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生活常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2018-03-14 22:16尹成茹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8年2期
关键词:应用原则应用策略学习兴趣

尹成茹

[摘要]在“教育即生活”的教学理论倡导下,越来越多的小学学科开始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也能将生活中的知识元素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将课本的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共同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由于涉及许多生活方面的知识,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生活知识,把握生活常识性元素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无论是科学理论知识还是科学实践都可以将生活常识纳入其中,更好地发挥生活常识的作用。

[关键词]生活常识;价值;学习兴趣;应用原则;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06005902

小学阶段应该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知识的培养,所以,科学教育必不可少。如何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在科学教学中的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并运用,是科学教学的重点内容。现阶段科学课本中融入了许多生活常识,许多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生活常识,巧妙地将生活常识运用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应用原则,把握科学方法,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让他们可以在科学教学中收获更多。

一、生活常识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对五年级的学生而言,科学教学不仅占了学生课外活动时间,也对学生的学业带来一定的影响。科学教学以生活知识为主要内容,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的知识和阅历不足,部分学生对科学并不感兴趣,甚至不想学科学,从而影响了教师的正常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通过生活化常识激发学生对科学教学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科学并学以致用。

例如,五年级上册的《发面的学问》,这一课主要通过两个相同的面团添加酵母粉的情况来对比面团的变化,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酵母菌在面团中的作用,以及酵母菌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由此展开对酵母菌等真菌的研究。这个课程完全可以借鉴生活常识。教师在课堂上先制作两个相同的面团,一个添加酵母粉,一个不添加酵母粉,然后第二节课再拿出来给学生观察,让学生发现这两个面团的差异。通过“发面”这个生活常识,让学生了解酵母菌,并由此扩展到对其余真菌的认识,教师利用生活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又如,在《有趣的磁现象》教学中,由于磁现象非常常见,但看不见,导致学生无法准确认识磁现象,对于磁极、磁性的理解也不太清楚。所以,教师要充分运用生活常识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磁铁比较熟悉,教师可用磁铁吸引铁钉这一生活常识来帮助他们理解磁性,然后用不同磁铁吸引铁钉数量的多少的生活常识来认识磁性大小,这样学生可以非常轻松地理解磁性。学生收获成就,就很容易调动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

生活化常识对科学教学效果具有促进作用,科学虽然是一门辅助学科,但也要以教学效果来评判教学质量。在科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常识,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生活常识本身就是一种被大家所接受和广泛传播的知识,所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受到身边家人、朋友、同学、教师的影响,对生活常识也会有非常深刻的理解。科学教学中如果充分融入生活常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分析科学内容都会起到促进作用。

二、生活常识在科学教学的应用原则

在科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常识对提高学生科学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运用生活常识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一定的原则,既让生活常识巧妙运用在科学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又能有效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

在生活常识应用中要注重巧妙联系的原则。例如,《地球、太阳与月球》一课涉及的常识性知识非常全面。如何巧妙运用这些生活常识是许多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月球》的内容讲述了月球与地球的距离,以及月球的大小,还介绍了月相、月食、登月知识,这些都可以用生活常识来协助教学。但是,教师在引入中要遵循有趣的原则。如在《月相》教学中可以借用劳动人民的月相常识俗语“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等,给学生讲述这些民谚背后的月相知识,让学生在诵读民諺的过程中掌握与月相相关的知识,感受到科学学习的快乐。教师巧妙地把生活常识与课堂联系起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话题感兴趣,课堂氛围热烈。

在生活常识应用中要注重通俗易懂的原则。由于学生本身理解能力和知识阅历都比较欠缺,所以一些比较深奥的生活常识就无法直接被学生理解。这样的生活常识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还会增加学生在科学学习道路上的困难。如在《地球》教学中,地球的内部结构是一个很抽象的问题,那么教师在讲解时,如果把地球比喻成一个鸡蛋的话,地球内部组成就如同鸡蛋壳、鸡蛋清、鸡蛋黄,它们分别代表地壳、地幔、地核……教师用鸡蛋剖析解释,学生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应用生活常识理解教学中的疑难杂症,让科学课堂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享受科学课堂的小成就,从而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生活常识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第一,在科学教学中要充分注重生活化场景的构建。越是在生活化的场景下,生活常识发挥的效果也越好,对学生科学学习的帮助越大。例如,在《指南针》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并掌握指南针的使用方法,学会制作简易的指南针,运用指南针指示方向。教师可以借助指南针,积极设计生活化场景。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野外的丛林中的探险队,让不同学生充当不同的探险人员,然后在经历一次山体滑坡后失去了所有的装备和食物,“队员”也纷纷迷路,不知所踪。突然一个“队员”提出要用随身携带的发夹和磁石制作一个指南针,这时候,大家聚在一起,通过对指南针常识性知识的集体回忆,借助发夹与磁石的摩擦,用发夹制作了简易的指南针,帮助队员走出丛林。通过生活化的场景还原,学生了解了指南针的巨大用处,并且在指南针常识性知识的基础上讨论了指南针的做法和使用,最终全面掌握指南针知识。endprint

第二,要深入挖掘科学课本中的知识点与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科学里许多知识都是取自生活,其中蕴含非常丰富的生活常识,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这些生活常识,找准学科与生活常识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生活常识的帮助下更好地学习、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例如,《酸奶的秘密》一课,蕴藏着乳酸菌的生活常识:将一杯牛奶与两勺酸奶混合,就可以将牛奶做成酸奶。这就充分应用了乳酸菌的生长与繁殖的条件和环境的生活常识,这与许多家庭腌制泡菜的原理是一样的。通过对乳酸菌的生活常识的把握,学生自然掌握了酸奶的制作原理,深刻理解有关乳酸菌的生活常识并运用所获得知识。

第三,在运用生活常识的基础上要多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在科学教学实践课程中,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实践机会,把握生活常识点并加以利用开展实践活动,有效帮助学生消化和吸收科学知识,打造出“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生活常识,学习科学,主动探究并运用科学。例如,《生物的生长》一课中关于“养蚕”的教学,在条件的允许下,教师可以在班级开辟一片“养蚕基地”,让学生真正地实践养蚕。教师可以给学生规定一些小目标,如观察蚕的外貌特征变化、食用桑叶的数量、生命周期等,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记录这一过程,写成观察日记。学生在照顾和观察蚕宝宝的过程中掌握蚕的生活规律,完成教师交代的任务,甚至还发现了其他的规律并进行探索,如蚕卵、幼虫、蚕蛹、蚕蛾的变化过程及养蚕历史、蚕蛹价值以及养蚕的环境和条件等,加深对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的理解与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通过养蚕,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引领学生在课外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持久的观察和实验,提升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总而言之,科学教学中巧妙运用生活常识,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同时也为小学生提高科学素养,掌握正确的科学研究手段和方法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作用。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设立生活化的场景,不断将生活常识融入生活化场景中,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与魅力,从而提升科学素养。教师通过合理的课外阅读、开展生活化实践,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科学知识,最终实现生活常识的科学化运用,有效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媚.探究小学科学教材与教学现状及对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7(08).

[2]马维成,刘凌敏.试论小学科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策略[J].亚太教育,2016(26).

[3]马晓莉.如何提升小学科学课教学效果[J].学周刊,2016(30).

[4]郑海娜.探讨如何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5(26).

[5]张艳红.巧用智能语音教具系统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5(19).

[6]冯海宾.巧用生活课程资源,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5(10).

[7]史柏良.小学科学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研究——科普影视资源的应用策略[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11).

[8]王根福.透视生活细节,助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升[J].科技创新导报,2013(10).

(特约编辑木清)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原则应用策略学习兴趣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