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产业链的重构研究
——以广西为例

2018-03-15 00:38覃小华方世巧
对外经贸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产业链旅游业广西

覃小华 方世巧

(广西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当前,我国旅游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正悄然改变旅游业的发展格局,并成为旅游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力。“互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升级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平台创造新业态。而旅游业作为推进互联网进一步升级的基础性先导产业,迫切需要重新考虑新的发展模式和角色定位。

随着国家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颁布与实施,云计算及大数据在旅游产业广泛应用,驱动旅游经济结构的改变及旅游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旅游产业面临着结构性供需矛盾,产业链资源整合问题愈发突出,而且互联网技术的变革正深刻改变着旅游产业的结构;另一方面,“互联网+”催生出大规模旅游产品的信息化及旅游需求的个性化,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因此,如何抓住旅游业发展的新契机,变革传统旅游业态模式,以及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目前值得关注的问题。广西的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全区旅游经济逐年持续增长,但是仍存在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旅游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现今旅游消费需求已经开始趋向常态化、体验性及创新性,在变化莫测的信息时代,探索如何让信息技术在旅游服务领域及在旅游产业链 “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环节中得到广泛应用,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互联网+”现已成为现代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引擎,在旅游业与互联网的相互融合过程中旅游产业链出现新的成员,亟须重构新的产业链模式。

一、产业价值链重构的提出

“价值链”一词最早由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它是指每一个企业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其本质是所有促进企业价值增值行为的链接环节组合成一条价值链。依据企业生产产品的流程大致可分为上游(研发)、中游(采购与生产)、下游(营销与售后)三个环节(如图 1所示),此三个环节是相互衔接,逐级递进,密不可分的。而下游环节既是价值链的终结点,也是下一价值链条的开端。在营销与售后服务过程中,可以搜集客户反馈回来的信息,从而为企业进一步研发产品提供参考。

图1 价值链形成的流程图

产业价值链重构问题是为了探索企业竞争力的持续性而提出的,价值链不是稳固不变的,它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尤其在当今信息技术革命及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营销方式和管理手段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而“互联网+”及“大数据”的发展则给企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重构产业价值链显得尤为迫切。无论是从产业发展角度,还是从信息技术创新的发展角度,价值链重构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并在具体行业中凸显其应用价值。

二、广西旅游业发展概况

随着国家旅游局颁布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之后,传统型旅游产业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互联网+旅游”的线上旅游新型业态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面对广阔的旅游市场需求,广西各大旅游企业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加大资金投入,研发新产品和新路线。广西旅游业在经济指标、产业规模、产品体系、市场开发、产业融合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2017年,广西接待游客5.23亿人次,同比增长27.9%,实现旅游总收入5580.36亿元,同比增长33.1%。据相关统计数据,2017年广西共有A级景区422家,其中5A景区5家,全区拥有旅游管理部门162个、旅行社722家、星级饭店473家。在“一带一路”建设、珠江—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北部湾经济区等发展倡议与规划的实施下,广西的旅游产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机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将推动广西的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广西正在逐步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全面构建现代化旅游产业体系,稳步壮大旅游产业规模,大力提升区域旅游综合实力。

表1 2011—2017年广西旅游业收入及旅游人数统计

资料来源:根据广西统计年鉴历年数据整理而得。

三、广西旅游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旅游业是一个具有综合性强、产业关联度及敏感性高特点的行业,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不良的市场导向会引发市场失灵现象,从而造成市场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及产业结构的不协调。广西地处西部民族贫困地区,由于受到区域生产力发展水平、产业政策支持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的限制,广西旅游产业链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严重制约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

(一)旅游产业链条存在孤环、断环

旅游产业涉及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各行业,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的完整性较低。广西旅游产业链各部分处于脱节状态,存在孤环、断环现象,而旅游景区的表现最为典型。首先,广西的旅游收入中有大部分是来自于旅游门票的销售,大部分景区仍然主打观光产品,导致景区的经营方式主要就是销售门票。此外,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广西的旅游业在娱乐、购物环节较为薄弱,大部分旅游消费还是以吃、住、游为主。其次,广西各大旅游企业之间的联系存在脱节,核心企业的带动力不足,从而使得区域内旅游要素间的整合无法实现,导致旅游产业链的完整性不够。最后,在研发旅游产品与旅游者需求上存在脱节,大部分旅游开发仍以观光产品为主,严重缺失娱乐体验、休闲度假类产品,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产品类型单一,产品组合度不高。

(二)旅游产业链条短

目前广西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性不够,产业链条大多只是集中在初级旅游产品的应用,而在跨产业延伸方面还欠缺,没有形成上下游高效衔接的旅游产业体系。此外,广西很多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不高,没有注重旅游产品内涵及外延的挖掘,导致旅游产业链短,从而出现了旅游资源丰富但产品缺乏等问题。在跨区域延伸方面,首先,广西各区域之间的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大多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没能较好起到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作用。其次,广西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互动也较少,旅游资源共享度不高,旅游宣传体制机制不完善,方式单一,渠道狭窄。旅游产业链条短窄,不仅影响旅游资源价值的创造,还会严重制约整个旅游经济所产生的效应。

(三)旅游产业链非本地化

广西属于欠发达地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较落后,旅游产业发展相对薄弱,旅游产业与本地经济产业的融合性不够,导致旅游供给的非本地化。旅游开发中需要依赖外来资本和企业,靠外来的经营理念来支持本地旅游业的发展,许多旅游企业通过承包、租赁、购买等方式取代本区域旅游经营,旅游产业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严重脱节,从而导致“旅游飞地”现象的产生。比如,运用灰色关联法对广西旅游业与GDP关联度进行计算,发现综合关联度较低,旅游漏损较严重。旅游产业链的非本地化严重影响当地旅游经济收益,导致了旅游经济绩效整体上较差,从而阻碍了旅游产业的升级发展。

四、广西旅游产业链重构的机理分析

(一)基于上下游产业链扩展的旅游产业链纵向深化

产业链的形成、发展及分工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随着旅游市场规模的扩大及旅游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必会出现许多旅游企业的职能被迫分离出去,从而导致旅游企业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化,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更紧密,促进了旅游产业链的形成趋向纵深化发展。基于上下游产业链的扩展,急需加快旅游产业链纵向深化,而“微笑曲线”理论则有效地揭示出产业链的纵向深化发展过程(如图2)。

图2 旅游产业链微笑曲线图

1.前端研发定位环节注重提升旅游产品品质

伴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旅游服务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及高端化,在旅游开发前应重新审视旅游产品的定位,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将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进行有效融合,完善旅游服务及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产品的内在品质。

2.中端开发环节注重旅游发展理念创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对高品质旅游的追求,传统型的旅游产品已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高品质旅游的需求,因此需要转变旅游发展理念,改变传统开发模式,不断创新开发理念,提升旅游产品的附加值。首先,在旅游规划设计方面,注重旅游总体规划定位,融合新型发展理念,形成高效的旅游功能布局。其次,在具体建设进程中,大力推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实施标准化来提高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建设效率和降低成本。

3.后端运营环节创新综合服务模式

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及电子商务的飞跃式发展为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及服务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平台。在旅游产业管理方面,应依托信息技术,建立迎合游客多样化需求的管理服务平台,有效促进旅游企业管理方面的转型升级。在旅游发展模式创新方面,应注重新型业态发展模式的创新,着力点要放在旅游资源的价值体现及游客的需求方面,从而确立与众不同的旅游产品组合,这不仅拓宽了旅游产业发展渠道,提升了旅游企业获利能力,更展现了旅游产业在转型升级中所获得的价值。

(二)基于业态和盈利模式扩展的旅游产业链横向拓展

信息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传统旅游产业的结构,旅游产业的边界越发模糊,这将推进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及催生出新型旅游业态的发展,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链的横向拓展。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及迎合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旅游产业链亟须进行重构,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促使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型产业业态(如图3)。

图3 旅游产业链重构框架图

1.与其他产业融合形成的新型旅游业态

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新型业态,将衍生出更多的旅游消费。基于业态模式,旅游产业链的横向拓展宜从以下方面展开:一是与农业融合拓展乡村市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二是与工业融合升级旅游业态,开发绿色型工业旅游。三是与文化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全面发展文化旅游。四是与科技产业发展融合,搭建一体化旅游智能服务平台,大力开发智慧旅游。五是与养老产业融合,开发新型养生旅游。六是与体育、林业融合创新旅游发展模式。

2.基于盈利模式扩展的旅游产业链横向拓展

随着旅游产业业态模式的变化,旅游企业盈利需要在竞争中不断转变方式以适应新的环境。很多旅游企业的盈利模式大多是“靠天吃饭”、“遍地开花”、“醉翁之意不在酒”、“辅业反哺主业”等几种类型,但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在线旅游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主要包含上游旅游供应商、中游渠道商、下游营销平台和最终旅游消费者四个部分。未来旅游企业要获得稳定长期的利益,应将旅游开发与旅游消费有效融合,从开发商转变到服务商,为旅游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

五、“互联网+”背景下广西旅游产业链重构的建议

目前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加之旅游者消费习惯的变化,对智能旅游产品及一体化旅游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这为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巨大的挑战。为避免旅游企业因规模较小、运营成本过高或缺乏核心竞争力而导致的旅游企业竞争溃败,需要在政府指导下对旅游产业链进行重构。

(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适当引导旅游产业链重构

首先,政府应尽量避免采用行政手段直接干涉旅游消费者行为,加强市场监管,依靠政策调节、规划指导和专项资金支持等方式去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及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其次,注重搭建政府服务平台,在领先旅游企业和旅游产业链条上的其他成员之间搭建平等对话协商平台,调节旅游产业链条上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优先为标杆旅游企业提供动力支撑和资金保障。第三,加强市场监测和分析,建立旅游信息系统,强化旅游信息公开和旅游市场的动态监测,引导旅游产业理性健康发展。

(二)践行科技创新理念,引导旅游产业创新发展

结合当前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融合“云概念”与“大数据”,分别在住宿、餐饮、游览、购物、娱乐等环节构建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推进旅游产业联盟运作机制建设,以有效满足旅游者的差异化需求。旅游企业应当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构建旅游公共信息平台,通过社会媒介有效传播旅游信息,提高旅游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信息交互效率。旅游企业还可以通过在线预订平台来整合整个旅游产业链上的资源,提高旅游产业满足旅游消费者需求的能力。

(三)提高核心企业创新能力,促进旅游产业链价值增值

对于传统旅游产业链发展模式来讲,产业链条需要不断增加投入,进一步增强增值效果,从而减少核心旅游企业与产业链条上其他成员的关系冲突,这就要求核心旅游企业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促进旅游产业链条上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一般来说,旅游核心企业以传统旅游服务为基石,结合信息科技技术,合理配置旅游产业链条上各生产要素和服务环节,实现链条效益的最大化,促进旅游产业链价值增值。

猜你喜欢
产业链旅游业广西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广西广西
产业链春之奏鸣
广西尼的呀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