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形象媒体建构策略分析*
——以巴基斯坦主流英语报刊涉华报道为例

2018-03-19 06:29
关键词:中巴巴基斯坦一带一路

曹 然

(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传播学部,北京 100024)

什么是国家形象?按照美国政治学家布丁(Boulding)的观点,它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它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1],是一个“结构十分明确的信息资本”。国家形象被认为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成分之一,体现了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影响力。

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推进国家形象工程建设时,都会制定相应的媒体策略,其中既包含“打造一批本国传媒的‘航母’,形成权威性的传播机构,全面提升对国际舆论的影响力”,也包含“借助西方主流媒体或国际化媒体反向进行‘二次传播’”[2],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借船出海”。如果说前者是国家意志强力实施的系统工程,那么后者更像是一门艺术,需要通盘考虑、巧妙设计和逐个击破。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明显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国外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其中多从正面反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但也不乏负面看待中国发展的报道。即便被视为中国“铁哥们”“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的巴基斯坦,其主流媒体上也不乏这种负面报道。这将损害中国的国家形象,对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工程建设造成潜在的不利影响。

基于此,笔者从巴基斯坦国内媒体的基本情况入手,分析该国那些能够有效影响社会舆论的媒体是怎样进行涉华报道的,它们在建构中国国家形象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考虑到该国媒体关于中国报道主题、数量等无法预计的因素,本研究采取非随机抽样方法,在谷歌新闻搜索中输入提前设计好的关键词,包括“Pakistan”(巴基斯坦)、“CPEC”(中巴经济走廊)、“China”(中国)、“World Internet Conference”(世界互联网大会)、“Xinjiang”(新疆)等,然后筛选出巴基斯坦主流英语报刊、通讯社从2015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涉及中国的报道共计86篇,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分析、归纳和整合。

一、巴基斯坦平面媒体的基本情况

自2002年实行“自由化改革”以来,巴基斯坦媒体逐渐发展壮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享有表达自由。巴基斯坦有数以百计的报纸,其中既有乌尔都语报纸,如《时代之声》(Nawa-i-Waqt)、《战斗日报》(DailyJang)等,又有英语报纸,如《黎明报》(TheDawn)、《论坛快报》(TheExpressTribune)、《国际新闻报》(TheNewsInternational)等,还有一部分本地方言报纸。这样的媒体生态,反映了一个多语言、多民族、阶层分化的社会环境。乌尔都语和英语媒体之间有明确的界限:前者主要面向乡村地区的大众;后者则针对城市的白领和精英,较乌尔都语媒体更为“自由”“专业”。相对于乌尔都语竞争对手来说,英语报纸、电视和广播频道的受众数量较少,但对意见领袖、政客、商业团体和上层社会人士施加影响时更具优势。[3]巴基斯坦的主要通讯社包括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Associated Press of Pakistan,APP)和巴基斯坦国际通讯社(Pakistan Press International,PPI)。其中,作为国家级通讯社的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的新闻订户包括《黎明报》、《巴基斯坦时报》(DailyTimes)、《国民报》(TheNation)、《国际新闻报》等主要英语和乌尔都语的日报。此外,在巴基斯坦并没有发现和中国一样活跃的“新媒体”形式,其“新媒体”体现为传统媒体开办的网站,以及政府部门在脸书、推特等社交媒体上开设的公共账号等。

二、巴基斯坦媒体涉华报道分析

(一)中巴国事访问活动

2015年4月20日至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巴基斯坦媒体在此期间做了大量报道。2015年12月14日至15日,时任巴基斯坦总理纳瓦茨·谢里夫(Nawaz Sharif)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14次会议期间访问中国的新闻也受到了巴基斯坦媒体的关注。

《黎明报》对习近平访问巴基斯坦的报道关注时间跨度较长,从访问前的“预热”到访问期间的集中报道,始终保持全程跟踪的状态,且关注议题范围广泛,包括中巴经济走廊工程进展、习近平的访问活动流程、中巴传统友谊等等。

在习近平访问巴基斯坦之前,该报预先介绍了访问的事项,称习主席将于巴议会发表讲话、瓜达尔港项目将揭幕并交由中国方面来运营管理、6000MW电力开发项目将签署;巴基斯坦政府号召要和中国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上保持同样的步伐。该报道称,为了更好地促进当地与中国之间的合作,巴基斯坦成立了以西部省份为主要资源的民间智库中巴经济走廊委员会,其发起人称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建设是双赢的。但也有评论称,希望巴基斯坦民众对潜在的来自中国的460亿美元投资要保持清醒:一是巴基斯坦目前的外商直接投资只有7.1亿美元,难以消化如此规模庞大的新增投资;二是中国企业很精明,来投资是要赚钱的。

在习近平访问巴基斯坦期间,该报加大了对中巴经济走廊的报道,两国的一些企业也分别刊登了专栏广告以示热烈欢迎。首先,该报报道了习主席访巴的活动,包括在议会发表讲话倡议中巴共同面对威胁,巴总统给习近平主席授勋章,双边签署460亿美元合作协议,中巴将增强在贸易、国防、核能、安全、太空、海事等方面的合作,等等。其次,报道了一些接待细节,如避免摆设黄花、室内空调温度都设置在24度等。此外,《黎明报》还盛赞两国的长期友谊,表示中国是巴基斯坦最可靠的战略伙伴。

(二)中巴经济走廊

中巴经济走廊最早是李克强总理于2013年5月访问巴基斯坦时提出的。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打造一条北起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经济大动脉,推进互联互通,促进两国共同发展。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的有益补充,战略重要性进一步提升。2015年3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中巴、中印孟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4]。

2015年1月15日,巴基斯坦总理的外国事务顾问萨尔塔杰·阿奇兹(Sartaj Aziz)在一次研讨会上就中巴经济走廊发表了相关看法。当天,针对各种政治组织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提出的不同意见,纳瓦茨·谢里夫组成了有11个成员的指导委员会来监督工程的进展。巴基斯坦国内的各个媒体对这则新闻分别进行了报道:《黎明报》主要介绍了巴基斯坦政府和军方对中巴经济走廊的态度、巴基斯坦各政党之间的争议,以及政府承诺将提供安全环境等;《国际新闻报》的报道引用了总理的外国事务顾问萨尔塔杰·阿奇兹的意见,称“中巴经济走廊能够消除贫困,提供就业机会”[5],“中巴经济走廊可以作为对抗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堡垒发挥作用”[6];《论坛快报》对此则发表评论称,“一个像中巴经济走廊这样的改变命运的工程不会轻易实现,除非它首先是去政治化的”[7],该报的另一篇报道采访了前政府官员,称“对中巴经济走廊问题的关心将导致各省份之间的不和”[8]。

(三)中国互联网发展

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在中国浙江乌镇召开了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包括巴基斯坦总统马姆努恩·侯赛因(Mamnoon Hussain)在内的多位国家元首参加了会议。巴基斯坦国内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评论,大致有两个侧重点:一是官方口径的“总统第一次在国外的国际会议上用乌尔都语进行演讲”,二是其他媒体的“网络安全”“网络审查”。

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和《国际新闻报》对巴基斯坦总统参加互联网大会的报道基调是一致的,称“马姆努恩·侯赛因总统第一次以乌尔都语发表了演讲。这是巴基斯坦总统第一次能在国际会议上以乌尔都语进行演讲,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本国语言的自豪感,也提出了丰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马姆努恩·侯赛因总统在论坛的演讲中强调了全球一起努力确认反抗网络空间和互联网上的恐怖主义者和罪犯的滥用。除了在互联网大会上的发言外,总统还和中国国家主席进行了双边会谈,并出席了一个由浙江省政府主办的文化活动”。[9- 10]

《论坛快报》的关注点有所不同,该报在报道中大量引用所谓“维权人士”“大赦国际”等组织的言论[11],对习近平在大会上的发言内容进行逐一抨击,以产生一种自相矛盾的、荒诞不经的印象。比如,当习近平提到“在网络空间里,自由和秩序都是必要的”时,而该报道援引“维权人士”的意见,指出“世界互联网会议是中国向世界推销其互联网疆界想法的一部分”,而“互联网疆界”是一个“违背互联网的全球性、开放性观点的概念”,并附上《调查:中国互联网审查伤害了欧洲商业》[12]一文;又如,当习近平提到“我们应该允许使用者表达他们的观点,我们同样应该建设一个符合法律的、更有秩序的网络空间,它将保护所有互联网用户的法律权利和利益”时,该报道附上《中国切断了新疆居民规避网络过滤的移动服务》[13]一文的链接,以佐证其核心观点,即“在捍卫主权和安全的幌子下,中国通过实行网络审查打压政治异见”[11]。

(四)新疆、台湾问题

巴基斯坦媒体对中国新疆问题有强烈的兴趣。该国媒体对新疆的突发事件、宗教信仰、地区稳定、网络审查和新闻自由等问题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值得一提的是,在涉及台湾问题的报道中,BBC、法新社是主要的新闻来源。

《今日巴基斯坦》《黎明报》等媒体关注新疆议题,它们报道了两次袭击事件,分别是2015年6月喀什交通检查站造成18人死亡的袭击[14]和2015年9月阿克苏地区煤矿造成16人死亡的袭击。对于第二次袭击事件,《黎明报》引用美联社的报道称:“中国将新疆的暴力冲突归罪于恐怖主义,但是当局很典型地不情愿去披露细节,并把一些致命事故的信息屏蔽起来。北京控制故事讲述以服务于它在当地的议程,此举已经引起了批评。这个现象在穆斯林维吾尔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冲突上很普遍。”[15]该报还关注新疆地区的宗教问题,2015年6月16日,《黎明报》引用路透社的消息,刊载了题为《中国逼迫维吾尔族放弃在拉姆赞期间斋戒》[16]的报道;2015年12月27日,《今日巴基斯坦》就中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发表评论,称“这项法律吸引了西方的深切关注,不只是因为他们担心这将侵犯诸如言论自由等人权,还因为关于网络的规定”[17]。

《每日巴基斯坦》于2015年12月26日引用了BBC的报道,称中国通过拒绝续签记者证的方式,“驱逐”了支持维吾尔社区的法国女记者郭玉(Ursula Gauthier)。“北京说她写的一篇关于新疆动乱的文章支持杀害人们的恐怖主义和残忍的行动”[18],“郭玉女士在11月的巴黎恐怖袭击之后发表了她的文章,暗示着中国与法国的团结也许有一个不可告人的动机,去证明它在新疆的镇压是正当的”,“这篇文章引来了中国政府的谴责,国家媒体要求她道歉并收回这一篇报道”。[18]

2015年11月7日下午,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进行了历史性的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2016年1月16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投票,当晚开票,结果显示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陈建仁获胜。巴基斯坦的各大媒体对这两次事件都有关注。

《国际新闻报》刊载报道梳理了台湾问题的历史纠葛[19];《论坛快报》则披露了这次会见的大量细节,如“红色领带”“蓝色领带”“马英九讲话时切断电视直播”“在圆桌上共进晚餐”[20]等,并分析了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节点、对双方而言的意义等。

《巴基斯坦观察家》(PakistanObserver)、《国民报》两家媒体分别以同样的基调对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一事进行了报道,称“巴基斯坦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每日巴基斯坦》引用BBC的报道,转述了蔡英文在胜选演讲上的一些主张,如“发誓将维持两岸关系现状,并补充说北京必须尊重台湾的民主,双方必须确保没有挑衅的举动”[21]等;《论坛快报》分别描绘了票选统计现场国民党候选人朱立伦和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的具体表现,又介绍了两个政党对待两岸关系的不同立场[22]。

三、巴基斯坦媒体建构中国国家形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涉华报道有时出现立场摇摆、表达暧昧

由《黎明报》《国民报》及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等有关中国的报道可以看出,在巴基斯坦媒体中,中国的国家形象是多面的,不是简单地用一个形容词来概括,而是一个综合的国家形象。但是由于文化差异、立场不尽相同、利益驱动等等因素,这些媒体在传达与表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和睦、开放包容、合作互惠、担当道义等方面国家形象的塑造上还存在一些偏差与不足。

从巴基斯坦国家主要媒体的国际新闻版块来看,中国拥有强大军事力量,很可能“威胁”到与之临近地区的稳定,是具有未来潜在的“霸权”大国。从这方面看,巴基斯坦部分媒体对华报道存在与官方口径不一致、导向不明等问题。

从这些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来看,中国政府在处理不利于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问题,尤其是涉及新闻自由、网络审查管理制度等议题时态度果断。同时,中国政府对处理人民抗议的信息进行“严格管理”,巴基斯坦媒体对此表示不理解和遗憾。巴基斯坦作为一个“民主”国家,加之受到西方新闻价值观的影响,其媒体对这一方面的议题比较敏感,也容易持怀疑态度。

对于巴基斯坦来说,中国是巴基斯坦经济贸易的重要合作者。巴基斯坦媒体将中国定义为“领导者”(leader)、“机会”(opportunity),同时,从本国利益出发,又将“威胁”(threat)提到一定的层面。如中国给予的投资不是“无偿援助”而是“商业活动”,中国的银行要收利息、信用保险公司要收保费、投资者要投资回报,巴基斯坦要多争取自己的利益,等等。

但总的来说,巴基斯坦主要媒体在报道中国国家形象时是相对客观的,其正面声音大于负面评价,其存在的偏差是可以通过有效途径加以引导和完善的。

(二)对中国的直接采访较少,新闻来源多为西方媒体

在对巴基斯坦之外的国家事务的报道中可以观察到,巴基斯坦媒体采写国际新闻的能力较弱,因而更多依赖西方媒体的新闻报道。比如,在台湾问题上,《国际新闻报》2015年11月5日刊载的一篇报道除了开头的导语(习近平、马英九将在新加坡会见)和简单的新闻背景介绍之外,大量原文引用BBC的报道和《经济学人》的解读[19]。在新疆问题上,《黎明报》2015年11月20日刊载的《中国确认了新疆致命的袭击,称嫌犯被击毙》报道中,作者在没有获得一手材料的情况下,仅仅对比中国官方的“天山网”和美国政府资助的“自由亚洲电台”两家媒体的报道对新闻事实进行核实,就武断地认为“北京控制故事讲述以服务于它在当地的议程,此举已经引起了批评”[15];《论坛时报》2015年11月25日原文转载了早先刊登于《纽约时报》的一篇题为《中国切断了新疆居民规避网络过滤的移动服务》[13]的报道,在整篇文章中“大赦国际远东中心”“人权活动家”等机构和个人频频发声,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造成巴基斯坦媒体采写国际新闻能力较弱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巴基斯坦媒体更加关注本国和地区事务。这可能是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巴基斯坦的现代媒体伴随着该国的独立一同出现,承担着传播民族主义观念和宗教信仰的任务,尤其关注在南亚次大陆与地区大国印度之间的关系。在2002年由军方推动的媒体自由化改革之前,巴基斯坦国内新闻宣传能力较弱被认为是不争的事实。随着中巴经济走廊的推进,巴基斯坦媒体才开始重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与稳定,以及国内各省之间的关系。其次,媒体的新闻采编人员配备不足。无论是《黎明报》《国际新闻报》,还是《论坛快报》,它们在报道本国以外的事务时,经常将与它们建立合作关系的西方报业辛迪加或是该国的官方媒体,如《华盛顿邮报》《卫报》《每日电讯》、新华社等作为新闻来源,较少看到巴基斯坦驻外记者发回的报道。就《国际新闻报》来说,其稿件大多来自社论投稿人,而非报纸常设记者。还有一个受人关注的细节是,但凡自主采写的新闻,巴基斯坦的各大媒体会有意注明“本报记者消息”,足见该国媒体采编人员配备数量的不足。

(三)对中国的负面报道多集中在西方设置的议题上

“议程设置”和“新闻框架”理论自提出以来一直受到争议。事实证明,“议程设置”“新闻框架”的效应是客观存在的,最重要的是它赋予传播者极大的能动性。甚至可以说,传播者设置议程和框架的能力越强,所拥有的“话语权”就越大,越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自己所用,建构正面的国家形象,为发展、稳定和繁荣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舆论氛围。

然而,通过分析巴基斯坦涉华报道的文本发现,“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网络审查”“网络监测”“专制独裁”“恐怖主义”等议题、论断时常被拿来作为攻击中国的靶子。这些议题大部分由西方媒体主导,体现了他们所谓的“自由”“民主”“人权”“开放”等价值取向。例如,对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报道,《巴基斯坦观察家》和《国民报》口径一致地宣布“巴基斯坦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引用官方的评价,并不对事件本身进行太多的描述;而《每日巴基斯坦》关注选举过程中蔡英文等人的表现,并介绍了她胜选后的主张,包括“发誓维持两岸关系现状”等;《今日巴基斯坦》则详细地梳理了台湾问题的前世今生,并介绍了包括“周子瑜事件”在内的最新进展。从理论上看,新闻报道虽然追求“全面、客观、公正”,但实际上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这时选择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无论是回避直接评价,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还是关注蔡英文等人在选举过程中的表现,这些看起来无差别的“事实陈述”,实则体现了媒体的立场,表达了媒体的特定倾向。

巴基斯坦在2002年由军方主导进行了媒体的自由化改革。在巴基斯坦广播公司、巴基斯坦电视台、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黎明报》《国民报》等传统主流媒体之外,又有《地理新闻》(Geo News)、《论坛快报》等商业媒体崛起,使得该国媒体整体上形成一个多极格局。

在开放的自由市场条件下,媒体是否“妖魔化”另一个国家,炒作该国负面新闻,从根本上取决于这个媒体市场受众的需求。出于让报纸畅销的盈利需要,符合受众先入为主的偏见的报道比其他报道更有新闻价值。中国、巴基斯坦之间虽然有着“铁哥们”“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这样的深厚友谊和利益关系,但实际上许多巴基斯坦普通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并不全面。近段时间为配合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媒体适时地介绍了中国的经济成就,但就媒体总体情况来看,它们同样乐于为中国贴上“古老”“神秘”“专制”等符合受众固有印象的标签。浏览巴基斯坦主要媒体官方网站的读者评论可以发现,部分巴基斯坦网民对中国并不了解,甚至存在一些误读、误判的现象,不满、嘲讽、调侃的情绪表达也屡见不鲜。

从受众的选择心理来看,面对媒体提供的大量信息,受众并不是不加区别地接受,而是更加倾向于选择接触与自己原先观点一致的内容,这种选择性接触的行为加强了原有的认知或偏见。巴基斯坦群众自身固有的对中国的认知情绪,决定了他们在选择信息时,更倾向于接触、理解、接受那些与他们对中国印象相符的有偏见的报道。也就是说,巴基斯坦群众中原有的对华认知偏差为负面报道的滋生提供了土壤,西方新闻稿件趁机大量涌入,占据各大报纸的版面。巴基斯坦部分媒体对华负面报道便成了他们为赢得读者、迎合受众的一种竞争策略、生存手段。

虽然巴基斯坦在经济上属于发展中国家,但该国的媒体却繁荣发展。主流的英文媒体多数是私营性质,隶属于大型媒介集团,广告是他们维持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争夺点击率、收视率、发行量已成为他们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对中国的报道自然就成为各大媒体吸引读者、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出于追逐经济利益的动机,也为争取报道的时效性,在一些巴基斯坦媒体无力触及的问题上,他们就会更加依赖西方媒体,呈现那些看似客观公正、实则经过精心设计有意引导的报道。

(四)国家和民族利益影响媒体对华态度

媒体具有塑造“拟态环境”的功能,但归根到底还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投射,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深深影响着媒体的报道立场。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巴基斯坦媒体对涉华报道的不同主题呈现不同的报道立场,这正是由该国的根本利益决定的。

在“中巴经济走廊”“亚投行”等相关问题上,巴基斯坦媒体的报道大部分表现出支持的立场,在此前提下,它们的讨论重点是:如何协调好中巴经济走廊工程所涉及的各个省地区、利益集团、军方和政府之间的利益分配;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亚投行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如何争取相关国家的支持为中巴经济走廊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具体问题。巴基斯坦总理的外国事务顾问萨尔塔杰·阿奇兹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对于巴基斯坦而言,中巴经济走廊将开发巴基斯坦巨大的自然和人力资源,应对急剧的能源不足,使巴基斯坦的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以符合现代的要求,推动建立一个经济发展的、以知识为基础的、人人平等的社会。对巴基斯坦和中国而言,中巴经济走廊将为强化‘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更具活力的、更加强大的经济内容。”[23]而这些正是巴基斯坦的国家利益所在。

在新疆问题上,巴基斯坦与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具有很大的接近性、相关性,因此予以特别的关注,而媒体的立场以批评为主。巴基斯坦是一个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而在我国的新疆地区,占据大部分比例的维吾尔族同胞同样信仰伊斯兰教——同样的宗教信仰是巴国媒体关心的重点。从相关的新闻报道上看,巴基斯坦媒体倾向于批评中国政府在当地的政策,认为中国通过禁止斋戒和传统民族服饰(罩袍、面纱等)来“限制”该地区的宗教信仰,“破坏”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在叙述新疆问题时,常见“中国将新疆的暴力冲突归罪于恐怖主义”“新疆的暴力事件来源于政府边缘化维吾尔族的政策,北京严厉的镇压将使一些维吾尔族人变得更加激进”等表述。

在台湾问题上,巴基斯坦媒体的报道立场比较微妙。一方面,考虑到“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国的核心利益和外交政策底线、原则,在涉及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问题上,多数媒体报道称巴基斯坦“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支持中国为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所作的努力。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同样的“民主政体”惯性思维的影响,少数巴基斯坦媒体倾向于将报道侧重点放在蔡英文参与选举的过程以及介绍蔡英文发表的施政方针和政策方面。

所以,无论是经济发展、宗教信仰,还是在政治和外交问题上,巴基斯坦媒体报道立场都受到了该国核心利益的影响,或者支持中国,或者批评中国,都只是对该国核心利益的不同方式的表达。如果希望巴基斯坦媒体弃国家利益于不顾,按照中国的意愿呈现全部有利于塑造中国正面形象的报道,这是不太现实的,而结合该国的核心利益因势利导才是可取的方法。

四、引导巴基斯坦媒体发挥积极作用

首先,应当促进与巴基斯坦媒体高层的对话。两国主要新闻媒体的负责人可以坐在一起交流、交锋,阐述各自观点,介绍各自立场,讨论共同面对的问题和挑战。通过这种交流、交锋,可以促进相互的深层次了解。就中国方面来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几年致力于同各国政府新闻主管部门的沟通,积极推动中外媒体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沟通、交流、合作,寻求共识,消除误解,增进理解。2011年10月底,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曾与德国外交部共同搭台,组织了首届中德媒体对话。从巴基斯坦的情况来看,其电子媒体管理局等管理机构对媒体的管控力度也在不断加强,不妨和这类机构进行交流,互派同类部门领导访问和考察交流。

其次,设立巴基斯坦媒体编辑、记者与中国同行之间的交流项目。不妨借鉴巴基斯坦和美国之间的具体做法,为两国的编辑、记者创造机会,接触对方国家的政府高层、军方代表、商界大佬、意见领袖和其他社会团体,以获得一手信息,并形成建立在实证经验基础上的总体判断。该交流项目应该集中关注对方国家的热点事件、影响两国关系的敏感话题、公众和媒体对两个国家的刻板印象、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探索如何改进两国的新闻报道等主题。由政府相关部门来提供经费资助,或设立项目基金,使两个国家各派若干名记者前往对方国家。可以预期的结果是,该项目将为编辑、记者们提供一个观察中巴关系的新视角,为两国同行之间结下贯穿他们整个职业生涯的友好关系。

再次,主动协调巴基斯坦媒体驻华或在华采访报道工作。为改变被动接受巴基斯坦媒体按自己意愿选择报道在中国发生的新闻事件的现状,一方面,不妨主动策划、组织,挖掘新闻热点,积极引导巴基斯坦媒体来华就“两会”等常规事件进行报道,组织类似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大事件的报道。另一方面,应该为驻华或来华采访的巴基斯坦媒体记者提供便利,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报道在中国发生的新闻事件。比如,可以开辟专门的绿色通道,简化该国记者续签包括护照、记者证在内的相关证件的手续,同时加强对记者的管理,建立“互信机制”;或者增设该国驻华使馆的新闻专员,以协调驻华记者与中国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主要新闻来源单位的关系等。

最后,应当加强中巴媒体合作,促进巴基斯坦媒体采用中国媒体内容。目前,巴基斯坦部分媒体已经和西方的大型传媒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比如,巴基斯坦的主要英语报纸——《论坛快报》是每日快报媒体集团的旗舰产品,是拉克森集团公司的一部分,也是巴基斯坦唯一一份国际附属报纸,与《国际纽约时报》(即《纽约时报》的全球版)保持着合作伙伴关系。我国也可借鉴这种方式,扶植与中国利益一致的当地媒体,争取那些能够影响该国主流政治和社会舆论的读者。同时,也要推动巴基斯坦国内主流通讯社与我国新闻通讯社,如新华社、中新社等的合作关系,共享国际新闻内容,互引对方的消息、观点为自己所用。

[1]BOULDING K E. National images and international systems[J]. The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1959,3(2):120- 131.

[2]程曼丽.大众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J].国际新闻界,2007(3):9.

[3]Media of Pakistan[EB/OL].(2017- 06- 07) [2017- 07- 0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dia_of_Pakistan.

[4]新华社.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2015- 03- 28)[2017- 05- 12].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 03/28/c_114793986.htm/.

[5]The News International. CPEC to eliminate poverty, provide job opportunities: Sartaj[EB/OL].(2016- 01- 15)[2017- 07- 05].https:∥www.thenews.com.pk/latest/90543- CPEC- to- eliminate- poverty- provide- job- opportunities- Sartaj.

[6]The News International. CPEC can act as bulwark against forces of terrorism, extremism: Sartaj[EB/OL].(2016- 01- 16)[2017- 12- 13]. https:∥www.thenews.com.pk/print/90715- CPEC- can- act- as- bulwark- against- extremism- says- Sartaj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TheNewsInternational- National+(Pakistan+News+- +The+News+International).

[7]The Express Tribune. De- politicising the CPEC[EB/OL].(2016- 01- 15)[2016- 05- 16]. http:∥tribune.com.pk/story/1028177/de- politicising- the- cpec/.

[8]The Express Tribune. The long road: politicians warn of disharmony over CPEC[EB/OL].(2016- 01- 16)[2016- 05- 16]. http:∥tribune.com.pk/story/1028200/the- long- road- politicians- warn- of- disharmony- over- cpec/.

[9]The News International. Mamnoon first president to deliver speech in Urdu aborad[EB/OL].(2015- 12- 05)[2016- 05- 17].https:∥www.thenews.com.pk/print/83322- Mamnoon- first- president- to- deliver- speech- in- Urdu- abroad.

[10]Associated Press of Pakistan. President delivered speech in Urdu at Wuzhen Internet Conference[EB/OL].(2015- 12- 19 )[2016- 05- 17]. http:∥www.app.com.pk/president- delivered- speech- in- urdu- at- wuzhen- internet- conference/.

[11]The Express Tribune. Every country should govern its own internet: China’s Xi[EB/OL].(2015- 12- 16)[2016- 05- 17]. http:∥tribune.com.pk/story/1010928/every- country- should- govern- its- own- internet- chinas- xi/.

[12]The Express Tribune. China internet censorship hurts European businesses: survey[EB/OL].(2015- 02- 12)[2016- 05- 17]. http:∥tribune.com.pk/story/837462/china- internet- censorship- hurts- european- businesses- survey/.

[13]The Express Tribune. China cuts mobile service of Xinjiang residents evading internet filters[EB/OL].(2015- 11- 25)[2016- 05- 17]. http:∥tribune.com.pk/story/998021/china- cuts- mobile- service- of- xinjiang- residents- evading- internet- filters/.

[14]Pakistan Today. At least 18 dead in attack in China’s Xinjiang[EB/OL].(2015- 06- 24)[2016- 05- 18]. http:∥www.pakistantoday.com.pk/2015/06/24/foreign/at- least- 18- dead- in- attack- in- chinas- xinjiang/.

[15]Dawn. China confirms deadly Xinjiang attack, says suspects killed[EB/OL].(2015- 11- 20)[2017- 12- 13]. https:∥www.dawn.com/news/1221009/.

[16]Dawn. China pushes Uighurs to give up fasting in Ramzan[EB/OL].(2015- 06- 16)[2017- 12- 13]. https:∥www.dawn.com/news/1188557/.

[17]Propakistani. China passes controversial counter- terrorism law, wants access to encryption keys[EB/OL].(2015- 12- 29)[2017- 12- 13]. https:∥propakistani.pk/2015/12/29/china- passes- controversial- counter- terrorism- law- wants- access- to- encryption- keys/.

[18]Daily Pakistan. China “expels” French journalist for supporting Uighur community[EB/OL].(2015- 12- 26)[2016- 05- 18]. https:∥en.dailypakistan.com.pk/world/china- expels- french- journalist- for- supporting- uighur- community/.

[19]The News International. China and Taiwan presidents to meet after 66 years[EB/OL].(2015- 11- 05 )[2016- 05- 19]. https:∥www.thenews.com.pk/print/71523- china- and- taiwan- presidents- to- meet- after- 66- years.

[20]The Express Tribune. China weighs in[EB/OL].(2015- 11- 07)[2016- 05- 19]. http:∥tribune.com.pk/story/987030/china- weighs- in/.

[21]Daily Pakistan. Taiwan elects first female president Tsai Ing- wen[EB/OL].(2016- 01- 16)[2016- 05- 19]. https:∥en.dailypakistan.com.pk/world/taiwan- elects- first- female- president- tsai- ing- wen/.

[22]The Express Tribune. Tsai Ing- wen becomes Taiwan president in landslide victory[EB/OL].(2016- 01- 16)[2016- 05- 19]. http:∥tribune.com.pk/story/1028539/tsai- ing- wen- becomes- taiwan- president- in- landslide- victory/.

[23]Dispatch News Desk. CPEC can act as bulwark against forces of terrorism, extremism: Sartaj[EB/OL].(2016- 01- 15)[2016- 05- 19]. http:∥www.dnd.com.pk/cpec- can- act- as- bulwark- against- forces- of- terrorism- extremism- sartaj/104420.

猜你喜欢
中巴巴基斯坦一带一路
3300万巴基斯坦人受灾
你偷走了我的心
——中巴建交七十周年主题推广曲
Message from TCL Pakistan CEO Sunny Yang
中巴纺织贸易投资新方向
中巴建交
中国在巴基斯坦海外利益的维护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