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年教师安心从教的策略研究

2018-03-07 11:13包晓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青年教师职业

包晓燕

(中共兰溪市委党校,浙江金华 321100)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教师待遇稳中有升,国家采取各种举措从各个层面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再加上教师特有的寒暑假福利待遇,使得教师这一职业魅力倍增。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师工作繁琐劳累,付出与得到不成正比,教师地位待遇的地域性差别,特别是城乡之间的各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中的青年教师,在现实的重压之下难以“安心从教”。

1 农村青年教师安心从教的提出和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16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此次以“安心从教”为核心观点的讲话,“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是对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全新诠释和定位,是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

“知识改变命运。”于农村孩子而言,读书成才是大多数人唯一的出路。农村学校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家庭教育欠缺、学生学前基础薄弱、学习氛围不够,以上种种情况都影响了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证明农村学校必须着重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稳定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安心静心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于广大农村,扎根在农村这片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上,培养出更多、更好、更优秀的人才,以人才的培养阶梯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从而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以及时代的需要,解决农村青年教师安心从教这一问题,意义重大而紧迫,任重而道远。

2 农村青年教师难以安心从教的困境

老一辈农村教师在本地学校的数量逐渐减少,青年教师的数量逐渐增多,这为农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血液。然而,大多数青年教师在参加招聘考试后被分配到农村任教,多数教师把农村作为临时的 “停靠站”,因而真正安心从教于农村的并不多,农村青年教师流动性较大,流失问题较为严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村青年教师对目前的生存环境不满意

多数农村青年教师把工作当作“过渡期”,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和地方,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跳槽。一方面是因为青年教师生活压力较大。他们面临养家糊口、购房买车、子女教育等生活问题,压力重重。近年来,农村学校一年增加了几千元的生活补贴,但因奔波于城乡之间所增加的交通费等生活开支,以及孩子是否要在城区入学的心理纠结,比较起来自然不在权衡之列。现实中不少农村青年教师就是冲着 “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并能免去来回奔波”这一目的进城的。另一方面是因为付出与得到不能成正比。教师工作环境嘈杂、任务繁重、时间较长,福利待遇相对较低,晋升机会少等等都影响着农村青年教师的职业心理。

2.2 农村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超过半数以上农村青年教师认为自身职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其一,认为在农村教学见识少、无冲劲、缺激情。农村教师外出学习和听课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校内的教研活动达不到一定的水平和高度,长此以往导致教育教学的青春期骤然缩短,职业倦怠期却早早到来。其二,农村大量留守儿童也给教育带来许多困难。留守儿童大多常年跟着老人生活,缺少父母管理教育,老一辈对小一辈的教育又跟不上时代,使得部分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效果较差,青年教师对此深感无奈和无助,不禁对自身付出感到怀疑和失望。其三,学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挫伤了教师积极性。在农村学校,职称评定名额相对较少,尤其是中高、小高名额更是少之又少,竞争非常激烈。中高级职称评定时往往是“领导优先”或是“排资论辈”。许多青年教师虽然业务较为突出,但因资历不够,或因没有“关系”和“人脉”获取各种加分奖项,落实职称问题困难重重。

2.3 农村青年教师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自古以来,尊师重教、崇智尚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社会观念也发生了变化,部分老百姓对教师的评价有所偏颇。一是认为教师待遇太高。教师的工资待遇确实较之落后年代有所提高,在收入偏低的农村来说,教师反而成了羡慕加嫉妒的对象,舆论认为教师工资过高,旱涝保收且有寒暑假、双休日“工资照发”,与农民收入相比差距过大。二是认为教师工作空闲。不知情者觉得老师空闲舒适,谣传“老师一天只有两三节课,对比农民工、水泥工等太轻松。三是认为教师带生赚钱。农村学校放学后或周末也有个别家长委托教师进行作业辅导的情况,付给教师一定的劳动报酬。这种现象引起家长的不满,社会上对教师“有偿家教”行为不理解不赞同,教育部门对此也进行禁止和处罚。再加上个别老师的不作为乱作为被不断地刷屏、吐槽,以偏概全地对广大辛勤耕耘的老师加以谩骂,给教师扣上了不务正业的“帽子”。在部分村民心里,老师的为人师表就是要“甘于奉献”。基于这些思想观点,农村学生家长对老师有着过高的期望值,在内心对老师不够尊重,在家庭教育中时常流露出对老师的不满。

3 农村青年教师安心从教的策略

教育是关系未来、孕育希望的崇高事业,唯有知识方能改变命运。农村孩子要得到更好的教育,必须依赖于一批有想法有作为有实力的青年教师。如何让一线农村青年教师更加安心地无私奉献、甘为人梯?

3.1 改善职业的价值感——安心从教的稳定剂

3.1.1 大幅提高一线农村教师工资待遇

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17年工作要点》中提到,“着力完善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依法保证教师工资待遇;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鼓励各地提高补助标准,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扩大补助范围。”这一政策的推行落实为农村教师带来了福音,但因幅度有限,并不足以吸引青年教师继续扎根农村任教。农村想要留住青年教师,特别是优秀的青年教师,只有大幅度地增加福利待遇,让农村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才有可能使城区的青年教师自愿到农村任教,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教学,才能让农村孩子真正享受到优质的均衡化的教育资源。

3.1.2 优先保障农村青年教师职称评定岗位

关于职称评定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明确要求“各地要研究完善乡村教师职称(职务)评聘条件和程序办法,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切实向乡村教师倾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这一政策的推出扩宽了教师职业发展空间,为农村教师们扎根讲台注入了 “兴奋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要加强监督,制定公平公正的职称评定办法,避免评定考核标准不合理、暗箱操作等现象,采取对长期服务于农村学校的青年教师优先考虑的措施,将真正优秀的扎根于农村的青年教师推选上来。

3.1.3 大力创设农村青年教师发展平台

大部分农村青年教师有很强的上进心,希望能够通过各种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由于农村学校校内教研活动氛围不浓厚,真正有水平的指导老师较少,开展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收获不大。学校要多多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活动,给青年教师大力创设发展平台,请外校的资深专家、学者、名师来校传经送宝;抓住一切机会把本校的青年教师送出去学习、听课,扩大青年教师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能力,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更好地为农村学生服务。

3.2 加强职业乐趣感——安心从教的舒心剂

3.2.1 为教师的繁重工作减轻负担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近些年来,教师的工作已经远远超出了“教育”的范畴。作为农村学校的管理者,明确学校应以教育教学为重,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先,以培养学生成才为目标,一切无益于教育教学的事情都应该让路。开学初,学校各科室应该协调分工,不对教师安排重复性的工作,让青年教师真正沉下心来备课、上课、改作业、辅导,着重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各种活动、会议、检查、评比,采取精简或取消的策略,切实减轻教师的负担,让青年教师腾出更多时间和空间钻研教学。

3.2.2 为教师的日常生活增添情趣

青年教师精力充沛、生活质量要求较高,他们的生活不仅是专业生活,如备课、上课、教研教改等等,还应该有丰富多彩的非专业生活,如打球、跑步、瑜伽等等。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多多开展健康积极的非专业活动,以社团、趣味游戏等形式来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排解教师在工作中的紧张、烦躁等消极情绪,培养阳光、愉悦的情绪状态,拓展和丰富教师的视野。青年教师周末也要学会安排自己空闲时间,可以在小团体内经常性地组织短途出游等活动,放松身心,调整心态,真正成为有情趣和有生活品位的人。

3.2.3 为教师的焦虑心理排解压力

农村青年教师生活压力巨大、职业生活无趣,心理上往往比较焦虑。学校管理者要通过集体会议、个别交流等沟通方式,引导教师理性客观地分析自己的抱怨是否合理,如何积极面对和化解,引导其分析是否只有教师这个行业压力巨大,是否可以通过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来减少各类矛盾,促进问题转化。对于社会上偏颇失真的舆论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管理者要帮助教师及时沟通、化解,让心理焦虑的青年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从而更加坚定为农村学校奉献的决心。

3.3 提升职业尊严感——安心从教的营养剂

3.3.1 学校营造珍爱教师的氛围

学校不要把教师看作是实现学校发展的 “工具”,排名的“数据”,获奖的“名气”,要认识到一支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对于农村学校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全方面展开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使得教师有尊严地行走在学校。对于有想法、有个性的青年教师,管理者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给予实际的关怀和帮助;对于有学科特长的青年教师,学校要善于发现人才,发挥优势,安排任务时要尊重教师本人意见,使其以愉悦的心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3.3.2 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

作为当地政府和社会,要重拾“尊师重教”之风,尊重知识、尊崇教育、尊敬教师,树立“教师是改变农村孩子命运的引路人”的观念,要把留住青年教师、发展壮大青年教师队伍作为当地政府的政绩体现,在文化氛围、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工作环境等诸多方面提升农村青年教师的职业尊严感和幸福感。对于在本地有突出贡献或成绩优异的教师,要通过乡镇村等单位,大力进行宣传表彰,扩大其知名度,增强其荣誉感。

3.3.3 个人践行为人师表的作风

农村青年教师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其职业的根本任务就是成就学生的生命意义和生命尊严,因而对尊严理解最深刻,并能最大程度享受尊严带来的幸福。作为教师自身,要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尊自强自爱,规范自己的教师行为,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修炼自己的教师道德,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爱生如子,不抱怨不放弃,遇事平心静气,勇于承担责任,长此以往自然会赢得农村家长和学生的尊重。

只有全社会真正形成尊师重道的社会风尚,大幅度提高农村青年教师工资待遇,生活没有后顾之忧,专业发展通道更加顺畅,校园环境更加宽松和谐,工作充满成就感,生活充盈幸福感,才能让广大农村青年教师安心从教。

[1]陈宝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N].人民日报,2016-12-18.

[2]安雪慧.让教师安心从教事关国计民生[N].中国教育报,2017-03-12.

[3]付光槐.论教师专业发展主体性的缺失与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28):44-47.

[4]哈炜.浅析农村教师流动现状、原因及策略建议[J].教育现代化,2016,3(37):97-98.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青年教师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职业写作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我爱的职业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