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中亚五国投资研究文献综述

2018-03-14 18:40韩东王述芬
对外经贸 2018年1期
关键词:文献综述投资中亚

韩东 王述芬

[摘要]对我国学者关于中国对中亚五国投资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发现中国对中亚五国投资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研究方向,即明确了“投资”的定义;中亚五国的投资环境分析;中国对中亚五国投资现状、区位选择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对中亚五国的投资效应和效率分析。基于数据可得性,相关研究文献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较少。

[关键词]中亚;投资;风险;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1-0025-03

Abstract: This paper conducted a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of Chinese scholars concerning Chinas investment in the fiv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and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findings of Chinese scholar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directions. In particular, some scholars clear the definition of “investment”; some analyze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in the fiv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some explore the status quo, location choi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inas investment in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others probe into the Investment effect and efficiency of Chinas investment in the five countries. Because of unavailability of some research data, qualitative analysis is more often adopted than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the related literature.

Keywords: Central Asia; Investment; Risk; Literature Review

[作者简介]韩东(1979-),吉林白城人,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国际金融;王述芬(1982-),山东烟台人,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基金项目]2015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背景下辽宁传统产业进军‘中亚五国规避贸易投资风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15AJY003),负责人:韩东。

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开启了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位于欧亚大陆腹地的中亚五国,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很多企业在中亚国家都有投资项目,我国学者对中国企业对中亚的投资研究文献也日益增多。本文以“中亚”和“投资”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搜索核心期刊文献,从2009年至今共39篇文章。通过系统地梳理,发现我国学者对中国对中亚五国投资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研究方向。

一、明确“投资”定义

经比较分析,在众多阐释中国对中亚国家投资定义的学者中,张光的观点具有代表性。张光(2017)从法学的角度对我国与中亚国家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中的“投资”的定义进行深刻阐述,他认为无论从国际投资协定发展史,还是从中国的双边投资协定实践来看,当下中国与中亚国家间双边投资协议中的“投资” 定义在立法体例和具体内容两方面都存在滞后性。最终张光提出从内容、结构和限制三个方面重构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双边投资协定中关于“投资”的定义。具体来说,他认为“投资是指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拥有或控制的、具有投资特征的各种财产”;结构上可以采取“开放式”投资定义;强调投资要“依照东道国法律”进行[1]。

二、中亚五国的投资环境分析

如表1所示,学者对中亚五国投资环境的描述,有的比较全面,如陈静、卢进勇(2017)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有的只就投资准入限制角度,如陈辉萍(2017)分析中国企业进军中亚面临的障碍,其中法律障碍包括对准入行业或部门的禁止、对股权转让的限制、对外资新设或并购的审批制、国家安全考量、反垄断审查等;事实障碍包括环保要求、劳动力许可、投资法律与政策的不稳定性以及“资源民族主义”新政策等障碍。郭惠君(2017)选取了基础设施角度,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中亚五国的投资环境。汪晶晶、马惠兰(2015)采用“冷热国”对比法和改进模糊Borda法的組合模型对中亚五国的农业投资环境进行分析。

三、中国对中亚五国投资现状、区位选择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投资现状和区位选择

李悦、杨殿中(2014)从投资流量与存量、区位分布、投资主体、产业分布等方面分析中国企业投资中亚国家的现状。杨殿中(2012)分析认为中国投资中亚五国的主要产业为采矿业、建筑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航空运输业等。王强、李志翠(2014)建立跨国经营的区位选择模型对影响中国在中亚五国跨国企业经营的市场、成本与税收因素进行分析。

(二)影响因素分析

王国婷、任荣明(2015)从经济和制度角度研究中国在中亚地区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认为中亚劳动力价格低廉和有潜力的市场是中国企业首先追寻的,其次才是以获取能源为目的,此外中亚地区与中国类似的法律制度和环境也促使中国投资中亚[2]。韩东、王述芬(2015)也对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亚五国的市场规模和自然资源禀赋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影响并不显著。

四、中国对中亚五国的投资效应和效率分析

我国学者对投资效应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贸易效应、母国的产业升级效应、东道国的通货膨胀效应、东道国经济增长效应(见表2)。闫杰、刘清娟、热依汗·吾甫尔(2017)基于引力模型,分析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认为中国对中亚五国的直接投资对双边贸易有很大的促进作用[3]。郭惠君、孙玉琴(2016)也运用引力模型分析了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其研究结果认為短期内贸易促进效应不明显,然而从长期角度来看促进效应明显[4]。程贵、王琪、胡海峰(2017)通过采用产业结构升级指标——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分析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中亚五国的直接投资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5]。张帅、刘文翠(2016)以中国和中亚为例,通过采用VAR模型对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通货膨胀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国家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通货膨胀效应存在差异性。李依霏、刘亿(2016)则利用生产函数分析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对中亚五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是外商直接投资对中亚经济增长效应不大。刁莉、罗培、史欣欣(2016)运用投入导向的CCR模型和BCC模型分析中国对中亚五国的直接投资效率,研究结果发现中亚五国中我国对哈萨克斯坦的投资效率相对较高。

五、小结

总体来看,我国学者对中国对中亚的投资研究比较全面,从定义的确定、投资区位的选择、投资现状和影响的分析,到投资效应和效率的实证分析,为有关部门制定有关中亚投资的政策提供了参考。然而,基于数据可得性,中国对中亚投资的研究文献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较少,例如目前只有一位学者分析了中国对中亚的投资效率,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参考文献]

[1]张光. 论中国与中亚国家BIT中“投资”定义之重构[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7):86-93.

[2]王国婷,任荣明. 论中国在中亚地区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基于经济与制度视角的综合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5(8):180-184.

[3]闫杰,刘清娟,热依汗·吾甫尔. 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视角的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2017(3):58-64.

[4]郭惠君,孙玉琴. 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出口贸易效应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7(6):24-26.

[5]程贵,王琪,胡海峰. 我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升级效应研究[J]. 经济纵横,2017(6):68-74.

(责任编辑:乔虹梁宏伟)

猜你喜欢
文献综述投资中亚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中亚速览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关于我国PPP模式应用的问题探讨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浅谈对银行投资价值的研究
房地产泡沫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探讨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