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8-03-17 20:20陈学才崔阔澍卢学兰王宗洪苏曼琳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8年5期
关键词:原种凉山州主食

□陈学才 崔阔澍 卢学兰 王宗洪 苏曼琳

/1.凉山州农业局 2.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纬度低、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马铃薯生长,是四川省马铃薯主要产区[1]。凉山州自然资源独具特色,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种植马铃薯能够实现周年生产、周年供应,且规模大、产量高,是四川省重要的马铃薯产区[2]。近年来,凉山州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面积、产量、商品量逐年提高,经济效益稳步提升。目前,马铃薯已经成为凉山州重要的支柱产业,加快马铃薯产业化进程,有助于提高凉山州马铃薯的知名度和销售量,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3]。

1 发展现状

1.1 种植规模

马铃薯因凉山州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悠久的种植历史,成为凉山州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重要的农作物和优势产业,其播种面积和产量连年稳居四川第一[1]。近年来,全州按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增加效益为核心,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指导思想,使马铃薯由传统的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转变,成为了凉山州经济价值高、效益好的优势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4]。据统计,凉山州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13.33万hm2,约占四川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的20.00%左右。2017年,全州马铃薯种植面积15.95万hm2,其中的11个国定贫困县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2.01万hm2,占全州马铃薯种植面积的75.30%。

1.2 产量效益

近年,凉山州马铃薯鲜薯年总产量稳定在300万t以上,约占全州粮食产量的30.00%,约占全省马铃薯总产量的20.00%。2017年,凉山州马铃薯鲜薯总产量达382.75万t,产值达41.64亿元,商品量达242万t,商品率达63.20%,薯农现金收入达26.32亿元。

1.3 加工营销

为了切实提高马铃薯的附加值和商品转化率,凉山州加大对马铃薯资源的开发力度,通过招商引资、企业融资等多种形式,相继建成投产不同规模的加工企业。截至目前,凉山州重点培育了科兴薯业、世富农业、润鑫薯业等12家龙头企业,建成规模较大的加工企业14个,年鲜薯加工能力达130万t以上。马铃薯专合组织发展到100个(其中,合作社84个),以经营马铃薯为主的营销大户发展到132户,农民经纪人队伍壮大到1000多人。凉山州马铃薯加工营销链条初步形成,正在逐步从低质低销向高质高销转变。

1.4 良繁体系建设

凉山州采取上下联动的种薯繁育模式。州级主要实施试管苗、原原种生产,县级主要实施原种生产,乡镇、村、社和农户主要实施生产种生产。近年,凉山州马铃薯试管苗生产能力在1 500万苗/年,原原种生产网室面积达74 096m2,可生产原原种3700万粒。2017年,生产原原种3117万粒。种薯的生产面积达2.23万hm2,其中,原种0.06万hm2、一级种0.32万hm2、二级种1.85万hm2,有效保障了凉山州马铃薯用种的安全。

1.5 品牌建设

品牌是同类产品之间相互区分的主要标志,拥有品牌,就会拥有更多的关注、更强的竞争力、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凉山州政府高度重视马铃薯品牌建设,截至目前,全州共注册马铃薯加工产品商标15个。成功建设10.13万hm2“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凉山马铃薯”被农业部登记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注册“凉山马铃薯”证明商标,极大增加了凉山州马铃薯的市场影响力。

1.6 主食产品开发

2015年起,凉山州作为主食产品开发试点地区之一,首批实施四川省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试点项目。目前,科兴薯业、正中食品、航飞公司等加工企业承担试点任务,并联合西昌学院等科研机构进行科技攻关,研发出面条、粉丝等多种马铃薯主食化产品,市场反响良好。

2 制约因素

2.1 基础设施薄弱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在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又依赖于完善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5]。近年来,虽然凉山州政府不断加大对马铃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凉山州山区较多,农田面积小而散,在农田基本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交通运输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然较为薄弱,园区建设不成规模,生产条件不成熟。同时,贮藏窖、贮藏库等设施一般仅用于公司、科研单位等,农户多为自然贮藏,加之配套技术落实差,贮藏损失最高达10%左右,损失严重[6-7]。

2.2 良繁体系建设依赖政策支持

国家政策方面,2015年开始将原实施效果较好的国家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项目取消,导致已经建立的脱毒种薯繁育体系中间环节断裂。四川在全国率先建立的基础苗统供制度和“马铃薯脱毒种薯病毒检测合格证”发放制度因经费缺乏实施受阻,使渐入正轨的种薯质量监控工作开展困难,严重影响了脱毒种薯的生产、推广和凉山州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2.3 产业链条短

凉山州马铃薯在标准化生产、加工和市场拓展等方面,与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达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马铃薯专业化、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相当薄弱,产销衔接不紧密,种植效益不高。二是马铃薯加工企业生产规模不大,技术落后,缺乏深加工项目,直接影响马铃薯产业效益的提升。三是管理部门无法掌握市场导向,农村缺乏灵活的市场运行机制,农民缺乏灵敏的市场信息,导致农村市场化程度低。

2.4 抵御风险能力不足

在种植方面,栽培管理粗放,对疫病防范意识不足,州内各地栽培方式多样,存在基础苗数量不够或密度过低现象,一旦出现缺苗、疫病发生,减产风险较大。在销售方面,一是农户在鲜薯上市季节对市场掌握不准确,在集中上市价格较低的情况下惜售,一旦销售季节结束,部分商品薯有滞销风险。二是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系不紧密,鲜薯在上市季节价格较高,企业收购不到低价的加工薯。

3 发展对策

3.1 大力推进种植规模化

土地利用率不高是凉山州马铃薯种植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推进凉山州马铃薯种植规模化,可以避免田埂、沟堰的占地,减少耕地浪费,还能使土地集约化,降低土地成本,便于机械化生产,使耕种、施肥、打药等省时省工[9]。因此,推进马铃薯种植规模化能够显著降低凉山州马铃薯的生产成本,增加积极效益。凉山州推进马铃薯种植规模化,一是要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和相对集中连片开发,提高规模效益。二是要采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建基地、大园区小业主建基地等多种形式,建设现代马铃薯产业园区。三是要加强优势区域引导,促进冬马铃薯的规模化生产。

3.2 大力推进种薯良种化

良种是马铃薯发展的基础,凉山州马铃薯产业要做大做强,首先需要在良种上狠下功夫。一是加快培育引进高产、优质、抗逆、适宜主食加工的突破性新品种,加强主食加工专用品种和适合秋、冬作的马铃薯品种选育;以马铃薯青薯9号为重点,加快脱毒种薯和良种更新换代步伐。二是抓好种薯生产,引进支持企业建设原原种、原种、生产种基地,推进种薯市场化,大幅提高良种覆盖率。三是依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和马铃薯种薯补贴项目,创新良繁运作机制,走“种薯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的新型良繁路子,逐步实现良种育、繁、推一体化。四是健全种薯生产质量监控体系,加强脱毒种薯监管力度[8]。

3.3 大力推进生产标准化

标准化生产是马铃薯现代化生产的必要条件,是科学管理的基础,也是扩大市场的必要条件,更是提高马铃薯质量、保证马铃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今后凉山州马铃薯发展,要以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为载体,坚持技术集成创新,全面落实“脱毒良种、适时早播,增施磷钾、平衡施肥,深松整地、双行垄作,合理密植、垄土三次,综防病虫、科学管理”40字技术要领,突出垄作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机械化生产等关键技术,力争标准化生产面积占种植面积的70%以上。同时加快建设专用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专用”的原则,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供应良种、统一病虫防治,引导种植户按标生产。

3.4 大力推进经营产业化

提高马铃薯经营产业化,是农民进入市场经济、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生产再发展的动力所在,马铃薯销售要立足四川,保证供应,然后面向国内外开拓市场[4]。一是加强信息服务,向市场和农民提供更多信息,引导合理的生产和储运。二是加快建设和培育马铃薯交易市场,形成以大型马铃薯批发交易市场为核心,以中小型市场和城乡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市场体系。三是积极培育和扶持营销大户和经纪人,加强马铃薯的营销力度,积极开拓鲜薯市场。四是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建立种薯、专用商品薯生产基地,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加强“互联网+马铃薯”的产销衔接模式[9]。

3.5 大力推进品牌化营销

一是积极搭建马铃薯宣传交流平台,组织开展经贸洽谈、产品推介、参观考察等活动,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力度,进一步宣传四川省马铃薯产品的优势和特色。二是加快注册一批马铃薯种薯、商品薯及加工产品品牌、商标,努力打造地域品牌和商品品牌,促进加工和流通。三是积极参加或举办有关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大型宣传活动,着力推介、打造“大凉山马铃薯”“中国绿色食品马铃薯之都”品牌。

3.6 大力推进马铃薯主食化

加强马铃薯主食化宣传力度,在优良品种引进和推广、生产基地建设等环节为马铃薯主食加工企业提供服务,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强主食产品开发、优化产品加工工艺、开拓产品市场,加强多方面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推进马铃薯主食化,不断提高马铃薯主食消费率。

3.7 多渠道、多形式,助推马铃薯产业发展

积极搭建马铃薯宣传交流平台,通过组织开展国内、省内经贸洽谈、产品推介、参观考察等活动,促进凉山州马铃薯产业发展。一是在马铃薯盛花期组织农文旅观光。在有条件的马铃薯主产县,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水平较高、要素集聚、链条完整、产业集群、机制完善的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在马铃薯盛花期组织农文旅观光和订单销售。二是结合其他活动加入马铃薯内容。充分利用全州各县自行举办各类宣传活动的平台,把马铃薯纳入宣传推荐节气活动内容。如布拖、会东等县在成都等地举办的布拖冬季黑绵羊美食节、会东黑山羊美食节就可以加上马铃薯的相关内容,宣传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促进销售。

猜你喜欢
原种凉山州主食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聪明吃主食
晚餐该不该吃主食?
一顿没有“主食”的晚餐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