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供销社改革推动“三农”问题的探究

2018-03-18 13:21邹承俊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社有供销社供销

文 燕,邹承俊,李 敏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成都 温江 611130)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供销合作社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在各级政府政策的指导与推动下,启开了供销社合作社的创新改革之路,以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推动“三农”发展改革的核心目标。2015 年 3 月 2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紧迫性、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发展手段等等。深入分析该政策可以看出,供销合作社的改革主要是围绕着服务“三农”来展开的,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致富、繁荣城乡经济的重要载体。供销社改革是推动三农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制定出一系列以推动三农发展为核心的供销社改革政策,然而,如何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深入分析供销合作社改革过程中推进 “三农”发展的重要作用、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需要采取的解决措施已成为各级政府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1 供销合作社改革推动“三农”发展现状

供销社是在政府主导下为满足农业生产和生活需要所形成的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因此,从根本上决定了其为农服务的特征。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农资销售专营权的放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发展环境的转变,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5年、2009年、2015年制定有关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来推动供销社深入改革,每次改革都是以推动“三农”发展为供销社改革的核心目标,从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内容建构、服务方法选择、组织体系设计、行业体系建设、法律地位确定、支持措施建构等角度,提出了供销社改革方法。

作为农业大省的四川省,当前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首要任务的情况下,供销社改革则愈加显得任重而道远。在中央政府相关政策的推动与指导下,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意见》,全省各级供销社系统抓住综合改革的机遇,积极推进供销社改革与发展。成都市及辖区内各区市县、乡政府也制定出一系列供销社改革政策措施,推动以服务三农为核心目标的供销社综合改革的进程,确定了明确的改革方向和系统的改革内容,从而保证省市各级供销社改革能够顺利而高效的实施。

2 深化供销社改革推进“三农”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相关政策的指导下,成都市供销社在改革过程中有明确的改革目标、构建了系统的改革内容、制定有完善的改革措施,具有强有力的政策、资源、经验、管理等方面的保障条件,也取得一定的改革效果,但在具体改革过程中仍然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供销合作社对于改革有明显的避重就轻问题

好的政策和制度需要优秀的组织去执行,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基层供销联合社作为四川省成都市供销合作社的组织体系与业务管理部门,在推动以为农服务促进“三农”发展的供销合作社改革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调查发现,当前成都市基层社和联合社在改革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避重就轻的问题,诸如基层社注重对部分低效、破旧、零散、偏远场地进行管理改造,而在拓宽基层社负责人选任渠道、吸引优秀人才方面却停滞不前,尤其是无法根据基层社运营特征对其进行项目支持、产业转型、服务创新、招商引资、共同开发方面的改造,而与合作社融合发展方面也数量有限,无法大规模展开。另外,供销社改革也仅仅是进行了职能强化,而机关改革、层级联系、开放办社方面则保持原状。这种“避重就轻”的改革现状,很难从实质上创新成都市供销合作社基层社与联合社的运营机制,由此也就无法更进一步的发挥其为农服务、推动“三农”发展的作用。

2.2 现代化与系统化服务平台建设停滞不前

市场经济环境和“三农”发展环境的转变,要求供销合作社也能够建构起与之相适应的服务体系。基于此,四川省政府制定出“一体两翼三化”的改革内容,设计出“四位一体”的联合合作模式、“两翼并行”的经营服务体系、“三化联动”的行业指导体系等诸多的政策。调查发现,目前四川省及成都市供销合作社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来说仅仅局限在少数几个试点,而且重点是拓展了部分服务内容,改变了服务方式,但很少能够本着现代化、系统化的原则,来建构起一条龙、一整套的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电子商务方面的服务平台,表现出明显的“保持模式、修补形式”的问题,对于供销合作社服务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治标不治本”。这由此大大降低了四川省供销合作社改革质量,弱化了其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小康化、农民增收致富过程中的作用。这成为当前四川省供销合作社以推动“三农”发展为核心目标的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又一亟待解决的问题。

2.3 农业合作金融服务水平较低且形式单一

积极发展合作经济服务项目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农村金融模式,解决农业、农村、农民发展过程中融资难的问题,而且也能够为供销合作社内“服务平台”与“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调查发现当前四川省供销合作社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尚处于形式单一、水平低的发展状态,推动“三农”发展的实际作用有限,要想真正巩固其在农村经济市场中的作业和地位,体现推进“三农”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服务价值,依然困难重重。

2.4 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改革重业务而轻体制问题明显

供销社社有企业是为农服务、推动“三农”发展的核心力量。当前,四川省政府从“业务”和“体制”两个方面展开对社有企业的改革。前者要求社有企业能够转变经营模式、创新业务内容、实施集团化发展;而后者则要求社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转型、按照“社企分开、管办分开”的原则理清与联合社之间的关系。这能够从业务和体制两个方面协调推动四川省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的升级与转型。然而调查发现,当前四川省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改革存在明显的“重业务、轻体制”的问题,即是注重利用行政力量促进社有企业转变经营模式、创新经营业务、并购重组成大型企业集团,而在如何通过经营者和职工持股,引进社会资本,吸引国有、集体和民营投资主体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与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却鲜有作为,在社企分开、管办分开的监督与管理方面也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这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的改革质量,降低了其为农服务能力,如何实现“业务”和“体制”两个方面协调发展则成为四川省供销合作社未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3 供销社改革推动“三农”发展的应对措施

针对当前四川省供销合作社以推动“三农”发展为核心目标的综合改革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在参考、借鉴其他省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应对措施。

3.1 “改革”和“保障”协调冲破利益藩篱促进改革深化

当前,四川省供销合作社之所以存在基层社与联合社改革避重就轻问题明显、社有企业改革重业务而轻体制问题突出之类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供销合作社内固有利益群体不愿损害自身利益而有意或无意地阻挠体制性、组织性、制度性改革的深入进行。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四川供销合作社一方面应要求各省辖市、直管县(市)供销合作社从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业务创新、模式创新的角度,进一步细化综合改革计划,保证其供销合作社改革能够严格按照政府的政策要求,形成目标准确、内容系统、措施合理、监督与评估机制到位的综合改革方案,由此率先从计划上、方案上保证接下来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活动形成清晰的改革机制,使相关利益团体的改革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在“破旧迎新”的同时,也应做好改革后的各项保障工作,诸如合理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等遗留问题,为社有企业职工提供社会保障,有效实施管理层工作角色的转变等,从而降低固有利益团体的阻碍,为各级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3.2 从“审核、监督、评估和考核”形成科学合理督促与激励机制

目前,四川省供销合作社之所以存在综合改革不深入和推进速度慢的问题,另一重要原因便是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改革审核、监督与评估机制,无法准确把握综合改革进度与改革效果情况,也就无法有效实施针对性的问题发现与解决机制以及相关的综合改革工作激励机制等。基于此,四川省供销合作社的当务之急便是要建构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综合改革审核、监督和评估机制。据此,建议省供销合作社总社应联合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一个专门的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小组,在深入解读中央政策、制定四川省改革方案的同时,一方面要求各省辖市、直管县(市)制定系统的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研究和评估,由此保证各地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方案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应制定出系统的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中期检查方案、后期检查方案等等,详细说明各项检查的时间、内容、标准以及相关的奖惩措施等,由此督促各级供销合作社能够积极、主动地按照预期方案,保证质量、保证进度地开展供销社改革活动。

3.3 创新运营模式来,拓展经费来源渠道保证改革顺利实施

充足的经费支持是推动供销社综合改革顺利实施的客观因素,当前造成四川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质量差、效率低的另一重要原因便是缺乏足够的运营经费的支持。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四川省供销合作社可以从创新运营模式的角度来拓展经费来源渠道,一方面包括四川省在供销社综合改革意见中所提到的通过鼓励经营者和职工持股,引进社会资本,吸引国有、集体或者是民营投资主体的形式,拓展经费来源渠道,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寻找知名企业或名公司联合建立和运营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平台、农产品现代经营服务平台、农资溯源经营服务平台、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这由此既可以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同时也能够充分借助对方的运营经验,而且也能够形成联合运营、联合管理的平台运作模式,从而保证供销合作社的建设质量和运营质量情况。

3.4 形成“点面结合”的供销社综合改革人才引进机制

拥有高水平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人才是推动四川省供销社综合改革顺利而高效实施的另一重要因素,对于解决现代化、智能化和系统化服务平台建设停滞不前、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形式单一且水平不高的问题具有显著作用。建议四川省供销社应形成“点面结合”的人才引进机制。其中“点”是指针对特定平台建设、特定系统设计、特定项目实施或者是某一特定社有企业改革的需要,可以由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或者是各省辖市、直管县(市)供销合作社社出面,引进一些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人才,由其全权负责该平台建设、系统设计、项目实施或者是企业运作。“面”是指四川省供销合作社应从制度层面建构起一套系统、高效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为农服务需要的选人用人制度,能够吸引社外优秀人才参与供销社改革工作,能够促进社内人才的灵活流动,并且积极推进行业职业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干部职工队伍素质等。科学的人才机制对于深化四川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是保障供销社改革顺利进行重要环节。能保证供销合作社改革工作的顺利、高效实施,发挥其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小康化、农民增收致富过程中应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进喜.供销合作社新定位:全国性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的骨干力量[J]. 中国合作经济,2015(2).

[2]孔祥智.合作与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正确方向[J].中国合作经济 ,2015(2).

[3]杨承训.略伦农村供销合作社的现代升级[J].管理学刊, 2014(6).

[4]李建中.当代供销合作社改革遇挫原因探析[J].农业考古, 2015(4).

[5]魏丽莉.供销合作社改革应向综合性经济组织迈进[J].中国合作经济, 2014(11).

[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供销合作社改革的云南模式[J].中国合作经济, 2011(1).

[7]刘进喜.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研究[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014.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社有供销社供销
供销社里攫取黑金的蛀虫
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库存化肥51万吨
数字化转型视角下供销社社有资产监管统计分析体系构建*
九三学社9件提案入选全国政协重点提案
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我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供销合作社:精准施策发力“十三五”
统计信息
社有企业助力事业蓬勃发展
统计信息
统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