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换课程,阅读助成长

2018-03-18 19:50褚正东杨秀张珺
新世纪图书馆 2018年2期
关键词:阅读课程阅读推广阅读

褚正东 杨秀 张珺

摘 要 论文介绍了镇江市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案例——“阅读+”少儿积分兑换课程项目,继而分析、论证项目的理论假设,建构项目的运行机制,评估项目的施行效果。最后,论文对项目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为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 镇江市图书馆 阅读推广 “阅读+” 阅读积分 阅读课程

分类号 G252.1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8.02.009

Points Exchange for Courses, Reading Leads to Development: An Innovative Reading Promotion Project of Zhenjiang Library

Chu Zhengdong, Yang Xiu, Zhang Jun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Zhenjiang Librarys reading promotion case,which is a project that children can exchange reading points for courses under “reading plus”. And then it analyzes and demonstrates the theoretical assumption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s the projects operational mechanism,and evaluates the projects implementation effect. Finally, it summarizes and reflects on the project experienc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ading promotion practices in libraries.

Keywords Zhenjiang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Reading plus”. Reading point. Reading course.

在传统的以纸质文本为载体、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阅读受到巨大冲击,阅读负载的不言自明的益处也开始模糊的背景下,重提阅读意义、推广阅读行为、建设书香社会成为时代的新趋势。图书馆作为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文化教育机构,近年来,阅读推广工作已然成为各级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拓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镇江市图书馆已形成“本馆资源充分开发与非本馆资源有效利用相结合”“以品牌助力阅读推广”“传统服务碰撞新技术”等阅读推广思路和模式,其中“阅读+”少儿积分兑换课程是镇江馆最具特色的创新性的推广项目之一。

1 “阅读+”少儿积分兑换课程项目概述

“阅读+”少儿积分兑换课程项目于2016年初完成构思,并在当年4~6月份进行前期宣传和铺垫工作,下半年正式运作至今。该项目的活动对象为所有持少儿借阅证的小读者,实行阅读积分制,根据积分规则,阅读积分的获取方式有两种:一是小读者通过借阅图书获得积分,每借阅一本图书积1分,每天每卡最多可积2分;二是通过参加各类阅读活动,获得相应的活动积分。积分累积到一定程度,小读者可以凭借个人借阅证上的累积积分兑换自己感兴趣的各类文化、艺术、体育等素质教育课程进行学习。目前,镇江馆内已开设和正在开设的课程包括国象、古筝、琵琶、书法、围棋、诵读、彩铅画、陶笛、硬笔书法、吉他、乐理、茶艺、油画、搏击、儿童国画等,极大地吸引了少儿读者参与各类阅读的积极性。

2 “阅读+”少儿积分兑换课程项目的构思成因分析

“阅读+”少儿积分兑换课程项目的目的是使少儿的阅读行为发生在各类阅读的关联性过程中,少儿读者可來馆借阅图书、参加图书馆举办的各类活动。从阅读循环可以形成的角度看,“阅读+”少儿积分兑换课程项目的初衷就是将阅读积分兑换课程作为手段,以激发小读者的阅读动机,进而促使他们来馆借阅图书、参加图书馆阅读活动,形成一个良性的阅读循环:累计阅读积分——消耗积分兑换课程——激发读者“阅读+”行为——获得更多阅读积分。此循环以阅读积分兑换课程为奖励方式,以激发少儿对于各类阅读行为的持续兴趣。

众所周知,阅读动机是引发、维持个体阅读行为并将之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从阅读动机的动力来源看,可将阅读动机分为内部阅读动机和外部阅读动机。内部阅读动机指个体对阅读本身有兴趣而产生的动机,个体阅读不需外力作用的推动,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奖励和报酬;外部阅读动机是指因阅读以外的刺激诱发而产生的动机,阅读本身并不能给个体带来直接的满足, 但通过阅读可以得到另外一种或另外多种效应, 这种效应也就是阅读以外的刺激。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相较于外部阅读动机,内部阅读动机对于阅读行为的引发效应更强、维持效应更久。

根据阅读动机来源的划分标准判断,“以阅读积分兑换课程”的奖励方式鼓励儿童阅读引发的虽然是儿童的外部阅读动机,但同时也意味着这种方式将会导致产生良好的内部阅读动机的效果。首先,外部阅读动机和内部阅读动机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分世界,而是可以相互转换、相互延伸至对方世界的动机连续体。一方面,不恰当的外部奖励可以使内部阅读动机转换为外部阅读动机(即著名的德西效应)。另一方面,合理的外部奖励也可以使个体从对外部奖励的依赖转向对内部奖励的依赖,也即从外部阅读动机转化为内部阅读动机。“以阅读积分兑换课程”作为一种外部奖励方式,其奖励的来源是小读者已有的通过“阅读+”行为获取的阅读积分,奖励的形式是儿童喜爱的各类课程,如象棋、琵琶、茶艺、陶笛、古筝等,丰富的课程门类让儿童有选择的空间(自主感),有趣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儿童从自己的“阅读+”行为中获得成就感与自我成长(胜任感和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可能慢慢对阅读本身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并最终形成稳定的内部阅读动机。其次,对于儿童来说,内部阅读动机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通过一次次的阅读行为及其伴随的外部奖励(如阅读过程中与父母充满爱意的交流互动、阅读之后得到的玩具、零食等物质奖励等)逐渐形塑的。再次,对于家长、教育者、阅读推广的社会机构而言,儿童的内部阅读动机难以直接操纵,只能通过改变外部条件去激发或抑制内部动机。

3 “阅读+”少儿积分兑换课程项目的运行机制建构

根据上述项目构思成因分析,该项目在实践运作中,镇江馆本着阅读推广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规律,从积分管理、资源整合、社会合作和品牌建设几个方面出发,建立起目标指向、资源共享、共建联动、开放共赢的运行机制,如图1所示。

3.1 规范积分管理,搭建项目运行框架

积分制是运用量化的方法对工作和表现给予适度奖惩的一种管理机制[1],广泛应用于诸多行业诸多领域的服务实践。图书馆运用积分制原理进行读者阅读管理已非新鲜举措,但与多数图书馆用积分兑换小礼品、减免滞纳金的奖励方式不同,镇江馆鼓励小读者利用阅读积分兑换各类有趣的课程。从运行角度看,“阅读+”少儿积分兑换课程项目就是一个小读者获取阅读积分并消耗阅读积分的过程,积分搭建了阅读、活动与课程之间的桥梁,构筑起项目的运行框架。具体来说,良好的积分管理系统是项目运行的技术基础,而规范的积分规则和积分指标则是制度保障。

针对“阅读+”少儿积分兑换课程项目,镇江馆自主研发积分系统,采用B/S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运用PHP语言开发,前端使用Bootstrap CSS/HTML框架,后端使用CodeIgniter框架。系统由读者界面及管理后端组成。在读者界面,读者登入后可查看并报名相关积分活动、查询个人积分、利用积分兑换奖品等。在管理后端,系统管理员可进行系统维护和升级工作、修改积分参数、查看读者积分信息、发布活动和奖品信息、进行积分兑换活动确认等。作为“镇江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网站的有机组成部分(读者可点击少儿馆网站主页的“积分活动”进入积分系统),积分系统通过改进少儿馆汇文数据库,实时统计读者借阅积分。活动积分由管理员自定义相应积分,活动报名成功后自动计算活动总积分。此外,系统采取年末清除积分的方式鼓励小读者不断累积和使用积分。

在优化升级积分系统的同时,镇江馆制定积分制管理实施办法,以明确职责、规范操作;建立积分管理指标体系,确定积分指标和各指标分值。在当前阅读积分和活动积分两大指标基础上,积极探索将读者在馆时间、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如荐购图书、对图书馆提出合理化建议)、读者阅读成果展示(如撰写读书心得、参加征文比赛)、读者道德表现(如参与图书馆志愿活动、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纳入积分指标体系中,以增强积分指标对读者“阅读+”行为的指引和激励作用。

3.2 整合馆内资源,拓宽积分获取途径

图书馆进行资源整合既是对系统科学的应用,也是应对时代挑战的重要举措。资源整合可以促进图书馆规范化建设、扩大资源利用率、提升服务效能。为了推动“阅读+”少儿积分兑换课程项目的顺利开展,镇江馆整合各类资源以拓宽项目积分的获取途径,同时借“阅读+”少儿积分兑换课程项目带动馆内资源整合。

少儿活动一直是镇江馆各类阅读活动中类型最為丰富、读者参与最为积极、取得成效最为显著的读者活动,故事会、读书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美术课堂、知识答题活动、小读者志愿活动、小读者培训活动、少儿数字资源线下活动、亲子活动、国学主题活动等,百花齐放、五彩缤纷,但因活动类型不同、负责的部门和人员不同,活动与活动之间的内部联系不强,无法引发联动活动效应。“阅读+”少儿积分兑换课程项目开启后,所有面向少儿的阅读活动都被纳入到积分项目中,儿童获取活动积分的选择越来越多,各部门围绕项目进行活动组织规划也反过来推动了馆内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的整合。此外,积分项目如绳索一般将馆内的少儿阅读活动串联起来,形成完整有序且有内在联系的活动链,从而唤起儿童和家长对图书馆活动的持续关注。

3.3 构建合作机制,丰富兑换课程种类

多元合作是节省资源、提升效益的有效途径,镇江馆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要求,与镇江市文化馆、镇江市体育局、镇江市棋院、朱雀艺术培训中心、镇江公益艺术培训联盟、镇江市小记者活动中心、“戏墨娃”国画基地等机构和组织达成互利合作的共识,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联合推出了包括国象、古筝在内的15种素质教育课程,大大丰富了积分可兑换的课程类型。同时还不断探索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可能,希望届时能给小读者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

3.4 加强品牌建设,打造优秀阅读项目

图书馆阅读推广需要品牌,于内,图书馆可以借鉴品牌管理的方法进行阅读推广项目的管理,从而规范项目生成流程,实现阅读推广项目的常态化和优质化;于外,图书馆可以利用品牌效应增强读者对图书馆的信赖感,提升阅读推广活动的知名度,强化阅读推广效果。对于儿童阅读推广,品牌的效应尤其显著,鲜亮的品牌能有效地保持读者关注,提升用户粘度。基于此,镇江馆“阅读+”少儿积分兑换课程项目在构思阶段就非常重视品牌建设,尤其关注品牌传播和品牌维持,以严格项目管理、规范项目流程、保证项目质量,积极打造项目的好口碑,将“阅读+”少儿积分兑换课程项目建设成镇江馆特色鲜明、声誉良好、影响深远的阅读推广品牌。

3.5 多种形式宣传,提高项目参与实效

加强宣传是吸引读者参与、促进项目顺利开展、提升项目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对此,镇江馆制定了科学的项目推广方案。前期宣传以引发读者关注、树立品牌形象为主,重视多种传播渠道的利用,从线上的微信公众号、QQ群、图书馆主页、0511论坛到线下的电子屏、海报、宣传册、书签等。同时,注意加强与镇江本地的媒体、各类社会机构、社会知名人士等不同主体的合作,充分发挥各主体在项目宣传上的优势。另外,项目开展过程中会有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跟踪,结束后及时发布相关的动态信息、精彩画面和现场侧记,便于读者直击现场,提升参与者的自豪感和未参与者的参与欲望,扩大项目在时间、空间和深度上的影响。

3.6 不断优化课程,维系读者良好口碑

一个品牌虽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宣传,但不能持续地、及时地进行品牌维系,保证其产品质量,终将会失去用户的信任和依赖。镇江馆非常重视维护和提升“阅读+”少儿积分兑换课程项目的读者口碑。为此,镇江馆注意收集参与活动的读者意见,及时对活动实施过程进行优化调整;与兑换课程的各机构沟通协作,维持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并增加更多读者喜爱的、可兑换的课程;简化积分累积规则、增加积分指标项目、提升积分系统读者使用友好度;向读者展示并推荐相关的图书馆资源(如图书、数字资源等),使活动内容进一步深化,让读者能真正从活动中受益。

4 “阅读+”少儿积分兑换课程项目评估施行效果

阅读推广活动耗费了大量资源,因此评估活动的价值、成效和影响就尤为必要。但与传统的文献服务评估不同,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成效的评估需要更加全面的影响分析和更加科学的数据搜集。为了有效评估“阅读+”少儿积分兑换课程项目的施行效果,镇江馆构建了“目标达成效果”“资源整合效果”“社会影响效果”三个方面的层层推进式评估体系。

4.1 目标达成效果

“阅读+”少儿积分兑换课程项目的核心目标是促进读者的“阅读+”行为,据此,镇江馆确立了“参与活动人次”“阅读行为变化”“读者满意度”的三大指标。“参与活动人次”的指标数据可通过图书馆汇文系统和日常登记数据搜集整理获得,而“阅读行为变化”和“读者满意度”的指标数据则需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为此,我们设计了《“阅读+”少儿积分兑换课程项目问卷》调查表,调查对象为参与兑换课程的小读者家长。问卷共发放80份,回收75份,其中有效问卷73份,回收率为91.25%。

(1) 参与活动人次。根据镇江市少儿图书馆汇文系统的统计,镇江馆的14 041名持证小读者全部被纳入积分系统。自积分系统开放后,可累积活动积分的少儿阅读活动共吸引了4000余人参与。与其他机构组织合作推出的15种课程(其中琵琶、书法、围棋、国象已重复开课2次,古筝已开课3次) 和21次开课让超过500多个小读者获益。

(2) 阅读行为变化。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4.93%的家长认为参加阅读积分兑换课程项目后孩子的阅读意愿有所提升,93.15%的家长表示孩子参加图书馆阅读活动的意愿增加了,95.89%的家长认为孩子现在更愿意来图书馆,另外,认为孩子来图书馆的实际次数较以前有所增加的家长、孩子借阅图书的册数较以前有所提高的家长分别占比89%和83.56%。

(3)读者满意度。在满意度调查问卷中,表1所列的5个选项从有利到不利分别赋值“5”“4”“3”“2”“1”,通过数据统计,各满意度指标的均值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到,各指标的均值均在4以上(5为最高),其中读者对“已开设课程的丰富度”满意度最高,有较高的“继续兑换课程的意愿”和“向他人推荐的意愿”,“对兑换课程的满意度”和“积分规则的合理性”则有待提高。

4.2 资源整合效果

自积分系统开放至今,镇江馆整合少儿馆、社工部和技术部的人力、物质、技术和信息资源,将原先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少儿活动,如少儿馆的“小橘灯接力爱志愿者活动”、社工部的“佩佩故事会”、技术部的“少儿数字资源线下活动”等全部纳入积分系统,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举办了160余场可累积活动积分的少儿阅读活动,为超过4000余小读者累积了活动积分。

4.3 社会影响效果

自“阅读+”少儿积分兑换课程项目推出后,受到省内外多家媒体的关注,包括镇江市的金山网、淘文化网、镇江发布(微博),以及中国江苏网、北京时间、贵阳新闻网、人民网、搜狐网、中国文化传媒网、中国文化报等,这些媒体都对我馆的这一创新性阅读推广项目表示认可。此外,在镇江本地的“梦溪论坛”上,项目的活动预告也受到热捧。积分兑换课程项目也促进了图书馆与其他单位、社会组织、阅读社团和学校的合作。除前文提到的与镇江市文化馆、镇江市体育局等合作推出课程外,镇江馆与各类民间阅读组织和社团的联系日趋紧密,如与“妈咪爱宝贝读书会”合作开展少儿活动,邀请“老约翰绘本馆(镇江站)”进行绘本讲读活动等。项目还推动了我馆与镇江市小学的合作,以项目为契机,我馆为宝塔路小学、孔家巷小学的小读者统一办理了借阅证,以鼓励读者累积阅读积分,享受阅读的好处。

5 “阅读+”少儿积分兑换课程项目的经验总结与反思

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是实现项目的常态化和优质化的重要保证。项目自2016年下半年始,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开展,“阅读+”少儿积分兑换课程已成为镇江馆的阅读推广亮点项目,一年多来我们累积了什么经验?有哪些问题需要反思改进?可以为其他阅读推广组织提供怎样的参考和借鉴?这些问题也需要认真总结。

5.1 坚持目标导向

关于阅读推广的目标,学界虽说法不一,但都认同“培养阅读习惯、传授阅读方法、促进阅读行为”是基本目标,这是阅读推广这一行动的题中应有之意,不论其主体是国际组织、政府、图书馆界、教育领域,还是社会组织、大众传媒和出版机构。但不同主体进行阅读推广亦有其基于自身特点和要求的目标,对于图书馆界而言,阅读推广是“促进图书馆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图书馆实现其社会职能的重要渠道,也是图书馆人应对社会整体阅读环境挑战的解决方案。“促进图书馆利用”与“促进阅读行为”两者并不冲突[2],相反,二者可以协调并融合在阅读推广活动或项目中。“阅读+”少儿积分兑换课程项目自构思阶段便追求“促进图书馆利用”和“促进读者阅读行为”的统一,鼓励读者来馆借阅图书、参加图书馆举办的各类活动分別从不同的路径指向这两个目标(如图2所示)。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读者对“积分规则合理性”的满意度较低。一些读者认为,项目在积分规则的设置上有失偏颇,造成阅读积分与活动积分的不均衡,“参加一次活动可以获得10个活动积分,但借阅一本书只有1个积分,有重活动、轻阅读的倾向”。如何通过合理设置积分累积规则实现“促进读者阅读行为”和“促进图书馆利用”的动态平衡,达成阅读推广的核心目标,是项目下阶段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5.2 关注读者获得感

图书馆的社会角色决定了阅读推广活动必须以服务读者为至上,“图书馆工作的成败、兴衰、存亡,系于读者”[3],图书馆要赢得关注,就要让读者有切切实实的文化获得感,使读者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获得感是指因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获得而产生的可以长久维持下来的满足感[4]。积分兑换课程项目可以让小读者通过兑换积分实实在在地参与并学习了一些文化、艺术、体育等素质课程,这是物质层面的获得;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小读者体会阅读的乐趣、感受知识的浩瀚、浸润于传统文化艺术,这是精神层面的获得。

当然,让读者有获得感还需要把控“获得”的内容和质量,读者获得了什么?获得的质量高不高?这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积分兑换课程项目让读者获得的是与其他单位、机构合作推出的课程,那么这些课程是否满足了读者的需求?课程的质量如何?前文的问卷调查显示,相较于课程的质量,读者对课程的丰富程度比较满意,这提醒我们接下来要深化与合作机构的联系,推出更有质量的课程,让读者有获得感,而且是優质的获得感。

5.3 重视家长的力量

面向儿童的阅读推广活动,绝不可忽视家长的力量。越是年幼的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的参与度越高、影响越大。“阅读+”少儿积分兑换课程作为一个面向儿童(其中大部分是低年级儿童)的推广项目,将重视家长参与的意识贯穿项目始终。因为儿童借阅证的办理、少儿阅读活动预告的接收与查看、活动的参与、积分兑换课程的选择与报名、按进度跟进课程的学习,都有家长的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参与。可以说,因为活动对象多为低年级儿童,项目并非直接指向儿童,而是以家长作为中介和桥梁。项目以各类素质课程作为阅读行为的实质奖励,某种程度上也是基于家长的现实需求,是重视家长影响、鼓励家长参与、利用家长力量的体现,展现了家馆合作促进儿童阅读和成长的时代趋势。

当然,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有着自身的价值和追求,与家长的需求并不必然重合,甚至会有冲突。这种情况下,如何坚守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如何避免过度迎合家长的功利化倾向?是项目继续纵深推进不可不思索的问题。

5.4 强调图书馆主动介入

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图书馆的信息中介功能逐渐被边缘化,阅读推广正是应对这一时代挑战的图书馆服务创新。“推广”二字内含了主体的主动出击之意,图书馆只有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介入,变坚守阵地为开疆拓土,才能在信息时代的竞争中争取一席之地。镇江馆的“阅读+”少儿积分兑换课程项目主动了解家长和儿童的需求,以有趣的素质课程作为奖励提升家长和儿童的阅读参与意愿,是典型的主动影响和干预儿童阅读动机的推广形式。事实上,如前文的项目效果评估所揭示,镇江馆的主动出击确也取得了不错的实效:项目吸引了众多读者参与,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也改变了公众对图书馆功能的认识,对于今后我馆履行更多社会职能、发挥更大社会作用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主动介入到什么程度才是合适的?将课程作为奖励会不会导致喧宾(课程)夺主(阅读)?如何防止出现舍本逐末、“耕了别人的田而荒了自己的地”的现象?图书馆的核心职能是什么?如何定义和规范阅读推广的边界?这也是接下来项目要处理的核心问题。

猜你喜欢
阅读课程阅读推广阅读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有效词汇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