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油菜的重要产业地位及应加强的主要产业环节

2018-03-18 13:21蒲晓斌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病虫草害油菜机械化

蒲晓斌,崔 成,蒋 俊,冯 林

(四川油菜创新团队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

油菜(Rapeseed)是植物界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中,以收获成熟种子榨油食用为目的的一大类植物的总称,其中最常见和广泛栽培的有三类: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 L.AACC,2n=38)、芥菜型油菜(Brassicajuncea L.AABB, 2n=36)、白菜型油菜(Brassicacampestris L.AA, 2n=20),甘蓝型油菜又以其营养生长旺盛、产量高、适应性广泛、抗逆性强等,成为目前种植范围最广、面积最大、产籽量和产油量最多的主要栽培类型。通常所称的油菜主要指甘蓝型油菜类型。

1 四川油菜的重要产业地位

油菜具有适应性强、用途广、经济价值高、发展潜力大等优势,一直是世界四大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油菜、大豆、花生、向日葵),无论是面积还是总产量均仅次于大豆。中国是世界油菜主产国,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2013年以前一直位居世界首位,从2013年起位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加拿大。近10年来,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总体呈稳中略升趋势,年均种植面积700~800万hm2,年均油菜籽总产量1300~1500万t。

四川省油菜常年种植面积80~110万hm2,油菜籽总产量190~230万t,均位居全国前三位、西部第1位,为四川和整个长江上游地区居民提供了大量食用植物油,也为畜牧业提供了大量优质饲料蛋白。从2015年统计数据来看,四川省油菜播种面积(102.74万hm2)仅次于湖南(131.46万hm2)、湖北(123.21万hm2),位居全国第3位;油菜籽总产(238.5万t)仅次于湖北(255.2万t),位居全国第2位;油菜籽单产(154.8kg/667m2)位居全国第8位,比全国平均单产(132.13kg/667m2)高17.16%。在单产高于四川省的7个省份中,安徽、江苏油菜种植面积已连续多年严重下滑;河南有一定油菜种植面积,但仍不足四川的1/3;而山东、西藏、宁夏、新疆的油菜种植面积极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长期以来,我国可耕地有限,人口众多,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国产食用植物油供不应求,不得不大量进口国外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油菜籽作为加工原料,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食用植物油消费需求。四川作为全国油菜生产大省,其油菜产业的稳定发展并逐步提升,为充分保障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安全,有效降低食用植物油进口依存度高的潜在风险,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2 加强四川油菜生产的主要产业环节

2.1 应从产业源头进一步加强品种自主创新研究

品种的遗传特性是决定产量、品质和效益的物质基础,通过优质高产高效品种的选育是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和提高效益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目前全省油菜大面积生产上仍然严重缺乏既高产高油又适应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突破性品种,已育成并大面积推广的品种要么高产高油达到突破性品种标准,但株型结构不优、抗裂角性不强,难以适应机械化收获;要么株型结构紧凑、抗裂角性较强、宜机收性好,但产量和含油量水平表现平庸,不被大面积生产所接受。此外,无论油菜还是水稻,高产品种往往生育期偏长,导致油-稻茬口衔接矛盾突出,而熟期偏早的油菜品种往往产量和含油量不高,同时还面临“冬前早苔早花、冬季不抗冻、冬后分段结实”导致严重减产的产业风险。

急需加强远缘杂交和生物技术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加强油菜育种材料在增产潜力、抗病能力、高油机理、适机性能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创制广适、高产、高油、宜机收、抗根肿病、抗菌核病等优异育种材料,力争培育出产量更高、抗性更强、含油量更高的广适多抗适应机械化生产突破性品种,将油菜单产水平提高到200kg以上,显著提高对菌核病和根肿病抗性水平,提高油菜含油量、油酸等品质,将含油量普遍提高到45%以上,提高在机械化作业环境下的品种丰产能力。此外,针对季节矛盾突出地区,选育极早熟高产高油机械化新品种,以解决茬口合理衔接问题。

2.2 应针对产中环节进一步加强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新策略研究

四川省油菜根肿病越来越严重,目前尚未找到有效抗源材料,现有药剂以预防为主,对已发病植株防治效果有限;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推广使油菜菌核随着秸秆全量被动还田,进一步加重来年油菜菌核病的大发生;野生油菜已泛滥成为川西平原油菜田最为严重的杂草优势种群,目前缺乏有效防治措施。

针对病虫草害出现的新情况,应继续深入开展油菜减肥减药、病虫草害高效绿色综合防控新技术和新药剂研发,如新的种子包衣剂和包衣技术、土壤调理剂、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菌剂、土壤电疗熏蒸技术、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陷阱植物诱集技术、性诱剂、休耕换茬农作模式、拮抗生物互作机理等,将油菜病虫草害防治与生产模式改变后的栽培方式结合起来,做到新型的栽培方式配套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高综合防效,做到减肥减药,实现环境友好。

2.3 应针对产中环节进一步加强多项栽培技术综合集成配套研究

油菜生产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均很弱,种植效益始终制约着油菜产业发展。高产品种必须配套相应高产栽培技术,才可能充分发挥产量杂种优势。有关研究表明,品种和栽培技术对产量的贡献率各占35%,肥水管理和抗逆措施的产量贡献率占17%。因此,应加强高产品种与多项栽培技术的集成配套研究,进一步提升种植效益;应组织育种、栽培、农机、植保、土壤肥料及农业资源利用等各方面的专家协同开展研究,做到油菜品种、农艺和农机“三结合”,进一步提高油菜机播机收轻简高效栽培模式的推广成效;应加强油菜多功能开发研究,进一步提升油菜产业综合经济效益;特别是应针对油菜栽培费工费时、成本较高等产业问题,开展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免耕机械化移栽、免耕机械化直播轻简化配套技术以及不同轻简化栽培模式相应的培育壮苗技术、直播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病虫草害防控综合集成配套技术研究。如已有的“油菜迟直播避灾高产栽培技术”与耐迟播密植的品种结合,能有效规避四川盆地油菜播期阴雨湿害和稻茬田湿害,保障油菜高产稳产。

2.4 加强适应四川油菜产业特色的农机具和油脂加工技术研发

要降低油菜生产成本,实现轻简高效,应对农村劳动力日益缺乏现状,提升种植效益,就必须提高油菜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全程机械化包括机耕、机播(机栽)、机肥、机防、机收等环节,其中难度最大的是缺乏适应四川盆地生态条件的成熟播种机、移栽机和收获机,不得不走“引进→改制→研发”三步,即:先引进省外、国外现成机型试用,在试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再有针对性地作出适应我省油菜生产实际的改进,最终在改进的基础上,完全实现自主研发。重点是要研发适宜四川西南丘陵山区高湿分土壤的油菜精量播种机;研发适合四川丘陵山区的油菜收获机和机收技术等。

要延长全省油菜产业链和提升产业价值,必须着力于省内油脂加工设备改造和精深加工技术研发,打造川产道地菜籽油品牌。通过前些年的产业整合和同业竞争,已淘汰了大量川内的榨油小作坊,但仍以中、小型油脂加工企业为主,设备较为陈旧,加工技术较为落后,产品竞争力弱。必须由科研单位协助这些油脂企业开展加工设备改造和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在此过程中,无论先进加工设备还是新型精深加工技术,仍然必须走“引进→改制→研发”三步,最终立足四川本地实现自主创新。重点是深入开展油脂低温冷榨生产线研究、适温制油技术研究、适度精炼工艺研究、留香保活制油技术研究、高原优质特色菜籽油加工工艺研究等;分层次打造我省的低端经济型、中端风味型、中端营养型、高端功能型等自主油脂品牌。

猜你喜欢
病虫草害油菜机械化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油菜烩豆腐
浅谈作物病虫草害的农业防治
种油菜
2017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
欢迎邮购《茭白病虫草害识别与生态控制》
北方有机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