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基于高校图书馆的校企联合服务模式研究

2018-03-18 19:55莫晓敏
新世纪图书馆 2018年2期
关键词:校企联合高校图书馆互联网+

莫晓敏

摘 要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企业目前知识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弱的局面,高效实现知识创新、科技创新。论文基于高校图书馆构建大学—企业知识联盟,充分利用图书馆知识资源储备,将三方资源优势有效互补融为一体, 增强各自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互联网+ 校企联合 高校图书馆

分类号 G258.6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8.02.012

Service Model of University Enterprise Combination Based on University Libraries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Internet+”

Mo Xiaomin

Abstract University enterprise knowledge allianc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low technical content, weak innovation ability of domestic enterprises, and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is paper constructs university enterprise knowledge alliance based on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makes full use of library knowledge resources to achieve complementary resources integration of the three parts, and enhance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Keywords Internet+. University enterprise combination. University library.

校企知識联盟是高校与企业之间战略联盟的高级形式,校企知识联盟就是在实现某一创新战略的目标中,为共享知识资源、促进知识流动和创造新知识,高校与企业之间结成的优势互补、是在共同约定下的知识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一方面高校与企业将自身的特色知识作为共享资源,通过知识转移,实现知识增值,最终实现知识科研向生产力的转化。另一方面,双方通过共建知识资源,将产学研结合过程中产生的灰色信息白色化,丰富知识库,实现知识积累,最终实现知识创新。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辅助机构,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人才优势,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为核心构建校企联合模式,是建立校企知识联盟中重要的一环,对于促进其长效性及稳定性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 校企联合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笔者通过Elsevier进行检索,发现在国外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知识联盟的研究很少。而在国内,经调研发现高校与企业人才双向流动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已经开展多年,现已取得许多宝贵经验,但就在此过程中,构建知识联盟的工作却并未正式开展起来。笔者分别以“校企联合[1]”“校企合作培养”“校企联盟”等为检索词,在CNKI中可以检索到相当数量的文献,说明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培养与人才流动工作已经开展;以“企业知识联盟”也可检索到相当数量的文献,说明企业对知识联盟建设也有认同,但以“校企知识联盟[2]”“高校与企业知识联盟”却只能检索到极少文献,说明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知识联盟构建的专题研究还有待探究,也在逐渐受到关注。

学术关注度是CNKI以其知识资源总库中与某主题相关的关键词最相关的文献数量为基础,统计该关键词作为文献主题出现的次数,从而形成的学术界对该学术领域关注度的量化表示,1997年开始,校企合作开始得到国内研究者的关注,至2015年一直呈上升趋势。从2004年开始,研究成果开始大幅提高。校企合作的研究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引导,也离不开知识产业环境的变迁。显而易见,校企合作在未来发展中还是学术界关注的热门主题之一。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目前国内对“校企合作”主题的研究热点以及其主要研究学科,笔者利用CNKI的学术热点功能进行检索,获得结果见表1。

从上表看出,国内针对“校企合作”主题的相关研究热点主要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等。这些主题都与校企合作息息相关,具体的详细主要研究点见表1。从研究所属学科看,主要还是集中于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以及高职教育,且目前的研究热度处于最高值。

综上所述,较之企业与企业间的知识联盟,校企知识联盟更有意义。基于图书馆进行联盟,不仅对高校与企业有益,解决企业知识资源不足的瓶颈,丰富高校知识资源库,而且还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实现高校、图书馆资源在全社会范围的流动的同时,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促进三方面人才、知识的多向利用。

2 基于高校图书馆的校企联合服务模式

通过查看以主题为“校企+图书馆”所获得的159篇中文期刊文章篇名来看,其中104篇文章直指高职院校,占到全部研究的65%,加之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校企联合主题研究的文章,比例达到80%以上。从理论研究的覆盖范围,可见,校企联合进行办学办企的具体实践示例中,主要发生在技术性、操作性、实践性强的应用类专业突出的高等院校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黎华兴[3]发表以百色学院图书馆与百色市企业联合共建图书馆,实现双赢的案例。文章指出目前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馆员人力资源优势、企业文献资源紧缺、高校图书馆办馆经费不足等现实情况,校企联合图书馆共建,将高校、图书馆、企业三者的劣势互补,增强了图书馆的办馆能力、拓宽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同时为企业在行业竞争中提供各类信息资源、为学校成果转化提供桥梁、促成校企联合的长效机制;刘菊珍、杨飏[4]在他们的研究中指出,图书馆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服务创新,必须要懂得合作企业的运作规律、行业特色和专业特点,这对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但要有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精神、图书情报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为企业服务、对外开放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冯向春[5]在“高校图书馆面向大型企业服务的新模式”一文中指出,即使是中国石化集团茂名石化分公司这样拥有企业图书馆的大型企业,在其信息资源服务中仍有很多不足,高校图书馆数据库、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率高,加之明确的专业馆员分工服务,是企业图书馆无法企及的。通过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和茂石化企业及其图书馆的联合,达到了双赢效果。

本文以太原科技大学为例,阐述以高校图书馆为核心的校企联合服务模式。太原科技大学,原名太原重型机械学院,是一所偏技术型、应用型的工科高校。学校非常重视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学校分别与中国二重集团、太重集团、柳工集团、徐工集团等全国50多家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经贸管理部门共同成立了“太原科技大学产学研董事会”,大大增强了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技术发展的能力,成果项目转化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数十亿元。近年来,学校进一步拓展合作渠道,创新合作模式,搭建合作平台,先后与中信重工、三一重工、洛阳轴承等一大批大型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以太原科技大学为例,构建校企联合服务模式。

图1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6]

通过对已有校企联合模型,工作服务内容调研(图1),现结合太原科技大学与企业合作实际情况,构建基于太原科技大学图书馆的校企服务联合模式。

如图2所示,高等院校拥有一流的、高级专业人才,结合高校图书馆得天独厚的优势——信息情报人才、计算机人才、数据库资源以及可追溯的纸本特藏,提供给合作企业,可以很大程度解决企业的资源、人才短缺现状。构建大学——企业知识联盟,能够将主体双方的互补资源优势融为一体, 实现双方的共同利益,提升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高校图书馆也在提供校企联合服务中,充分发挥了自身能力,提高图书馆以及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增加灰色资源收集量,从而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社会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

3 基于高校图书馆进行校企联合的优势

校企人才双向流动体制可以实现高校和企业的双赢,同时,校企知识联盟可以促进高校进行新一轮的知识创新,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基于高校图书馆构建校企联合模式,无论对高校、还是对企业、乃至图书馆都有很大优势。

3.1 形成开放的知识创新组织环境

校企知识联盟是大学和企业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最佳形式,通过图书馆作为中介结盟,大学、图书馆和企业都可以扩充各自亟需的知识储备, 获得新知识,获得互补知识和技能,进入新的知识领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2 提升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

基于人才双向流动机制的三方知识联盟,图书馆直接为企业发展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知识支撑,是具有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探索,使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的需要。

3.3 提升高校科研能力

在大学、图书馆与企业的资源与能力的共享阶段,双方各自以自身的优势条件进行投入,如大学的人才资源、文献资源,企业的具体工艺和生产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等,可以提高创新效率,三方合作有助于高校人才实践和提高对图书馆的利用率。

3.4 减少资助研发成本

无论是大学,还是企业,若要获取高科技领域的竞争优势,依照过去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或大学及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联盟,势必付出昂贵的研发成本。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国内外数据库资源,通过学校、图书馆和企业三者合作,可以很好的实现数据库的使用价值。大量节省购置高昂数据库的费用,从根本上减少了双方的研发成本。

3.5 促进文献资源建设

总体来说,企业实训基地甚至研究基地的文献资源在数量与新颖性上都不及高校。突出表现为主要收集企业的专业文献资料,品种少,类型少,数字资源几近为零。而图书馆不仅有专业门类丰富的印刷型资源,而且购置有多个專业数据库。构建校企知识联盟,可以极大地补充企业在文献资源方面的不足。同时,对于高校来说,将人才流动过程中得到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并结构化,可以丰富其特色数据库资源结构与内容。

综上所述,构建基于校企人才双向流动的知识联盟,可实现高校、企业、图书馆成长三方共赢。校企知识联盟是校企人才双向流动长效性保障的重要一环,构建较为完善的校企知识联盟势在必行。

4 高校图书馆未来服务发展的建议和规划

“互联网+”时代的宣告,为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能否快速准确的获取前沿信息动态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的生命力;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更应当抓住机遇,借助智能设备,与时俱进地开发和更新自身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开展多种多样的信息服务,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高校也可借助桥梁,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在实践中完成科研教学。基于此,高校图书馆在首先满足高校师生的需求的宗旨上,同时参与到校企联合的服务过程中可侧重发展以下工作。

4.1 校企创客空间

近几年,创客空间成为图书馆服务的热门话题,就是一群有相同爱好的人聚集起来相互交流、分享、探讨及工作的场所。高等学校教育的目的始终是为大学生进入社会、踏入企业做好前期准备,大学之所学,用武之地只在社会。目前,不少大学生在择业、就业、工作胜任等多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高校图书馆开展校企合作创客空间,与企业共建校企文化,为在校大学生、企业员工提供这样一个交流平台。

高校图书馆可协调组建企业工作人员、大学生、学科馆员等小组,通过定期交流沟通,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将学习内容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同时,也为企业科研人员搭建一个集思广益、头脑风暴的特别空间,开拓解决实际工作。

4.2 定向情报分析

信息通过定向采集、整理、统计分析等多个过程后得到的报告可称为情报。情报分析工作具有知识密集型、技术含量高、社会效益显著、实践性强等特点,目前我国企业在情报应用现状中发现,缺乏情报分析、情报加工,尤其是缺乏高层次情报人才,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通病。而在高校图书馆馆员中,不会拥有情报学科背景专业人才,所以图书馆可以通过自身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定向情报服务,以弥补企业在此方面的缺陷。

图书馆员可通过接收企业的定向情报主题委托,通过图书馆馆藏、网络相关信息资源、政府报告等多种文献载体,了解合作企业的需要的信息现状。通过专业的情报分析方法,将有关领域新技术、新动态、市场信息需求等方面的专题调研,收集整理后分类提供给企业,使其更好地利用新技术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4.3 校企联合参考咨询服务

一般而言,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用户仅限本校师生,在校企联合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完全可以扩大用户群,将参考咨询服务人员延伸至合作企业员工。

企业员工在科研问题上,可以通过到馆、QQ、电子邮件、电话、微信等多种联系方式进行问题咨询,高校图书馆通过自身资源平台或者将解答不了的疑难问题,转交给校内的相关专家、教授来研究解答。反之,在校师生也可通过图书馆平台得到企业相关问题的答复。这样借助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平台,将学校、企业联系起来,避免出现校内专家教授在项目立项中的重复申请、闭门造车情况,在科研成果顺利转化企业产品过程中都有重大意义。

4.4 校企联合共建特色数据库

高校图书馆长期以来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的设置,一直为在校师生的学习研究提供着中外文多个数据库的服务工作。校企联合,企业不仅可以与高校共享数据库资源,还可以与图书馆馆员合作建立特色产学研合作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图书馆馆员可以利用专业背景,将企业、高校产学研合作双方的各类信息加以收集整理,建立特色信息资源库,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资源服务。把高校科研成果、企业产品信息、市场信息、大学生实习实训等各方面信息整合起来,并且持续更新和完善,这样的信息平台对促进科研发展、企业技术更新、新产品研发、大学生创业等很多方面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5 总结

本文研究基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如何构建知识联盟,并通过发挥其作用,保障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的长效性,为产学研结合,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共享资源、人才,将高等学校、高校图书馆、企业三者联合起来,节省社会资源,创造更多财富。不论从人才培养与发展角度看,还是从知识的社会流动性方面看,构建知识联盟都有助于社会资源利用最大化,有利于人类知识系统的完善与创新。

参考文献:

杨明海,荆扬,谢继勇,等.校企联合 驱动创新:以天津大学推进校企联合研究机构工作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3(3):34-36.

李光红,王浩,孙丽丽.校企知识创新联盟流程型组织结构设计[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205-207.

黎华兴.浅析信息时代校企联合办馆实现双赢目标:以百色学院图书馆与百色市企业资源为个案[J].电子世界,2012(6):129-130.

刘菊珍,杨飏.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图书馆服务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6):237-238.

冯向春.校企图书馆联合服务:高校图书馆面向大型企業服务的新模式[J].情报资料工作,2014(1):79-82.

刘桂锋.多种模式共存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实践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285(10):62-67.

猜你喜欢
校企联合高校图书馆互联网+
职业教育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模式
校企联合提高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初探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