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识字,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2018-03-27 02:37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黄联治
学苑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字形助学识字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 黄联治

在语文教学中汉字教学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汉字是学生识字的主要对象,作为一种历史文字,汉字将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进程蕴含在了其中。但是,在长时间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将汉字和汉字文化之间的联系隔断了,只是单纯地在现阶段的语境中识字,对汉字体现的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的作用、汉字中渗透的智慧灵感,以及汉字中蕴含的汉民族思维方式较为忽视,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只是进行纯工具的教学。学生只知道有这个字,但是并不了解这个字的义、形和字音之间的关系,很难真正认识该字。

所以,在识字教学的时候,教师对汉字学进行有效、恰当的运用,和汉字的特点以及性质相结合,严格按照汉字构型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科学、系统地学习汉字,采用有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汉字义、形、音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从而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得到调动,以此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从而让学生运用字理自主识字的能力得到培养,将其识字能力有效提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借助图画,发现字理

在汉字当中有很多字都是和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相结合而描绘出来的,此类汉字又被叫作“象形字”。作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汉字,象形字的直观性和独特性尤为鲜明。教师可以和字形的特点相结合,对代表性较强的图画进行选择,引导学生对图画和汉字之间的关系予以观察,然后再将汉字的原始状态和演变的过程演示给学生看,以此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并加深学生对字形、字义的印象。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并且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很容易就将生字掌握了。

例如小学一年级教材(将课文插图出示出来)

向学生展现明了又清晰的汉字演变过程中,很快就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在对其进行观察的时候切实地感受到,原来汉字的演变经历了从生动形象的图画到简明的古文字,然后再转换成方正又神似的楷体字的过程。学生在识字的时候,借助联想,有机结合抽象的汉字符号和形象的图画,增添了汉字的趣味性,降低了学生的记忆难度,同时又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进行了有效培养。

二、动作表演,再现字理

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和汉字的特点相结合(比如表示动作的字),对活泼形象的演示法予以采用,借助语言体态将动作再现出来,以学生的联想为基础,建立字形和字义,从而使课堂氛围更为活跃,让枯燥的识字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进而加深了学生对汉字字形的印象,逐渐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洞察汉字的能力。

如泉州市冯春燕老师执教《神奇的手》一课,讲授的是“手”在文字的变化。学到“掰”字时,冯老师将一支粉笔拿在手中,对掰断粉笔的动作进行演示。在对这个动作观察后,一位学生兴高采烈地说:“这根粉笔被老师用手分成了两半,而这个字的两边是‘手’,中间是‘分’,因此我们这个字应该念‘bai’,对不对?”老师回答:“你也太厉害了!请大家也做一下这个动作。”然后,学生们都极为兴奋地开始做“掰”的动作。反复的练习,借助对字形和字义之间联系的感悟,这和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相比而言,取得的效果一定会好很多。

我们都知道“拜”字,许多学生在书写时往往右边漏写一横。如何让学生记住这一横呢?冯老师通过板演,分解“拜”字,让学生发现左边和右边的上部分都是“手”的变形,而右边下部分“丅”为“下”的古体。它的意思是:双手相向合并施礼作揖,或下拜。“来,大家双手合十,做做这个动作。注意哦,最后要做出向下及地的样子!”学生做完动作,冯老师趁热打铁:因此我们在写“拜”时,不要少写一横。现在,大家动笔把这个字写两遍……

三、观察实物,解析字理

其实,大部分汉字都是描摹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在学习这类汉字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实物教学法。由于学生在亲身对事物的特点,以及汉字的结构进行了观察后,才可以让他们对生字的记忆更为深刻,并使学生养成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识字的好习惯。例如,在学习“伞”的时候,有一位教师专门带了一把雨伞到课堂上,在教学的时候将雨伞撑开,让学生仔细观察雨伞的形状。很快就有一位学生说:“老师,原来这就是‘伞’字啊,我看到了!‘伞’字和雨伞很像,伞面就是‘伞’字上面的‘人’,伞撑和伞架就是中间的一横和两点,而伞柄则是中间的一竖!”这位学生的话获得了其他同学的赞同。对实物进行观察、解析字理的方法,使学生在识字的时候进行了丰富的联想,学生识字学习开始有机结合生活中的实物,这对学生有效、准确地记字尤为有利。

四、系统识字,认一字识一串

每个汉字都和其他相关的汉字组成了如意符系统、声符系统、部首系统等不同的系统,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在识字教学的时候应以形旁、声旁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在将一个字偏旁的音形义弄懂后,学会举一反三自学生字,掌握大批量的汉字。

案例一:

2015年《福建省小学四年级语文学业质量监测卷》有这样一道题:

这道题考核的正是对“页”的字源理解,它跟什么有关?请看下面的教学案例:

例如厦门集美小学林老师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识字六》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将“顶、颊、额、领”掌握好,他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请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一读新字词(将新词出示在课件中,教师随时对读音进行纠正)。

教师:有很多形声字都藏在这些生字中,请小朋友们找找看,用上记形声字的方法对这些字进行认识。

学生1:我教大家认识“领”。“领”是一个形声字,左边的“令”和“领”的读音有关,右边的“页”可能是和他的字义有关。

教师:让我来帮帮你。(课件出示:“页”)这像什么呀?

学生:像人。

教师:回答正确!这就是我们人的脑袋,这是人的身体,慢慢地它就变样了。(课件按照顺序将“页”的演变过程出示出来)但是它的意思还是一样的,“页”表示什么?

学生:脑袋。

教师:摸一下你们的红领巾是戴在哪里的?(教师指着衣领)这就是我们的领子,想一想“领”和头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领在头下面,脖子的位置。

教师:因此它的偏旁有“页”。然后林老师再将几个带页字旁的字介绍给学生。(在课件上出示光头强并标示出“头顶、额头和脸颊”。)大家都摸一下这些部分,有什么发现?

学生:这些部分都在头上,所以“顶、额、颊”都有页字旁。

在此教学环节中,林老师先是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对字形,甚至方法予以利用,独立识生字,再借助汉字“页”的字形,让学生对其形义的联系有所感知,进而将“领、顶、额、颊”字掌握好,实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也增添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学习的

乐趣。

案例二:

再如《质量监测卷》的另一道题:

这道题考核的正是对“隹”的字源理解,它跟什么有关?我们来看看泉州实验小学赖丽英教师执教的识字课《“鸟”的王国》一课:

师:本学期,老师在“我的个人空间”里建立了“语文助学室”,为同学们语文学习提供了导学单、助学资料等。昨天晚上,你们进入老师的助学室自学了什么?

生:我在助学室内认识了带“鸟”“隹”的很多字。

生:我在助学室里知道‘鸟’字旁的字都和鸟有关。

生:我知道“鸥”也是形声字,因为“区”除了念“qū”外还念“ōu”。

生:我不知道“鹃”“鹤”是不是形声字……

这节课上,赖老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依托教师个人空间助学室,课前引导学生通过视频进行自学,课堂根据学生课前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以学定教,省时高效。

紧接着,针对学生自学情况,赖老师在引导识字“鹃”“鹤”时,充分发挥电子媒体的作用,演示“隺(hè)”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认识会意字“雀”时,赖老师采用部件分析法:“小”+“隹”=,泛指小鸟;而“雁”的字形却抓住大雁的特点来指导识记,课件展示:“厂”为大雁飞行时休息的场所,“亻”为大雁飞行的队形。在拓展环节,老师播放“助学室”的微课《鸟和隹》小片段,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鸟”和“隹”不仅作形旁,还能作声旁的特点……

总而言之,识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教师应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实际生活以及汉字本身的特点相结合,将识字有梯度、有层次地放进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机结合认识事物,使我们的学生在丰富有趣的识字教学活动中,对汉字的乐趣有更加充分的感受,进而对祖国的语言汉字产生强烈的热爱之情。

[1]郭明珍,陈越华.科学识字“适”为先——例谈汉字学理论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6-25.

[2]曾旭晴.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文教资料[J],2017-03-25.

猜你喜欢
字形助学识字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识字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添一笔变个字
关爱·帮扶·助学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
为助学一诺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