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温室草莓生产现状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018-03-18 13:21李星月许前贵朱从桦李其勇向运佳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活菌草莓四川省

李星月,许前贵,朱从桦,李其勇,向运佳,张 鸿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66)

作为我国草莓的主要产地之一,四川省的草莓种植历史悠久,草莓产业较为成熟,全省种植总面积约0.47万hm2,年产量在1.5~1.8万t之间,目前栽培面积和产量全国第一[1]。四川省形成了成都双流区、凉山州(西昌市、德昌市)两大草莓生产区。其中成都市双流区作为“中国冬草莓之乡”,获得国家“双流县冬草莓地理标志”荣誉,成为四川省草莓产业的领头羊,大量出口销往俄罗斯、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国[2]。

20世纪80年代开始,历经30多年,草莓规模化栽培发展迅速。因草莓经济效益好、栽培周期短、资金回笼快等优势,加之政府引导,近年来全省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规模化草莓种植也逐渐增多,但种植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亟待解决。

1 四川温室草莓生产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四川省兴起了温室草莓的栽培,通过利用一系列农业生产措施,调控环境因子等生态条件,满足草莓生长发育的各项条件,从而达到人工调节草莓生产的目的。近年来,全省草莓温室栽培面积日益增加,生产效益迅速提高,这不仅为草莓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3]。

目前,四川草莓温室种植面临的问题较多,首先是草莓茎叶果实靠近地面,极易遭受病虫危害;其次是草莓在产区常年连作,土传病虫害发生日益严重,减产严重[4];还因草莓的病虫害管理缺乏规范性,农户缺乏农残意识,防治手段单一和化学农药使用不规范,对草莓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造成了抗药性增强、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等严重后果。为实现四川省草莓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产业技术升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农产品食品安全,减少环境污染,解决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破解绿色草莓生产发展的瓶颈,现针对草莓生产实际,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 四川温室草莓绿色防控技术

2.1 闷棚土壤消毒和增施有机肥

5月中下旬,上茬草莓作物收获后,及时拉秧,彻底将草莓的残枝落叶、烂果、杂草、地膜等清理到温室外,并尽可能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菌和害虫残留和传播,将棚膜表面进行清扫,以增加透光性[5]。

7月中旬左右,利用土壤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相结合的方法,每667m2施入20kg石灰氮、2000kg羊粪、100kg油枯进行深翻,覆盖好白色地膜和大棚膜,最后大水漫灌,进行高温高湿闷棚40d[6]。此方法不仅对草莓连作土壤中的杀菌灭虫效果良好,而且能进一步腐熟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效利用率。

2.2 闷棚后增施土壤微生态调理剂,抗草莓重茬

闷棚结束后,通风降温、排出异味,每667m2施入过磷酸钙40kg、复合肥(16-6-18)25kg的底肥同时,施入2kg含防病促生的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放线菌等草莓专用高效菌株(有效活菌≥5.0亿/g)的土壤微生态调理剂,对土壤的微生物群落进行重组改良,增加有益菌数量,抑制致病菌生长,为定植草莓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起到生物修复土壤、抗草莓重茬效果[7]。

2.3 合理种植密度,带生防菌移栽草莓苗

大棚中间,常规垄每垄宽1.1m(垄面0.7m、沟宽0.4m、垄面高0.2m),起边垄防止秋季水涝(0.5m,占常规垄一半)。采用单垄双行种植,株距23cm,行距20cm,移栽5000株/667m2左右。移栽草莓苗的同时,每株穴施含球孢白僵菌(有效活菌≥150亿/g)0.5g,混合草木灰施用,可预防或减轻大田前期地老虎虫、蛴螬等地下虫害。

2.4 频振灯光与黄诱虫板诱杀害虫

按1.33~2hm2草莓种植区安装1盏频振式杀虫灯,杀虫灯底部距地面1.5m,可诱杀斜纹夜蛾、小菜蛾等多种害虫。在9月中旬至翌年4月上旬,每晚天黑至夜间开灯,早上7点关灯。棚内悬挂25cm×30cm的黄色诱虫板20片/667m2诱杀蚜虫、白粉虱、蓟马等。

2.5 采用生物农药防治草莓病虫害

红蜘蛛、小菜蛾、斜纹夜蛾每667m2用1kg阿维菌素1500倍液(含量0.5%)或100mL苦参碱(含量1.3%)的500倍液喷施叶片;防治地老虎、蛴螬用1kg绿僵菌可湿性粉剂(有效活菌≥200亿/g)拌土;防治灰霉病、白粉病可用1000mL枯草芽孢杆菌(有效活菌≥100亿/mL)的200倍液或200g哈茨木霉湿性粉剂(有效活菌≥3亿/g)的300倍液喷施草莓苗。

2.6 采用蜜蜂授粉技术

采用蜜蜂授粉,降低草莓畸形果率、改善草莓、提高果实均匀度,解决冬季大棚相对封闭、无风且缺少昆虫自然授粉的问题[8-9]。开花前6~8d,提前将1箱意大利蜜蜂(称意蜂)或熊蜂放入大棚,蜂箱宜放在大棚内光照条件最好的地方,让蜜蜂充分适应温室环境。蜂箱放进后,一般不能再施农药,尤其禁施杀虫剂,若因喷洒其他农药需将蜂箱搬出大棚。此外,蜜蜂每半个月人工补喂1次蔗糖或蜂蜜,应在通气窗口罩上尼龙纱防止蜜蜂外飞。

2.7 及时清理老叶病叶并疏花疏果

在草莓花果期,适当的摘除老叶(抑制成花、消耗营养)、病叶(传播病原)、侧芽(影响通风透光、消耗营养),15d处理1次,通常保持8叶1心。开花后,在健壮株顶花序保留8~10个果,侧花序保留5~7个果,摘除多余的弱势花蕾和小果,这样做不仅能够降低畸形果出现,有利于其他果实的发育生长,使果实增大、品质提升。

参考文献:

[1]韩庆新,李兰,李云,等.四川省草莓的生产现状及发展探讨[J].农业通讯科技,2014(11):4-6.

[2]袁敏,崔永亮,郑晓琴,等.成都市双流区冬草莓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2):236-239.

[3]刘奇志,李星月,刘艳斌,等.国内外草莓连作障碍与综合治理[J].中国果树,2012,6:58-62.

[4]李贺勤,李星月,刘奇志,等.连作障碍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3,24:193-197.

[5]阳圣莹,白胜,蒋浩宏,等.不同补光处理对设施草莓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6,44(9):1298-1303.

[6]郎德山,肖万里,徐友信.寿光地区日光温室干湿交替二次闷棚法[J].中国蔬菜,2013(21):29-30.

[7]李星月,刘奇志,白春启,等.土壤修复技术对连作草莓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7,30(2):383-388.

[8]曾祥锐,叶颖孜,张柳.草莓产业蜜蜂授粉技术的应用及对策建议[J].中国蜂业,2017(68):56-58.

[9]陈丽,陈志琴.基于SWOT分析下蜜蜂授粉技术发展前景研究——以四川省草莓种植业为例[J].中国蜂业,2017(68):52-54.

猜你喜欢
活菌草莓四川省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
死菌活菌,健康作用不一样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草莓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