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策略

2018-03-23 10:58张瑞凤
考试周刊 2018年3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对策

摘要:随着逐渐深入的新课程改革,教育对于人的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教育需要在学生核心素养上聚焦,在素质教育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息息相关。对于教育规划来讲,需要落实在人的培养上,本文对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策略进行了探究,旨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推动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劳动与技术教育;对策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在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与技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中,和信息技术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研究性学习一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重要学习领域之一。在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过程中,应坚持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原则,将过去传统的旧观念摒弃。以全新的教育策略和新型的教学理念,驾驭劳动与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 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需要具备的一种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能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更好的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核心学素养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的特征,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具体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既社会参与、自主发展和文化基础。包括实践创新、责任担当和人文底蕴等六大素养。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指定领域之一,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其实践性极强,倡导的是“做中学”和“学中做”。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能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使学生充分体验劳动的快乐,进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二、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

1. 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目标准确把握

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综合实践活动担负的主要职责,就是承担教育规划课程的总体目标的一部分任务。其目标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同时获得直接的劳动体验,其主要特征为操作性学习。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劳动教育是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重点是磨炼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进而对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未来社会成员的基本素养教育,就是技术教育,能发展人的思维,激发人的潜能。劳动与技术教育具有内在的综合特征,属于跨学科的学习领域。它通过对艺术、数学、语文等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对将来社会发展需求更好的适应。现实生活中,会随时发生各类生活事件。为此,劳动与技术教育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教师还需要抓住教学的切入点,把握好时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的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回归生活”。而在选择教学内容方面,需要与学生的生活规律相符。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經验的基础上,对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进行合理安排。经过实践证实,同学们都乐于接受这种教学思路。同时这种方式,也与学生的生活规律相符,学生们更乐于学习。

2. 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

首先,兴趣是学生认知需求的情绪表现,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教师应对教学方法精心设计。目前,有很多方法导入新课。如游戏法、谜语法和成果展示法等。针对每节课的具体内容,教师需要对不同的方式实施。例如,在《双锥体模型》这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实物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认真观察大型教具。学生就会发现,原来的思维方式和现实状态具有一定的冲突。而学生在实践制作时,带着疑问进行,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能主动探索知识的奥妙,同时也能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其次,对劳技教学环境进行优化。作为一门具有极强操作性和实践性的活动,学生对于劳动技术课的基本操作要领,必须要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掌握,以此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了更好的满足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需求,学校可设立劳技专用教室,对各种教学器材设备进行完善。将学生劳动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的同时,对学生劳动技能进行培养。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更加珍惜劳动成果。

3. 加强劳技学法指导,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学生是主体。通过开展教学实践,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的品质。首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材的需求出发,对学生学习方法给予科学的指导。使他们能够取长补短,互相协作,通过对协作环境的创建,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其次,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小组的形式开展。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个人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彼此间的关系,都在发生变化。教师应给予科学的指导,让学生对劳动技巧协调动作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综合素养。同时,对劳技教学成果进行体验。在劳技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成果展示。通过展评学生的作品,既可以对教学效果的好坏进行检验,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对成功的快乐充分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教师可采用集体展评、小组互评等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并且,采用多元化的展示方式。在教师的展示橱里放置班级评选出的最佳作品,或拍摄有特色的作品,为留作永远的纪念,将其打印成稿。期末,在每个同学的成长记录册上粘贴,通过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对劳动创作的快乐充分体验,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升华了劳动技术感情,培养了核心素养。

4. 对教学内容科学选择,凸显劳动与技术教育独特功能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四大指定性领域之一,就是劳动与技术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科学的内容体系,以劳动与技术教育领域作为一个突破口,将其独特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就是课外延伸。为此,为了使学生持续保持兴趣,教师可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

首先,对有趣的技术实践作业进行布置。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作业。为了不断探索最优化的教学路径,教师必须要优化作业模式。劳动技术与语、数、外的作业不同,它和其他学科的联系非常密切,能使学生对一定的课外信息进行获取。例如:五年级关于废旧电池的回收,以及四年级关于纸张的来源这两堂课的教学中,都是让学生与自然课所学知识相结合,进行深入探究。在让学生将回收的信息资源制作成小海报,并对此次调查成果进行汇总。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以此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出来。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技术竞赛。为了更好的检验学生所学技能和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教师可组织与实施相关竞赛,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弯折一笔画铁丝作品的比赛,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通过比速度、比质量等方式,将学生参与比赛的兴趣激发出来,同时能更好的巩固所掌握的技能。

三、 结论

劳动与技术教育倡导“回归生活和社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以人为本思想。通过开展课内外教学,建立社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在核心素养下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应有组织的选择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坚持“从能够做的地方开始”,深化劳动与技术教育,以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喻艳霞.加强中学生劳动技术教育探索[J].文学教育(中),2011(10).

[2]周佳君.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03).

[3]伍小青,李慧芳.论农村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6(08).

[4]刘姝弘.开启信息技术教育新航向[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22.

[5]刘华.普通高中推行生涯技术教育的瓶颈及其突破——基于中美生涯技术教育比较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5,10.

[6]魏永.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方法[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5,12.

作者简介:

张瑞凤,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池店镇东山小学。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