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建构知识网络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8-03-26 04:36许志宁
新课程(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时序轴线

许志宁

(福建省大田五中,福建 三明)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了它就更容易理解、记忆学科的内容,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现行以模块体例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范围广、内容多、时间跨度大,看似“支离破碎”,这无疑是学生认知历史的最大障碍。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就尤为重要。在此,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建构历史知识网络的几种常用方法。

一、运用时间轴线法,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体系

俗话说:“历史一条线,地理一张图。”掌握历史时序性是学生学好历史的基础。然而,学生存在历史时序时差,时空概念模糊不清,很难形成完整的通史概念。时间轴线法是建构历史知识网络的一种有效方法:

运用这样的时间轴线,简约地勾勒出历史发展的轨迹,直观地展现历史进程的全貌,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时空概念,增强学生历史事件的时序性,有效培养学生的通史思维能力。

二、运用概念突破法,建构历史知识网络

历史概念是构建知识网络的基本要素。概念突破法即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分析,辅之以大小括号等一定的符号,建构知识结构体系,“新文化运动”一节知识结构如下:

利用知识网络突破历史概念,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重要历史概念的全面理解,同时正是建立在对一个个历史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最终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构成完整的知识立体之树。

三、运用列表法,建构历史知识网络

“儒家思想的演变”涉及人物众多,思想纷繁复杂,容易产生混淆,可运用列表法建构知识网络。

通过列表法,既有利于学生把握儒学的演变历程,而且便于记忆纷繁众多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由于脉络清晰,学生也就由孤立的学、僵硬的记,走向了联系的学、理解的记,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四、运用数字法,构建历史知识网络

所谓“数字法”,就是将所学的专题知识,运用简单的数字加以归纳总结,形成一个简约的、明了的知识网络体系,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为例,运用数字法归纳如下:

这样的知识结构,不仅起到“撒开一张网,提起一条线”的功效,使学生学习起来有居高临下、登高鸟瞰之感,克服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保持。

总之,知识网络教学法,以其简约化、直观化、系统化的特点,及其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重大的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功能,使其在历史教学中,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以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知识网络法的功效,以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时序轴线
清明
曲轴线工件划伤问题改进研究
空铁联运+城市轴线,广州北“珠江新城”崛起!
大咖妙语论道!于轴线之上开启广州城央最宜居的大未来!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圆柱轴线相交相贯线解析性质分析
基于不同建设时序的地铁互联互通方案分析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基于FPGA 的时序信号光纤传输系统
区块链和比特币相关主题的知识结构分析:共被引和耦合聚类分析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