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合作式”的土地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2018-03-06 20:00罗华艳
文教资料 2017年30期
关键词:土地规划应用型人才

摘 要: 在北部湾政校企合作发展联盟深度融合背景下, 突破办学常规采用“项目合作式”模式培养土地规划应用型人才是钦州学院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途径。本文以钦州学院为例,探索基于“项目合作式”的土地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新时期培养土地规划应用型人才提供切实可行的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北部湾大学。

关键词: 项目合作式 土地规划 应用型人才 钦州学院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引导和拉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十三五”期间,各行各业对具备全面知识、高技能、高尚职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需求呈现旺盛态势。加快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步伐,加速北部湾大学筹建与挂牌工作,全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培养出更多“留得住、用得好、干得专、谋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钦州学院的历史使命。随着2016年12月21日北部湾政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在钦州学院成立,整合政府、高校、企业等资源,深化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事业单位等合作,根据广西创新发展地方发展需求,优化教学专业设置,突破办学常规对本校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签约式”、“基地式”和“项目合作式”大胆创新改革,构建符合各专业且具备地方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钦州学院在筹建北部湾大学进程中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学校师生的科研能力,深入、稳定、长效地增强北部湾大学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拓展北部湾大学的发展空间的必然体现。笔者结合钦州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近年来开展的横向项目,探讨“项目合作式”的土地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力求掌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规划企事业单位用人的需求,完成学生知识点讲授、操作技能提升和工作素质培养,帮助即将毕业的优秀学生缩短与就业单位的磨合期,使其顺利实现角色的转变。

1.“项目合作式”国土类项目开展情况

2014年钦州学院获得土地规划乙级资质,同年入围广西土地整治参建单位(执业范围包括土地整治可行性研究、土地整治测绘、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与预算、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次年获得测绘乙级资质和市级不动产登记代理资质。学校可以从事工程测量、不动产测绘、测绘航空摄影、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地图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或修改、专项规划、土地整治可行性研究、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与预算、土地复垦方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建设用地预审、建设用地报批组卷技术服务、基本农田补划、基本农田核销、规划数据库更新、节约集约用地评价、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用地改革评估、不动产登记代理等业务。自2014年以来,与北部湾政校企合作发展联盟签约单位开展项目合作分别为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钦州市钦北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技术服务、钦州市钦北区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以奖代补”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服务、钦州华侨投资区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方案、灵山县旧州镇土地开垦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等项目。通过项目合作,建立与北部湾政校企合作发展联盟签约单位的良好横向联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高素质土地规划应用型人才,发挥北部湾政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平台作用,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服务功能,增强合作单位的发展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基于“项目合作式”的土地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体现在专业培养目标具有针对性。应用技术型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侧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应用型人才,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总目标,又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培养[1][2]。“项目合作式”土地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指以社会需求、企业需求、学生就业为导向,与在北部湾政校企合作发展联盟下签约的国土资源、住建、土地规划、城乡规划等政企事业单位进行现行土地规划专业项目合作,以合作双方“互惠、双赢”为切入点,联合申报项目立项或者利用双方承担项目,共同开展勘测、设计等前期工作,以項目合作带动产学,强化项目纽带作用,合作双方共担风险、互利共赢,达到培养土地规划应用型人才目的[3][4]。项目合作期间,根据专业项目特点,学校整体或者切块承担项目,让教师和优秀学生进一步参与专业项目不同模块操作,实现教学育人与行业对接。以“项目合作式”土地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高规划、高起点、高标准的特性,其中培养目标明确,以“项目合作式”的土地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北部湾政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平台,深度校企融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操作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方式创新,是以企业项目(科技项目、土地规划横向项目)和学校项目(土地规划横向项目、教改项目等)为载体,教师学生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展技术革新,师生在实际项目实务中接触并掌握本行业本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培养规格前瞻,人才培养对象为双向选择、感兴趣且优秀学生和具备一定基础的教师,重在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土地规划人才,以期达到指导后续就业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目的。

3.实证实施

钦州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与北部湾政校企合作发展联盟S公司以“项目合作式”进行土地规划应用型人才短期培养,采用项目案例是钦州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承担横向课题《钦州市辖区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专项规划(2017—2020年)》,各实施步骤如下:

3.1“项目合作式”启动阶段

项目启动工作包括项目前期研究、合作单位调研与洽谈和教师学生团队组建。项目前期研究主要针对项目涉及知识点、技术规程、难点及关键点、专题研究、软件操作和成果要求,重点查找哪些环节属于本校团队可以独立解决的,哪些环节需要借助合作单位完成的,为下一步合作单位调研与洽谈打基础。合同单位调研与洽谈应包括项目合作目标、专业背景、行业内同类公司排名和行业内同类成果质量评价调研,调研后形成调研分析报告,同时对意向合作单位进行摸底考察,重点考察公司基地、公司人员框架、公司同类项目评审声誉、合作模式、利益分配方式等,采用差额法确定比选项目合作单位,通过由二级学院领导和项目负责人采用权重投票法确定最终的项目合作单位,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工作内容、项目的进度安排、人员配置和双方职责。教师学生团队组建主要是选取地理教研室具备一定项目经验的教师和优秀且有责任心学生,召开座谈会,宣传本次项目合作内容、参与程度、预期收获等,根据自愿、双方选择原则、最终完成教师学生团队组建,确定人选,详见下表。endprint

3.2“项目合作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阶段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措施的具体化形式。针对本次合作项目,修订符合土地规划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该体系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职业素质体系。同时针对“项目合作式”教学内容,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培养目标及土地规划行业的发展、土地规划企业对应用型人才技能需求要求,合作双方共同编写《项目操作手册》,该手册要体现内容全面、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四个特点,合作双方将项目操作技能融入教学内容,强调“做中学,做中教”。

3.3“项目合作式”双方共同参与阶段

根据合作双方资源、场地、技术、资金优势、对项目进行分解不同合作模块,由教师团队或企业核心技术团队先行对合作方进行培训、授课、技能操作演示、成果输出表现形式规定,再由教师或者企业核心技术团队采用“项目选取→任务分析→知识讲授→示范引导→学生实训→学生总结→教师/技术人员点评”七步教学法对参与优秀学生进行实训[4],从而达到获得项目成果及培养人才的目的。

3.4“项目合作式”双方评价阶段

“项目合作式”双方评价主要涉及合作项目成果质量、人才培养目标和成本控制及利润分配三个方面。合作项目成果质量主要通过项目业主方组织专家审查或委托第三方评价其质量是否符合优秀、优良、合格或者不合格级别。人才培养目标评价没有具体的可量化标准,只能通过实际项目操作过程中对参与者知识领悟、规范规程把握、操作步骤熟练程度、成果质量水平监控和评价,确保达到“项目合作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成本控制及利润分配主要扣除交通、住宿、用餐、误工补助、参与者劳务费、成果制作费、税金等固定开支后,将成本控制在合理幅度,利润分配根据合作协议规定分配金额和支付方式进行及时办理。

3.5“项目合作式”双方总结阶段

总结阶段是“项目合作式”土地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流程中的最后阶段。对于参与学生来说,学生要撰写项目学习心得体会,学生与合作单位根据用人需求和学生实际表现做出双向就业和用人选择。对于教师来说,教师团队首先整理整个项目前期资料、过程资料、成果资料,并对其进行汇编存档,其次建立“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培育机制,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提升自身技能和综合素质。对合作单位来说,总结如何利用高校人力资源、前沿知识获取优势和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给单位带去实在、可持续的利益。

4.结语

基于北部湾政校企合作发展联盟下土地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签约式”、“基地式”和“项目合作式”三种模式,各有特点,均取得不错效果。经过两年的尝试,“项目合作式”土地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了教学与生产脱节的问题,培养毕业生积累了实际项目操作经验,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同时建立了一支既有深厚的前沿土地规划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现行项目实践指导能力的复合型土地规划教学团队,提升了钦州学院土地规划教学团队的学术水平、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帆,毛智勇,王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业,2010(14):26-27.

[2]门纪辉.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实践[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1(2):20-22.

[3]张爽.以攻关项目为纽带: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2013(19):9-13.

[4]罗华艳,黄远林,李素霞.基于项目教学的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钦州学院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7(3):61-66.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新常态下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耕地三位一体动态监测研究”(2017KY0814)、钦州学院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基于項目教学的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改革与实践”(17XJGZ15)。endprint

猜你喜欢
土地规划应用型人才
基于四象限分析理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方法研究
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统筹发展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