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情境 建构有效课堂

2018-03-12 19:09蒋琦
化学教与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二氧化碳问题情境

蒋琦

摘要:将所要学习的核心知识,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通过“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教学为例来探讨设计巧妙的问题情境,建构有效的化学课堂。

关键词:问题情境;二氧化碳;建构体系;有效课堂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12-0035-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12.011

德国一位学者对教学情境有过这样一个精辟的比喻: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人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将所要学习的核心知识,设计为一个或几个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针对提出的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最终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沪教版第二章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包括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二氧化碳的制取与利用、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这五部分内容。一般的设计思路是按照课本编排顺序,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讲前三部分内容,第二课时讲后兩部分内容。这样的设计不足之处是:知识相对有些零散,不利于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建构性学习,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节课“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打破课本知识的编排顺序,抓住“奇妙”二字,结合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设计六个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带着问题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思考,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串联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有效的化学课堂。

一、问题导入。激活思维

[教师设疑]我们身边有一种物质,它通常状况下,无色无气味,看不见摸不着;农民伯伯称它为植物的“粮食”,环境学家称它为全球变暖的“推手”,制造舞台云雾需要它,制作清凉的汽水也离不开它,它是牛奶魔术的“催化剂”,也被消防官兵称为灭火的“先锋”,它是什么物质呢?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

[教师点题]我们就围绕这六个问题来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体验二氧化碳的奇妙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导入,设置奇妙的“称呼”,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并突出二氧化碳的奇妙。

二、自主学习。促进思维

问题情境一:植物的“粮食”——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学生在科学以及生物的学习中,已经掌握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消耗途径和产生途径及用途做温室气肥,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问题情境二:全球变暖的“推手”——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教师设疑]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的消耗量急剧增加,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而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因为天灾和被滥砍乱伐而不断减少,因此环境学家称它为全球变暖的“推手”,它会导致哪些问题呢?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拓展视野”部分,认识温室效应的危害以及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完成导学案第二部分: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教师讲解]二氧化碳过多的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但是因为有了二氧化碳,吸收太阳中的红外线辐射,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往外散发,才使得我们地球有适宜的温度,适合我们居住,因此我们要辩证地认识物质。

设计意图:问题情境一、二两部分,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问题情境三:舞台云雾的“助手”——二氧化碳有三态变化

[教师设疑]将适量的干冰放入烧杯内,在烧杯上方用喷壶喷出适量的水。干冰升华,云雾缭绕,像仙境一般。大家知道舞台云雾的“助手”是谁吗?

[学生]饶有兴趣地、迫不及待地自主阅读课本,找寻答案,认识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为小水珠,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白雾,干冰还能人工降雨、作制冷剂等。完成导学案第三部分:二氧化碳有三态变化。

设计意图:先通过设计干冰升华形成舞台云雾这一实验,突出二氧化碳的奇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由于学生已经认识到氧气有三态变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认识二氧化碳有三态变化,水到渠成,有效解决问题。

三、探究释疑。发展思维

问题情境四:汽水的“精髓”——二氧化碳与水作用

[教师设疑]课前老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里藏有一个惊喜,请大家赶快把它找出来并摇一摇,打开瓶盖,喝两口,说一说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

[学生回答]有大量气泡冒出,听到呲的一声,感到扎嘴,胃里有气体想往外跑……

[教师提问]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请大家看雪碧瓶成分标签,找出答案。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气体。

[教师提问]那二氧化碳气体是怎样溶解在饮料中的?为什么打开瓶盖,又会产生很多的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认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及如何制成汽水的。完成导学案第四部分。

[创新实验1]教师将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矿泉水瓶,倒入约占矿泉水瓶容积1/2的水,上下颠倒,观察到塑料瓶变扁了。

[教师提问]软塑料瓶为什么会变扁?

[学生回答]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内压强减小,瓶子变扁。也有可能是老师通过外力使软塑料瓶变扁的。endprint

[创新实验2]教师向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倒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2的水,盖上毛玻片,上下振荡,将瓶子翻转过来,观察到毛玻片紧贴着瓶口,不会掉下来。从而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

[知识小结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生產汽水时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通常是在加压的条件下将二氧化碳溶解在饮料中。

[教师追问]为什么汽水又被称为“碳酸饮料”呢?

[分组实验1]引导学生轻轻摇晃雪碧瓶,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观察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变红。资料卡片:紫色石蕊是一种色素,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完成导学案第四部分。

[教师追问]是什么物质呈酸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完成导学案第四部分。

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作出猜想: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设计方案:提供实验用品:两朵用干燥紫色石蕊试纸扎成的小花,两瓶二氧化碳气体,一瓶蒸馏水。小组交流讨论,设计并形成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做对比实验,将一朵干燥的石蕊试纸小花放人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将另一朵干燥的石蕊试纸小花先用水喷湿,观察颜色变化,再将湿润的石蕊试纸小花放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物质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知识小结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

[分组实验2]引导学生将变红的滴有石蕊试液的碳酸溶液分成两份,加热其中的一份溶液,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对比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完成导学案第四部分。

[知识小结3]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关键词是“奇妙”,在干冰升华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学生熟悉的雪碧,引出两个创新实验,选择软塑料瓶、玻璃瓶进行实验,充分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接着用雪碧进行分组实验,认识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这一性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哪种物质呈酸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本节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进行科学探究,因为科学探究既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也是学习的内容和目标,设计对比实验,运用对比的思想,进行推理,再次认识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具有酸性。

四、再设悬念。拓展思维

问题情境五:牛奶魔术的“催化剂”——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教师轻轻摇晃雪碧,将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清水”中,发现“清水”变成了“牛奶”。这真的是“清水”吗?给学生看试剂瓶标签,认识到这不是“清水”,而是澄清石灰水。

[知识小结]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该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完成导学案第五部分: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问题情境六:灭火的“先锋”——二氧化碳熄灭阶梯蜡烛实验

教师像倾倒液体一样,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放有两只点燃着的高低不同的蜡烛的小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知识小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通常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完成导学案第六部分:二氧化碳能灭火。

[教师设疑]为什么说是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呢?是不是所有的物质燃烧,都可以用二氧化碳来灭火呢?请大家课后查阅资料。

设计意图:由于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在前面已经接触过了,学生对二氧化碳能灭火也有一定的认识,所以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并解决疑问。又由于二氧化碳可以有条件的支持燃烧,是以后的学习内容,所以设置悬念,留给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主动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知识建构。整合思维

知识框架建构说明:通过六个关键词引入,在认识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后,逐一总结,最后形成知识框架,如图1所示,从点到线到面进行知识的串联,结合课件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说明: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这三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分块逐步板书,最后形成板书设计。

教师结合思维导图建构出的知识体系,以及板书设计,再次引导学生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这样的课堂小结不仅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形成了知识的完整性、课堂结构的完整性,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进行科学探究的好奇心,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问题情境,不仅注重了对问题的解决,同时提升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有效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学生逐步走出迷津,掌握知识,建构有效的化学课堂。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二氧化碳问题情境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知识归纳
科学家成功把二氧化碳变成石头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