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阈下协同推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关研究

2018-03-16 07:46沈洁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沈洁

【摘要】社会在日益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对人才的需求目标,以寻得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高校作为社会人才供给的主要输出机构,要及时总结教育经验,调整教学目标,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队伍。而在教育机制不断成熟的背景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被广泛认可,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高校作为学生思想和能力养成的土壤,要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更新教育模式,加强学生的素质营养供给,使教学成果能够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

【关键词】协同推进 思政教育 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063-01

“立德树人”的理念要求我们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养成方面充分发挥教育的引导性作用,利用一切可以使用的资源,发挥“十年育树,百年育人”的教育精神,将学生培养成有德有能、顶天立地的人才。而在整个教育实践中,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是实现目标的关键环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两者的共通性和相关性,实现资源共享,联合教学。而现阶段,高校思政和人文教育普遍存在依赖课堂形式、理论化现象明显等问题,如何从学校、教师和学生多角度出发,更新素质教育的传统模式,协同推动思想与人文教育的现代化步伐,是我们当下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立德树人”视阈下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思政教育是学生政治生命的保障

思政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思想动态、政治观点和信仰的教育和引导。通过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国家政治历程和发展道路,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建立学生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与此同时,通过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立场和政治观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树立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心。而随着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的不断更新,思政教育又有了新的含义:通过对学生政治血肉和灵魂的塑造,帮助学生获得抵御不良诱惑的能力,使其在真正步入社会、深入大众的时候,可以坚定不移的站在国家和人民的立场,将学到的知识和专业充分应用到社会建设中去。

(二)人文教育是学生人格品质的升华

人文教育涉及的方面比较宽泛,除了最基本的对人性的塑造以外,还包括对学生言行、情感以及品格的规范和指导,使其通过教育能够成为有素质、有能力、有温度的青年人群体,这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常说教师的功能在于教书育人,在传授学生立足于社会的本领的同时,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根本才能确保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而对于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个别现象,正是由于人性教育和品格规范的缺乏所导致的。因此,我们更应该发挥人文教育的重要作用,用教师特有的职能帮助学生获得为人之本、先人之质,实现新时代的教育目标。

二、高职院校协同推进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模板化严重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思政和人文教育的刻板形象。换言之,即理论和说教的陈旧形式。受到应试的影响,课程效果要依靠分数来衡量,因此我们养成了一种分数大于能力的评判习惯,并以此形成固有的教育模板。尤其在思政和人文的教育领域,我们常以理论和说教只能实现内容的机械灌输,学生并不能理解真正的含义,有时甚至会产生反感情绪。

(二)独立性明显

独立性明显体现在课程之间的教育关联性差,联合教学形式应用不到位,极大的浪费了教育资源。其实,教育的最高层次就是共通性和关联性,例如语文和英语、数学和物理之间的关系,所有的教育都应该是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而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和人性教育的过程中常常忽略了这一点,把双方作为独立的培养内容来进行。人文教育使学生成为有认知、有感情、有为有不为的高尚的社会人,而思政教育则使学生成为有觉悟、有政治理想和信念的合格的中国人,只有这两者相互结合,互为补充,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否则,就会成为发育不平衡的残疾教育。

(三)传统课堂形式的局限性

客观来讲,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都是对学生素质能力、道德品质的培养,而这种素质的培养依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是远远做不到的,我们忽略了体验式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目前,我们的素质教育现状确实停留在传统课堂,光靠听说读写很容易让学生感到麻木,这就是课堂教育的局限性。同时,我们对广阔教育环境的忽视也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立德树人”视阈下协同推进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策略探究

(一)积极利用新媒体的资源优势

素质教育也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积极作用,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尽可能多的寻找世界性的教育资源,参考优秀的教育经验,将其匹配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当下的事实案例、热点新闻分享,帮助学生了解国家时事的同时,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在过程中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设定更加适合的教育方案。

(二)联合教学,互为支持

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都是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手段,两者具有强大的相互支撑性。思政教育以学生的思想意识、政治观点为主要引导内容,而人文教育则注重是非观点和为人处世,两者在内容上相互重合,又互为升华。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两者的共通性,综合利用教育资源,使学生在思政教育中感受人文主义精神,在人文教育中体会思想立场的重要性,做到联合教学,资源共享。

(三)充分利用环境的重要作用

思想和人文的教育不可以只局限于课堂,我们要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做好学生的体验式教育。课堂上一些刻板的文字或事件很难激发学生的同理心,而在生活学习的环境中,亲身经历的事情则大有不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起到巨大的教育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与社会接触,展现素养和人格的机会。

四、结语

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更加清晰的認识到协同推进思想和人文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现阶段,虽然在教育方法和形式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也在前进中摸索经验,逐步攻克,不断完善。相信通过高职院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为社会培养出有志向、有原则、有能力、有文化的新时代青年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玉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3).

[2]冉胜刚.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1).

[3]李翔宇.网络视域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安徽大学.2016.

[4]高宝立.新模式激发思政教育正能量[N].中国教育报.2013.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