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8-03-22 12:55陈静
魅力中国 2018年43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陈静

摘要:化學是初中必学科目,其教学实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化学教学也迎来新变革,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学目标不再单一地指向成绩。本文对核心素养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核心素养是教育领域的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是教育工作者要面对的挑战。化学学科具有特殊性,不但知识较为抽象,还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和应用性。初中是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的时期,初中化学老师要注重学科素养的培育,促进学生化学思维和能力的养成。

一、核心素养的概述

国家教育部的最新研究成果,明确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内容: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具体表现为六大素养:人文底蕴、健康发展、科学精神、实践创新、学会学习、社会担当[1]。学科素养是学生学习某一学科之后形成的具体的核心素养。同理,化学核心素养就是核心素养在化学学科中的具体化。在化学素养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所必须的关键素养,这就是化学核心素养。

二、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

尽管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但部分中学的化学教学仍旧固守传统,缺乏创新性的教学理念。这种情况下,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都缺乏对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视,未能做到在初中课堂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的创新意识不强,就难以对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进行改变,从而使化学课堂效率受到限制,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不到培育。

(二)教学方法单一

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禁锢,有些中学教师摆脱不了教学习惯,难以实现教学水平的突破。教师缺乏相应的培训,使得在培养化学学科素养缺乏教学实战经验,学科素养理念引入课堂的时间滞后[2]。教师自身经验的缺乏,导致教学方法的选择较为单一,多为口授式教学,教学中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活动难以开展。

(三)学生积极性不高

化学学科知识系统是十分庞杂的,教学时间也是有限的,由于初中生数量较多,班容量较大,老师往往以知识讲解为主,缺乏有针对性的核心素养培养计划。同时,化学教学的应用性没有得到体现,实验课程较少,学生的实践机会有限,化学课堂不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较低。

(四)教学评价机制不合理

由于学生成绩、升学率是影响学校声誉的核心因素,很多学校的教学和培育存在功利化特征,往往以学生的成绩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导致教学目标停留在解题上,学生的核心素养没有得到培育,能力和思维都有所欠缺。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

(一)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的培养

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化学教学的基础目标。学生首先要掌握知识,提升知识底蕴,进而在综合素质方面提高。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要注意条理性和深入性,构建知识系统,使学生全面的了解知识构架,避免遗漏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教学,优化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例如在讲授金属与金属材料的知识时,可以导入类似下图的思维导图,使学生更清晰的了解该章节要把握的内容。

(二)科学方法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针对初中生的心里规律和化学学科特点,组织进行科学合理的趣味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好办法。趣味实验能够让学生在直观的体验中,强化理解,探索化学现象的变化规律,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起探究精神和能力。教师要让学生从化学实验的现象入手,了解其原理,自主探究,掌握变化规律[3]。以氧气制取实验为例,教师不要将材料整备齐全,让学生自行检查缺少的物品;实验中,尽量不要干预,让学生自主整理实验流程,按规范和标准进行实验,记录过程,得出结论。

(三)化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情景教学,强化迁移训练。在学科素养视角下,化学教学要将教学重心偏向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运用情景素材创造不同的教学环境,设计真实的情景,使化学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将知识和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提高判断能力和发散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技能。

2.分组合作学习,增加课堂互动。互动教学能改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度。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组成队伍,设置一个主题,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大胆猜想并加以验证,在全班开展结果分享与讨论。互动学习可以强化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的过程,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可以实现学生的相互配合,培养团队精神,培育化学学科素养。

3.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现代化教学。传统的板书讲解致使学生兴致不高,枯燥乏味的抽象理论难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因而,化学教学要培养学科素养就要创新方法,实现教学的现代会。化学教学可以利用功能繁多的现代科技,借助多媒体,实现文字、图像、声音的多重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制作微课,将化学重难点知识浓缩成视频,便于学生反复学习。

(四)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化学教学要注重归纳总结,将容易被忽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强调,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及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化学教学实践取得更好的效果。另外,要完善科学的考评机制,在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让教师提升教学的严谨性,让学生培养起端正的学习态度。

结束语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不但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能提高课堂质量,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更有实际意义。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避免盲目,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特点有计划的去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燕子. 基于核心素养学生证据推理能力的培养初探 ——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为例[J]. 文理导航, 2017(17):42-42

[2]王文.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 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 2017(9):49-49

[3]黄瑾.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探索[J]. 文理导航, 2017(26):79-79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探讨游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