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家庭小实验

2018-03-07 19:23李妍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化学实验学习兴趣

李妍

摘 要:学生可以通过家庭小实验的方式在课外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继续探究,这也是在课外培养学生思维和学习兴趣的自主探究学习形式,学生既不受环境和地点的限制,同时也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弹性安排自己的家庭实验地点和实践。通过家庭小实验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化学实验;家庭实验;探究活动;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载体。作为化学老师,要紧紧抓住实验这一特色,努力使学生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那么,教师就要有效地组织实验探究教学,不仅要利用好课堂内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还要及时补充课后小实验,让学生在课后的实践活动中发现化学、运用化学、感知化学,最终成为学好化学的一部分。如何充分利用课后家庭小实验,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的选择上要合理、适度,操作要有安全性

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实验的内容时,第一,要考虑趣味性,要让学生有兴趣去完成该实验,如用紫色的甘蓝制作指示剂;第二,要考虑科学性、实用性,让完成的课外实验有价值。如鉴别厨房中的食盐和纯碱以及白糖,在实际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第三,要从学生已积累知识出发,尽可能选择那些仪器和药品能就地取材、简单易得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完成;第四,与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尽可能同步,如区分氮、磷、钾三种化肥等,都应在相应的知识学习后进行;第五,有些实验所使用的药品具有危险性,或者不方便购买,或者在家中操作具有危险,这样的实验建议老师使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观看,不必做家庭小实验。

二、在引导学生设计课后实验时,多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要敢想敢做,敢于突破“老师没讲过”的束缚

比如实验:在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橘子汁,振荡后居然变无色了!再如“写密信”、关于“暖宝宝”和“摇摇冰” 的原理等等,鼓励学生思考后,通过实验寻找答案,求证结果,这样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生活中寻找实验素材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有所了解却又非完全了解、并能引起思考的东西。正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寻找化学,从身边熟悉的物质出发,寻找生活中与化学学习有着密切联系的现象作为素材,设计趣味实验,以达到让自己充分体会生活中的化学,感受学习化学知识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的目的,同时也能让学生自己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疑难问题,达到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如,给学生布置最简单的家庭小实验,探究金属能与酸反应时,铝表面的氧化膜需要打磨的原因,就可以引导学生用钳子、长铝片、蜡烛、火柴生活品。设计实验:(1)点燃蜡烛;(2)用钳子夹住长铝片放在蜡烛的外烟上方,过一会儿,轻轻晃动。观察现象:铝片熔化变软,但没有滴下来。获得的结论是,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氧化铝包裹住铝,不会下滴。再如,鉴定真假元宝,假元宝通常为“铜锌”合金。我们可以把所谓的“金”元宝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稍微加热一会儿。若变黑了,为假元宝;若不变色,就为真元宝。假元宝通常是“铜锌”合金,铜与氧气加热生成黑色的氧化铜,真金不怕火炼。类似这些实验现象,趣味性非常强,学生会惊奇、兴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动力。

四、及时寻找生活替代品

如,老师在课堂上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指导学生认识到对比实验的关键要控制变量,使铁钉处于只与水接触、只与氧气接触、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三种环境中,以此来观察铁生锈的情况,从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学生在家中完成探究实验,并在课堂上进行了交流。在实验中,没有试管,学生选用塑料瓶代替。可以从一些糕点的食品袋中、甚至从羊毛衫的包装中找来各种干燥剂做实验。由于自己动手实验,并从生活中寻找实验仪器和材料,学生不仅亲身体验到了铁在什么条件下会生锈,在什么条件下更容易生锈的知识,而且知道了什么是对比实验,初步学会了如何设计、运用对比实验,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是我们老师事先准备好实验,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讲解所实现不了的。

五、引导学生课后设计小实验,了解生活常识,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课后实验,了解一些生活常识,使学生渴望学化学,学好化学,感知化学是必不可少的。如,在生活中常接触棉布、化纤、羊毛这些材料,如何能更好地使用,那么就需要鉴别。而鉴别“棉布、化纤、羊毛”这些材料非常简单。用火柴分别点燃两种布条,闻一闻,燃烧完后用手捻一下。若产生刺激气味,且用手捻后不碎,是化纤布;没有味,且用手捻后碎了,是棉布;而有烧焦的羽毛味,则是羊毛。再如,鉴别塑料袋是否有毒,取不同的塑料袋进行燃烧,闻燃烧产生的气味若产生刺激性气味,该塑料袋有毒;若没有气味,该塑料袋无毒。引导学生要时刻注意安全,如鉴别塑料袋是否有毒时,一定不要把鼻孔凑得太近,以免头晕。有效地課后实验,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生活常识,并且能使学生感知学好化学的重要性。

总之,取材于生活的家庭小实验,要比课堂实验更具有操作简便、材料易得的优势,不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可在自己已积淀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安排时间,探究已知知识和未知领域,感受实践的价值,同时提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建军.家庭小实验的益处多多[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1).

[2]黄博.新课程背景下家庭小实验的重要性[J].知识窗(教师版),2016(3).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化学实验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对初中化学实验细节化处理的认识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