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多媒体的灵活应用

2018-03-26 15:41
成功 2018年2期
关键词:课件笔者多媒体

孙 思

河南测绘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多媒体视频教学的优势

首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使用多媒体视频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一般会在备课过程中把教学课件准备好,在上课时直接根据课件讲课可以节省板书时间,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接受到更多知识。当然,教师的课件中不仅有课堂知识,还会有课外与之相关的拓展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这门课程,开阔学生的眼界。课件中也会有与各个章节相关的网址、书籍、链接等等,有助于提高学生课下学习的效率。而在教师学生的教学群里,教师也会将课件放到群里,让学生随时下载,自主预习复习,在校园网络课程中也会有这门课的存在,课件在网络平台上可以循环、倒退播放。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学其所学。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多媒体视频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这门课程,具体化深入学习。众所周知,思想政治领域的教材是非常抽象的,因为它们表达了马列主义的理念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而思想又往往是难以理解的部分。大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会很吃力。但多媒体视频教学可以改善这种问题,让人们在具体中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很多学生在观看视频课后会更加深入了解教师所讲的爱国主义等等。另外,很多学生会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单调乏味,因而产生厌听情绪,但是,视频课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多媒体的灵活应用

(一)把控视频选择原则

多媒体教学视频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虽然是视频教学,但其目的和归宿仍是教授学生知识。因此,教师需要要选择视频时要契合所讲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通过视频这个桥梁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当然视频也要符合学生的思想看法。

比如,笔者在选择教学视频的过程中会根据每一个章节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视频。这门课程的第八章和第七章是对法律问题的描述,而中央电视台的《法律讲堂》是对法律知识的很好阐述,但也应该要根据需要讲明的问题去选择视频素材,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又比如,《感动中国》中有无数感人故事,虽然他们都有各自的教育意义,但并不是所以内容都适用教学的讲解,所以笔者会根据具体详尽的视频切实授课,给学生更好的阐释成果。

教学视频的选择要有现实性。空泛的在“象牙塔”中的理论应该与现实结合,用实际角度讲述更加有意义。因此有现实基础的素材需要被选取。

笔者在准备教学视频的过程中会使用《焦点访谈》、《今日说法》中的事例,因为这两个栏目都立足于平民百姓的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寻求故事连接点,体现深厚的现实意义。栏目中描述的事件大多数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与社会联系紧密,频材料的情节不一定完全是真实的生活写照,因此,笔者在讲解爱国主义等问题时,也会选取其中的部分故事,让学生透过这些事例联想自己,切身体会授课内容。

(二)多样视频应用模式

依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多媒体视频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的应用模式主要分为三种。

“讲授—放映”模式。这个模式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老师讲解、放映视频、老师深入分析和学生讨论、老师根据教材评论的几个步骤。当然教学视频的放映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因为老师已经将抽象的概念进行讲解,接下来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让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内容,在此期间,教师需要正确的引导学生。

笔者在讲述爱国主义这一主题时,以《东京审判》作为视频素材,成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绪和民族认同、国家信仰,但其中也有一些学生的想法过于极端,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过去已经成为历史,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握现在和未来,疏导学生的过于仇日情绪。

“放映—讲授”模式。这种模式的教学过程包括以下方面:老师设计题目让学生讨论,放映视频,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写观后感,老师进行评析。这个模式要充分发挥视频材料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在有关法律课程的讲解中,笔者会先给学生一个《法律讲堂》的案件文字说明,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笔者讲解内容,之后笔者会放映《法律讲堂》。师生共同倾听专业人士的内容阐述,最后让学生写一个观后感及其中学到的道理。下次上课再进行评价和总结。这个模式最主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他们思考问题的新角度。

“穿插”模式。这种模式的教学过程是将老师讲解与视频播放穿插进行。一般模式为:括老师讲述、放映视频、老师讲述、再放视频、老师再讲解,总结升华。这个过程中,老师讲述与视频播放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笔者也曾用过这个模式。仍然以爱国主义为例,笔者首先讲解抽象的与之相关的概念内涵,然后放映一段关于爱国人士钱学森的视频,之后结合视频材料与教材内容进行讲解,然后再放映关于卖国者的视频片段,之后再讲解,从两个视频,正反两个角度讲解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爱国主义,加深印象。

(三)做好视频时间把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是有限的,因此要选择合适的视频,把握时间长度。过长成了“看电影”,过短会让学生了解不深入,因此要根据具体内容选择视频。

笔者在准备爱国主义专题时,找到了很长的一段关于爱国主义的视频,考虑到课堂时间的把控,笔者借助软件只截取了其中一部分较为有代表性的能反映问题的片段,希望让学生对爱国主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一般来说15分钟的视频最为恰当,把控好视频时间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指导,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之一。“基础”课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可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把学习规范和遵守规范结合起来,使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提高实践能力,促进知行统一。但由于课时有限、师资力量不足等多方面原因,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缺乏应有的指导,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实践活动项目的目标和要求,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收到良好的效果。

实践活动指导课件,包括拟实现的能力目标、相关支撑知识、训练方法和步骤、预期成果以及活动范例等内容。课件集文字、图表、视频于一体,具体形象,易于操作。如点击相关支撑知识,学生可了解与项目活动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活动方案、各种表格、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总结、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为开展实践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点击训练方法和步骤,可明确如何组建活动团队、了解活动准备、活动开展及总结各环节的操作方法和流程,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点击活动范例,可看到往届学生的优秀活动方案,活动过程图片、视频和优秀总结报告等,供自己学习参考,也可为自己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强学习的信心。课件相当于活动指导书,学生可随时通过课程网站调取学习,从而解决了因课时不足,老师指导困难的问题,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学生在老师有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既获得了相关的知识,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人际交往、协作能力,每学期形成一批优秀实践活动成果。

结语:

教师单纯的讲解不如视频视听的生动逼真。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带学生走进理论丰富但趣味十足的知识世界,激发学生的思考,转变其思维方式,让学生变成知识的探索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更加需要结合多媒体拓展授课方式,让学生感受该课程开展的重要性,让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不断攀升。

猜你喜欢
课件笔者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