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化变革

2018-03-26 08:25杨雅晴
求知导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杨雅晴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学语文;改革;现代化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课堂教学中信息化变革的必要性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识字教学。在学习一些象形字时,教师可以播放小动画,生动地将汉字由甲骨文演变至今的过程呈现给学生,易于学生理解记忆。教师可以将课本中需要学生记忆的生字放在课件中的“苹果树”上,玩“摘苹果”的小游戏,或者“青蛙跳荷叶”“扎破气球”等活泼有趣的识字游戏,从音、形两方面加深学生的记忆,调动手、口、眼、脑多感官。

(2)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对话过程,可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人机之间创设联系,利用多媒体来交流讨论、创设情境、情感互动,使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1]。在导入环节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具体情境,引发学生兴趣。比如在《咏华山》《月亮湾》《庐山的云雾》这类写景类课文中,我们可以在最开始用PPT呈现出相关景点的照片,让学生领悟自然的美景,再播放适宜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边看着图片,边配乐朗诵,渲染气氛,体悟文章主旨。信息技术通过特有的图像、动画、色彩、声音等方式给小学生极大的刺激和引诱,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想象,通过渲染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2]。

(3)写作教学。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低年级的“写话”,还是高年级的“习作”,都要求学生能对事物进行细微观察、有丰富的素材积累以及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而信息化技术能够促进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进步。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有关写作话题的视频、图片,学生通过对写作对象色、音、形的细致观察,能够很快抓住“事物”的特点,做到心中“有话可说”。通过多媒介阅读、浏览网页,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素材是写作的基础,而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通过阅读优秀诗歌散文、时事新闻热点,学生不仅能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还能得到语感的锻炼和提升。

2.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突破重难点,寓教于乐。比如运用游戏、播放小动画,演示汉字的演变,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识记汉字音、形,破解枯燥的学习难题。在学习课文《北大荒的秋天》时,教师可以出示秋天五彩斑斓的图片,让学生领悟天空的美、小河的清澈、鱼儿的生机,提高审美情趣;还可以播放一段丰收时的视频,体会在丰收季节劳动人民的喜悦与兴奋。通过信息技术的展示,让学生通过感受自然美、景物美,来体会生活美、劳动美、情感美,突破教学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

二、应当注意的问题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课堂中信息化的变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创设教学情境,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动语文学习的个性化趋势。但是,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也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创造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教师在选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能力的素材进行教学,否则将会导致教学与实际情况脱节,信息技术的使用会失去它最初的意义。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也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信息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要让花哨的表面功夫遮蔽教学的本质,本末倒置。

2.权衡利弊,适度使用

現代化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但这并不意味着多媒体课件是上课的必须手段。有些教师在课件出现问题的时候,惊慌失措,无法将教学进行下去,这是一种错误的行为。信息技术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教师要正确处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关系,权衡利弊,适度使用,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满 静.课件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1): 243.

[2]任桂林.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10): 33-34.

猜你喜欢
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