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的负效应及规避策略

2018-03-22 11:49赖荣生
考试周刊 2018年28期
关键词:激励性教育理念小学语文

摘 要:赏识教育等新的教育理念在被大多数教育学者所认同的今天,课堂的激励性教育逐渐成为小学教师常用的一种课堂教学、管理手段。合理的课堂激励性评价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小学生的身心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的激励性评价在认识上、使用上的存在偏差,就会导致其对学生产生激励性评价依赖、破坏学习动机等一系列负效应,也使学生不能正确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程度。倘若教师轻视或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弱化其负效应,长此以久,就会潜移默化地制约着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激励性评价反而会给教学带来严重的灾难。这就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对课堂激励性评价的负效应的表现、成因及规避策略开展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励性;教育理念

一、 激励性评价存在的问题

1. 激励性评价的认识。激励性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课堂管理,而对学生的某些特定表现所实施的、蕴含肯定和赞扬意义的评价。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对学生的评价不及时、不恰当,没有从教学本身、学生心理特征、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激励等缺点。这就让我们的教学存在盲目性。艺术的评价可让孩子在评价中和谐发展、快乐成长,但有的教师盲目评价、不恰当评价、不结合学生性格評价,没有把握好激励与批评的尺度,导致在教学中激励性评价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有的甚至起反作用。

2. 课堂激励性评价存在的问题。我通过激励性评价的课题研究入手,查找当前语文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评价形式过于单调、机械,课堂评价的常用手段是语言,这一点是无疑的。但教师不能仅限于语言评价、鼓掌表扬,忽视其他手段的运用。如果在一堂语文课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淡如水、毫无表情,甚至按部就班。那么,对这样的课堂进行评价,只能说是机械的,甚至是麻木的,更谈不上这是一种对学生的欣赏和尊重。就拿夸奖来说,如果教师不经思考,随意地夸奖学生,那么,这种夸奖的效果可能不佳,不但不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价值导向,相反,这样可能因教师随意让学生形成浅尝辄止,甚至消极的学习态度。事实上,很多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看法都具有敏锐的火花,只是由于受到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思维能力的限制,有时的回答让人感觉很幼稚。这个时候,教师激励性的表态,往往决定了这小小的火花是否能激发出同学们满腔的创新热情。有的教师进行激励性评价过于机械和单调,没有真情实感,不但在精神上没有让学生得到支持,而且在情感上也没得到他们的共鸣。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做到客观评价,即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评价,恰如其分,既不能伤害其自尊,又能适时指出其不足,促使学生能扬长避短,发挥其特长,从而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第二、评价没有恰如其分正如一味地惩罚不可取一样,一味地夸奖学生同样弊大于利,表扬激励性评价也应讲究“度”,千万不可滥用,这样的评价过于泛化。教师在课堂上应把握好评价的“度”,才能发挥出评价的激励性和导向功能。优秀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方面要做到及时,另一方面更要做到恰如其分,准确把握好“度”。但有的教师由于思想意识存在偏差,认为只要对学生肯定了、表扬了、激励性评价了,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甚至认为课堂上应该大张旗鼓地表扬激励性评价,否则就不符合新的教育理念。导致的结果是,在课堂上总是叫“好”声一片,也不考虑到学生的思考有没有到位,实际上有的学生回答还不够到位,有的教师便盲目地加以表扬。有的教师对即使是很简单的、无须思考的问题,也给学生极高的评价,成为一种无原则的赏识。例如,在听一堂五年级的语文时,一名学生仅仅写对了一个基本的生字,教师便对他大加称赞和表扬,这样的激励性评价显然泛化,丧失了应有的价值;同时,对学生而言,也会让学生“迷失自我”。过多的夸奖有时会导致学生迷恋夸奖,这也对学生的发展没有益处,因为过多的夸奖会让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使激励性评价失去了应有的作用,起不到鼓励的作用。

第三、评价中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评价学生的优点和错误,教师不但要做到及时发现、纠正,同时也要把握好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人都能发现自己无限的潜力。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于是有的教师便不管学生的表现如何,一味给予表扬,没有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差异进行“差别”对待。例如,一些教师总是戴着“有色眼镜”,他们常常只重视对尖子生的赞扬和肯定,却很少对后进生有认可态度,不能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尖子生和后进生,在评价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用公正的眼睛和宽容的心态去对待班里每一名学生,没有努力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正确公正地评价学生。

第四、评价缺少辩证观点,批评和表扬是教师日常教育的常用方法,说服教育主要是通过批评来完成的。怎样批评,怎样表扬,才能达到预期教育目的?许多教师知之甚少。所以,批评成了恐吓,成了挖苦,成了教师发泄不满的方式。学生从教师批评中体验不到关爱,也得不到教益。因此,在评价中要树立辩证观点,一是在表扬中指出其不足。二是在批评中善于发现其优点。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学生有错误时,教师在不得不指出的情况下,要合理地提出批评,应当在批评中发现其一些可以肯定的地方,从而不会使学生因批评而导致自信心下降。

二、 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的负效应的规避策略

1. 尊重个性差异。激励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使学生们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要积极创设表现的机会,给予及时、恰当、富有激励性的评价,给学生带来的成就感、满足感、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

2. 把握激励性评价的时机。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是一种瞬时评价,因此时机的把握显得十分重要,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课堂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当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结果等方面取得点滴进步时。在教授《凡卡》一课时,同学们都被凡卡的悲惨遭遇所打动,心中愤愤不平。当课程进行到“说一说,假如你是凡卡,你会怎么做”这一部分时,同学们都义愤填膺纷纷道“宰了老板的小崽子,同归于尽”“半夜出逃”“与老板拼个鱼死网破”等等。由于现在的学生对于课文中的生活实际没有感同身受的认识,所以当第一个学生小心翼翼地举起手的时候,我首先向他投去了一个信任的眼神,之后用手势给了学生一个可以站起来回答问题的信息,当学生用极小的声音回答出“凡卡可以留下来,努力学做鞋的手艺,等到可以自己独立的时候再想办法走啊”后,用很紧张很小心的眼神看着我,等待着我对他的答案的肯定或否定。抓住这一契机,笔者用热情而又极其夸张的口气说:“我听出了你的回答中有越王勾践那般的容忍与智慧,你的回答不但开拓了我的思路,更为同学们拓宽了想象的空间。”简短的评价使那位同学满脸自豪地坐到了座位上,也正是这简短的评价带来了同学们争先回答问题的活跃课堂,就这样,学生在热烈而有序的教学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3. 教师评价多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意味着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评价也应具有多样性,一方面评价的内容应多样化,以便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激励全体参与;另一方面就是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让学生具有新鲜感,如真诚的赞扬与肯定、热情的鼓励、关注的眼神、由衷地竖起大拇指、慈爱的抚摸……在课堂教学中我还准备了更为直观的激励手段——表扬信。用若干精美小卡片写成的诸如“朗诵小明星”“听写小状元”“作文小能手”等。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使课堂评价客观而全面,从而实现多元主体的激励作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提高课堂效率,创建高效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学生自信,最终能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激励性评价本身并无对错,人们关注的焦点不是“用不用”或者“多与少”的问题,而是“如何认识、如何用”的问题。对课堂激励性评价,我们应该持肯定的态度,通过合理使用并及时补偿,有效地弱化和规避课堂激励性评价对小学生可能造成的负效应。

作者简介:

赖荣生,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激励性教育理念小学语文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小学习作教学激励性评价的运用策略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