暂代课本。初中所用古代史课本是由新华书店于1949年在叶蠖生编写的陕甘宁边区中学历史课本的基础上,修订出版的《初级中学历史课本》(全一册)。在这册书中,文化史内容只用了寥寥几课5000多字加以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编写仍处于探索过程之中,暂代课本并没有真正将文化史作为独立的内容加以重视,而只是将与政治紧密相关的一些文学、哲学方面的内容以批判的口吻简略提到,对古代中国在天文、历法、医学等自然科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没有介绍。

1952~1953年出版的由王赓序、王芝九编写的《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三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一套初中历史课本。在这套书中,文化史的地位有所提高,中国古代文化的相关内容被作为政治史的附庸,以单独的章节进行了介绍。但这套书还很不成熟,如时段划分不合理,缺少了秦汉时期的文化;在内容选择上,偏重文学、思想方面的成就,科术、医学、数学等方面的成就讲的较少。

195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开始编写第一套自编教科书《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四册)。在这套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内容在篇幅上增加的不多,但在编排上有所调整,如将文化史中与政治、经济紧密相关的内容在课文中穿插介绍;在史料选择上增加了许多科技方面的知识,适当减少了文学、思想方面的知识,在整体结构上趋于全面、完善。编写完这套教科书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在总结和讨论教材编写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时提出:文化史方面的内容,除了与政治、经济有直接关联的材料须穿插叙述外,可以集中在一个大的历史阶段后面,作为单独的章节,保持其相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也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之后编写历史教科书的重要原则和规范之一。

自1957年开始,受政治局势的影响,中国中小学历史教科书开始过分强调政治斗争史、农民起义史,而忽略了经济发展史、文化科技史等。196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写了《十二年制学校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四册)。在这套书中,传统文化内容得到进一步强化,在第一、第二册古代史部分的每个时段,都设置了专门的章节。可惜的是,从1964年开始,历史课改为只在初中三年级开设一年,古今中外的历史只有90课时的授课时间。这套新编的比较完善的教科书没有来得及推广就夭折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全国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及统编教科书,各地自编的教科书中文化史的内容很少,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很大偏差。

1977年开始,中国的教材建设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7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中国历史》(试用本)(四册),后来该套教科书经过修订,于1981年更名为《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四册)重新出版。这套教科书在传统文化内容的编写方面有很多革新:增加了一些以往教科书没有涉及的文化成就,如班固与《汉书》、唐宋散文等,基本囊括了中国古代文化在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纠正了过去教科书中的许多错误观点,重新凸显了孔子、庄子等思想家的历史贡献;增加了一些插图,包括书前的彩色插图和课文中的黑白插图,再现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真实情景。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传统文化初中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