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成都乡村旅游升级版
——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为例

2018-03-21 02:04王胡林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龙泉山莫干山森林公园

王胡林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四川 成都 610000)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山脉,规划面积1275km2,属于超大型市郊城市森林公园,涉及金堂、龙泉驿、简阳、青白江、高新区、天府新区等6个区(市)县。根据《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旅游专项规划》(初稿)披露,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在旅游上将着力发展山地生态休闲度假产品,创新打造新业态、新模式旅游产品,集中营造“天府慢生活”和“蓉式休闲”氛围,最终打造成为集“山地运动、山水度假、城市休闲”于一体的中国首个城市中央大型生态休闲公园、国际知名的全景山地休闲旅游目的地,并计划重点建设大云顶康养生态度假区、五洛文创休闲旅游带、天府生态博览园、国际IP主题乐园等4个引擎旅游项目、10个主题小镇、8个特色项目、9个新兴项目。

1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乡村旅游情况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2016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总游客1887.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16.86亿元,游客数量在全市占比为9.4%,但旅游收入占比仅为0.7%,人均消费仅为89元/人,主要原因为龙泉山区域主要以古镇和赏花品果传统乡村一日游为主,游客过夜率很低,且缺乏其他游乐方式,传统的乡村旅游迫切需要转型升级。

根据《成都市关于加快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实施意见》,今后5年成都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由单一休闲向深度体验转变、由简单粗放向精细品质转变、由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推动乡村旅游特色化、文创化、品牌化、连片化发展。通过5年时间,将成都打造成为“乡村田园秀丽、民俗风情多姿、生态五彩斑斓、功能现代时尚”的世界乡村旅游目的地,使乡村旅游成为成都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和新的增长点。

2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形态

2.1 法国乡村旅游

国外乡村旅游起源于法国,并在19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农户+企业+政府”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即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参与项目规划、提供资金支持、加强从业者培训、进行监督管理与行政干预等手段,在旅游发展初期进行带动,引导和支持乡村旅游发展,随着发展逐步成熟,充分发挥社区行业协会、企业等作用,以农户作为旅游主体自主经营。

法国等西方国家的乡村旅游,在文化保护上,寻求传统文化复兴,划出乡村旅游缓冲区,兼顾城乡和谐发展。在产品开发商,形成了观光型乡村旅游、休闲乡村旅游、文化型乡村旅游等类型多样、特色各异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在管理体系上,建立了较为成熟的旅游管理标准和评价体系。

2.2 浙江乡村旅游

2.2.1 莫干山特色民宿旅游基本情况 莫干山民宿地处浙江省德清县,是国内高端精品民宿品牌的代言人。莫干山典型的知名民宿(度假酒店)裸心谷、西溪花间堂、西坡山乡等大多都迎合了当下远离都市的自然风,营造乡村山野文化、庄园文化,保留老建筑特色,追求自然舒适和静谧温暖,自然又不造作,让人有家的归宿感,但都又各具特色,自成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民宿密集度高、中高端民宿占比大、吸引市外投资较多、配套服务设施较好、品牌效应扩张对周边带动明显等。2016年,媒体报道了莫干山的民宿“奇迹”,把“德清模式”树为一个典型。

莫干山民宿旅游有如下特点:一是品牌效应积聚。高端民宿“西坡山乡度假”“裸心谷”等开张营业和媒体跟风报道,为莫干山民宿品牌的知名度带来无限广告效应。二是基础优势明显。莫干山位于长三角的中心地带,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众多的历史名人、历史遗迹为莫干山提供了文化基因,丰富和提升了乡村旅游品质。三是政府大力扶持。一系列可操作性并不断改进的民宿管理方法制度、宽松的政策、配套设施建设、成立民宿协会等为莫干山民宿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莫干山没有朝城市化的模本飞奔,而是有效地连接了城市需求和乡土资源,呈现了一副更具生机的乡野面貌。

2.2.2 桐庐美丽乡村旅游 杭州市桐庐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处于西湖—富春江—新安江—黄山国家旅游线路的中心区位,呈“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貌特征,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传世之作《富春山居图》中80%的实景地处桐庐。优越的地理位置,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丰富的客源都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和条件,主打的乡村旅游是江南古村落群、横村阳山畈、畲乡山寨、富春江芦茨湾等,突出走进自然、感受自然,体验农家生活的重点。

桐庐乡村旅游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群众参与模式,由政府将重点乡村旅游资源纳入旅游业总体发展布局,予以重点保护、重点建设,并主导出台了特色小镇政策和编制了乡村旅游规划,鼓励当地群众就自身资源开发民宿、农家乐、体验园等,丰富了乡村旅游业态,打造全域乡村旅游。

3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3.1 赏花采果旅游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是成都平原重要物产基地,水果、畜牧业养殖、食用菌等是区内特色产业,拥有16项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还有油橄榄、简阳樱桃、石榴、生姜、巨峰葡萄、柏合草编等农特产品正在申报,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绝佳优势。据统计,仅桃花故里景区的桃花节、枇杷节,每年就接待游客230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2亿元。

但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生态基础薄弱,境内森林覆盖率仅为54.1%,生态功能有待进一步恢复;二是旅游业态低端,以群众自发性开发为主,组织散乱;三是农产品产业相对分散,缺乏统一的包装和营销,总体知名度较低;四是产旅融合不够,缺乏旅游景观路线和特色旅游体验项目。

3.2 湖光山色旅游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区内拥有三岔湖、龙泉湖、翠屏湖以及丹景山等生态好、景色美的特色景点,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其中三岔湖是四川省第2大湖泊,有27km2水域、113个岛屿和165个半岛,属湖泊型和山地型复合旅游区。龙泉湖湖内有岛屿14个,半岛12个,湖岸线长54km,14个形态各异的岛屿和湖尾“十里长峡”自成山重水秀、“人间瑶池”的优美风韵,景区以桃花为内容形成了山、水、植被融于一体的宜人自然景观,以“小桃源”“西川绝景”著称。

但目前存在农家乐泛滥经营导致水体资源受到污染,生态恶化;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缺乏,服务中心、标示标牌、环卫设施、医疗设施等必备的游客服务设施不完善;旅游营销不足,缺乏国内国际知名度。

4 对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4.1 科学规划、规模经营,打造龙泉山乡村旅游品牌

由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对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乡村旅游进行统一规划和开发。发布龙泉山乡村旅游标识,认真包装策划,开发休闲度假旅游、文化创意旅游、实景体验旅游、田园观光旅游、体育健康旅游、民俗文化鉴赏的特色产品,实现区内各个项目错位发展、连片联动发展,提高龙泉山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持续竞争力。

4.2 注重挖掘文化内涵

文化是重要的资源禀赋,在观光休闲中增加文化和人文价值,是乡村旅游不断创新发展模式的不竭动力,应不断进行挖掘和融合。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现有人文资源592处(表1),如洛带古镇的客家文化、五凤溪古镇的哲学文化、石经寺的佛文化、花果山桃花故里的诗歌文化、古驿文化等,改变单一的农业生产为吸引市民体验、休闲的文化活动,使文化产业与农业产业相得益彰,以文化支撑产业,以品牌塑造形象,不断推出和延伸新的品牌项目,使其接连不断的萌发出新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表1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人文资源数量表

4.3 推动“旅游+产品”融合发展

树立“旅游市场+商品市场”双重市场的发展理念。将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作为龙泉山乡村旅游发展的特色,发挥龙泉山优越的生态环境、山水融合的自然地理、丰富的文化资源条件,积极创造更多具有天府文化特色的乡村文创产品。龙泉山现有16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通过发掘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内其他的特色商品,如油橄榄、简阳樱桃、石榴、生姜、巨峰葡萄、柏合草编等农特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不断拓展龙泉山“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的数量,形成品种多样、实用性强的特色商品体系。

4.4 发挥政府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作用

乡村旅游不是景区旅游,没有大型的投资主体,且乡村旅游与农业相伴共生,打造精品观光农业示范点和旅游农家乐,需要政府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并积极引导农村集体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企业。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和属地政府应围绕发展思路、政策导向、设施建设、市场推介、人才资源建设、资金投入等诸多方面给予支持,尤其在生态移民和规划搬迁中,要进行有效引导,对于留置的农地、林地,要通过集体经营或统一租赁方式让农民获得收益,并在此过程中将农民有序转为市民,真正把龙泉山打造成市民休憩的城市绿心。

[1]何景明.中外乡村旅游研究:对比、反思与展望[J].农村经济,2005,15(1).

[2]郑群明,钟林生.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旅游学刊,2004,19(4).

[3]马勇,赵蕾,宋鸿等.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J].经济地理,2007,27(2).

猜你喜欢
龙泉山莫干山森林公园
莫干山
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山脉植树造林技术
武汉龙泉山历代隐士生活状态与共性特征
来野·莫干山民宿
龙泉山瓦斯赋存控制因素及综合评价方法
徒步莫干山
森林公园游记
Mount Mogan and Some Foreigners
龙泉山旅游环线三标段彭家沟桥首片箱梁架设完成
龙架山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