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童诗,发展思维力

2018-03-07 17:55潘娜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7年11期
关键词:童诗思维训练赏析

潘娜

【摘要】作为儿童生命关照的一种载体,童诗有着丰富、奇异的思维力。基于这一特点,通过童诗教学,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穿透力、想象力及敏锐力,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在学习童诗的过程中逐步变得更具张力,让生活变得更具诗意。

【关键词】童诗 赏析 创作 思维训练

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了贾尼·罗大里的《需要什么》。“做一张桌子需要什么?”这首诗用这样一个问句,开始了顶针式的追问,最后得出结论:“做一张桌子,需要花一朵。”这是一个多么意外的答案,又是一个多么美妙的答案啊!

回归到我们的课堂,作为儿童生命关照的儿童诗,不仅以语言的趣味、想象的奔放和情感的进发打动人心扉,而且让学生在读写中形成思维的张力,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

一、赏析童诗——让思维更具穿透力

优秀的童诗都有着一种似乎能穿透心扉的感召力,它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牵动孩子的思维,激发孩子的思考,在不露痕迹中引领孩子“向青草更深处漫溯”。

(一)见微知著,以小见大

海明威在著名的“冰山理论”中提道:“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会强烈地感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雄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童诗亦是如此。

比如,日本诗人金子美玲的《心》:妈妈是个大人/老大,老大的/可是她的心,却很小很小/因为妈妈说,在她的心里装进了一个小小的我/就再装不下任何东西/我还是个孩子/很小,很小的/可是我的心,却好大好大/因为在我的心里装进了一个大大的妈妈/却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要我去考虑

这首诗呈现的就是一个孩子对世界的独特感受。在赏析这首童诗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妈妈的心,很小很小?我的心,好大好大?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妈妈的心里只有我,而我的心里有很多很多东西。笔者继续追问:为什么妈妈的心里只有我?此时学生触摸着纯真质朴的童诗语言,渐渐明白了妈妈心里最关心的是“我”,妈妈口中最念叨的是“我”,妈妈眼里最关注的还是“我”。妈妈心里除了“我”,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那是因为大大的母爱占据了整颗心啊!通过赏析,学生理解了“以小见大”的创作手法,见微知著,明白了小小的“心”折射的是伟大的母爱,从而激发对母爱的温暖体验,萌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二)逆向思维,深度思考

跳出一般的思维框架,与正常的思维反向而行,这就是逆向思维。阅读具有逆向思维方式的童诗,会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台湾诗人牧也的《跌倒》,就打破了一般的思维模式:人们都害怕跌倒,而诗人却认为,跌倒了也可以跌出一番新的天地。在指导学生阅读这首诗时,笔者引导学生在诗中感悟,跌倒其实并不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你看,风跌倒了,有了美丽的落叶;云跌倒了,有了雨水;太阳跌倒了,有了夜晚……再启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跌倒了,却有了一道新的风景?精彩的诗句瞬间从孩子们的口中进出:月亮跌倒了,才有了热闹的白天;花儿跌倒了,才有了香甜的果实;种子跌倒了,才有了嫩绿的小苗……读着,说着,学生不再害怕跌倒,认为跌倒原来是一件这么美好的事情。而对于诗的最末句——“跌倒时,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所传递的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学生也有了深深的感触。孩子们在阅读这类诗作中感受到思考的力量、哲思的深度,同时也拓宽了思路,激发了创造性思维,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

(三)举重若轻,大智若愚

诗歌的语言是浅显的,常常是用最简单的文字来承载深厚的思想内涵。比如,加拿大丹尼斯·李的《进城怎么走法》只有短短的几行:进城怎么走法/左脚提起/右脚放下/右脚提起/左脚放下/进城就是这么走法。这是一首很经典的童诗,一个简单的设问,回答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这样的诗,简单、平实,同时又耐人寻味,饶有趣味。这样一首经典的童诗该怎么介绍给孩子们呢?

上课伊始,笔者这样导入:“你觉得最难的事情是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考一百分。”“上大学。”“上大学以后找工作。”……然后笔者在黑板上写下了一行字:进城怎么走法?学生又开始讨论起来。在孩子们的讨论声中,笔者又写下了一行字:左脚提起/右脚放下。学生安静了下来,笔者继续往下写:右脚提起/左脚放下。学生轻声读着,然后又相视而笑。接着笔者写下了最后一行字:进城就是这么走法。

“那想考一百分怎么走法?”孩子們愣住了。笔者紧跟着答道:“左脚提起/右脚放下/右脚提起/左脚放下/考一百分就是这样的走法。”

“那考大学怎么走法?”聪明的孩子回答:“左脚提起/右脚放下,右脚提起/左脚放下/考大学就是这样的走法。”

……

有多深就有多浅,举重若轻,大智若愚,这就是童诗的智慧所在。因此,我们有义务引导孩子披文入情,触摸文字的温度,领略诗中的内核,让思维在阅读童诗中变得更具穿透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捕捉诗意—让思维更具敏锐力

童诗是一根魔杖,轻轻一点,会让孩子们看到平时疏忽的美丽,更像一支神奇的画笔,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美好清晰而生动地呈现在他们的眼前。

(一)从自然中捕捉诗意

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童诗表象,刮风下雨,电闪雷鸣,日出日落,月圆月缺、四季轮回……这些看起来很平常的自然现象,只要用心观察,都能在童诗中呈现出新奇的表象。

雨水过后,小草小花更加洁净。可这样平常的景象,在许同学的眼里变成了这样:小草宝宝衣服脏了/云妈妈见了/拧开水龙头/哗哗下起了大雨/看,小草洗干净了/又开始跟风做游戏了。带着一颗童真的诗心去重新审视这些平常的自然现象,它们就能带给大家一种亲切、活泼的感觉。我们还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去倾听、去发现,花儿们在说什么?大树又在谈什么?让大自然的每一棵草、每一根苗都有了生命、有了情感、有了思想,自然界才显得更加美妙。endprint

再来看赵同学写的《风》:风是位旅行家/一会儿去/北海道看看雪/一会儿到/阿尔卑斯山去蹦极/可是,他出国/怎么不办护照呢?在他的诗中,自然现象成了人,风就有了性格,太阳也有了脾气,童诗也会变得有情有趣。

和童诗握手,让孩子们拥有一颗美妙的诗心,思维变得更加敏锐,生活也变得更有诗意。

(二)在生活中感受诗意

除了自然界,我们的学校、家庭生活中也蕴藏着一处诗意的矿藏,而这一切需要教师的点撥和鼓励,才能让童诗的神思在心海里荡漾开来。如汪同学的《爆竹》写了家庭生活中的故事:生气时的妈妈/是一个快要点燃的爆竹/爸爸一碰/就炸了!把妈妈当作爆竹来写,不仅形象地写出了妈妈生气时的样子,还把原本令人紧张、害怕的事变得轻松、俏皮,让人忍俊不禁。在点拨孩子时,可以引导他们把人当作事物来写,如生气时的妈妈是爆竹,那快乐时的妈妈是什么呢?每天催我起床时着急的妈妈又是什么呢?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让学生知道,童诗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的喜怒哀乐中。

正如贾尼·罗大里在《睡美人》中所言:“在桌子的木头里/在杯子里/在玫瑰花里/……很久了,不说话/她是一个睡美人/需要将她唤醒。”童诗让孩子们感受到,自然界、生活中处处弥漫着浓浓的诗意。敏锐的思维可以调动孩子们所有的感官,打开心灵去感受诗意,去捕捉诗意。

童诗不仅仅在风花雪月里。不仅仅在花开花落中,也在与儿童朝夕相处的一物一件里,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地板、课桌、椅子……这是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东西,也是我们平常以为最没有诗意的东西。可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眼光,这些平凡的东西就会显得有情有义,有情有趣。比如曾同学写的《地板》:教室的地板/是个大力士/连小朋友都/被它举了起来呢!

三、创作童诗——让思维更具创新力

儿童的思维较少受到束缚,稍加引导,就可能出现让成人耳目一新的奇思妙想。让儿童创作诗歌,他们思维的创新力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让思维与众不同

优秀的童诗,其作者的思维方式往往与众不同,能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引发思考,给大家带来思维的冲击。

如高同学写的《云》:云是/一双会走动的鞋子/走过高山/走过大海/走过很多地方。这样的想象真是太奇妙了,“鞋子”的意象突破了对云的形状展开想象的惯用模式,从云在空中自由飘荡的角度去思考,独辟蹊径,令人眼前一亮。

小树在园子里做什么呢?白天的树,大家都看得见,迎着太阳长得高高的、壮壮的。那晚上的小树又在干什么呢?在程同学创作的童诗中,有了这样的答案:当夜色降临时,小树们的叶子变成了小手,把星星托着。这样的童诗创作,可以帮助孩子突破狭隘的思维空间,从而运用另外一种思维方式进行异想天开的想象、与众不同的想象。

(二)让思维充分发散

同样的事物,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体悟、去思考。就可以获得不一样的感受,流淌出奇妙的童诗语言。在一节节童诗创作课中,这种发散性思维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更加灵活。

如在一节童诗创作课上,笔者在黑板上写下“太阳”二字时,孩子们愣住了。“今天怎么还说太阳?”笔者说道:“上次我们说太阳像个皮球,像个气球,像个烧饼……今天我们来看看太阳像个什么人?”在孩子们的发言声中,笔者写下了“娃娃、公公、淘气包、小伙子、爱发脾气……”“为什么说太阳是娃娃,是公公,是淘气包……他又在天上做什么呢?”笔者这样引导道。不一会儿,小手纷纷举了起来,我说:“别着急,想好了再说。”

“太阳像个老公公,天天喝醉酒,和我家爷爷一样。”一学生说。

“太阳公公什么时候喝酒呢?喝醉酒时是什么样子?你再说说看!”

学生想了想说:“太阳公公爱喝酒/每天傍晚/喝得脸儿红红的,然后回家睡大觉,和我爷爷一个样。”

另一学生的小手也举起来了:“太阳公公爱发脾气。”

“跟谁发脾气?为什么发脾气呢?”

学生说:“云宝宝太淘气/动不动就把太阳公公的眼睛蒙上/太阳公公气得脸红了/云宝宝吓坏了/红着脸站在一旁。”

“太阳生病了!”又有一学生站起来说。

“太阳怎么生病了?”

“夏天/太阳发烧了/烫烫的/冬天/太阳感冒了/凉凉的/谁来把太阳送进太空医院去瞧一瞧呢?”

还有学生说:“太阳是个小宝宝厌一黑/就睡觉/天亮了/我上学了/他还在睡大觉。”

“太阳是天上的电灯/云姐姐天天来开/啊!/今天电灯坏了/怎么也不亮/你看看/云姐姐急得都哭了。”

“太阳天天跟着我/我到操场/他跟到操场/我到教室/他也跟到教室/我跑得满头大汗/可怎么也甩不掉他。”

让太阳会思考,让太阳会生病,让太阳和云做游戏……同一个题材,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会有不同的收获。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张力不断增强,诗意也在渐渐变得浓厚。

回首两年的诗教历程,它改变了笔者和孩子们的生活。读童诗、写童诗是我们最快乐的事,就连笔头艰涩的“作文困难户”写起童诗来也张弛有度,顺畅无比。在童诗的引领下,孩子们的思维变得更具张力……这是童诗馈赠我们的最美好的礼物,而我们也选择和童诗握手,诗意地生活。endprint

猜你喜欢
童诗思维训练赏析
童诗对对碰
童诗三百首
另一种话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生活化的数学有效融入思维训练的尝试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步辇图赏析
我家有个屎壳郎(下)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