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数形结合”时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18-03-28 10:57王正龙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花边小棒数形结合

王正龙

数形结合的实质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用直观的图形表示出来,通过对图形的处理,发挥直观思维对抽象思维的形成所起的支柱作用,揭示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发展学生的思维。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在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数形“嫁接”是化抽象为直观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实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秘诀,如何实现“数形契合”,把握好时机很有讲究,那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

一、当学生理解困难时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曾经提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说是学习数学,倒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低年级学生对于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输入、处理是个难点,特别是部分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更是存在较大困难。这时候,“数形结合”能很好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数学化”,即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学生在创造出自己看得懂的“数学画”的同时,他的头脑中也正在不断地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例如,三年级上册《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中有一题:“妈妈买一条裤子用了28元,买一件上衣的价格是裤子的3倍,妈妈买一套衣服用了多少钱?”这题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解决,但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只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其中用倍比方法解答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于是我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画出了线段图。借助线段图的直观作用,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1+3=4,28×4=112”的意思,根本不需要老师再多加解释。当求第二个问题:“上衣比裤子贵多少钱?”大部分学生就列出了“3-1=2,28×2=56”的算式。就这样,借助一个简单的线段图,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了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倍比方法也就在轻松之中迎刃而解了。

二、当学习枯燥乏味时

在新教材中,这种数学的美处处存在着,就如教材中的各种鲜艳逼真的情境图,一下子就吸引住学生。所以让学生把数学通过图形呈现出来,并及时地进行交流,学生会非常喜欢,从而喜欢上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会得到提高。

如,新教材在三年级下册新增的《平移和旋转》和《轴对称图形》这两单元的内容,更是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的美。在教学“美丽的花边”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好多现实生活中的花边,如衣服花边,板报花边,装潢设计中的花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方法、效果就理解得更清晰了。再要求自己设计两条花边时,那可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课尾,一个念头一闪而过:“这个周末就让学生画美丽的数学画吧!”

周一交来的作业让我有了一份惊喜:学生有的用数字画出小动物;有的画了去商场购物的情景;有的用学过的平面图形拼成蜻蜓、房子、树;还有的画了一个数学小故事;等。那些美丽的作品让我不由不感叹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通过这次的作业,我发现学生学数学的热情高了,做作业的兴趣也高了。

为了帮助学生对加法和乘法的理解,我在教学乘法后设计了这样的一组练习:

14+3 14×3

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来摆一摆,说一说,这两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1:14+3,先摆14根小棒,再摆3根小棒,然后把4根和3根先合在一起,是7根,最后和一捆合一起就是17根。

生2:14×3,先摆14根小棒,再摆14根小棒,再摆14根小棒,合在一起是52根小棒。

师:其他同学听明白了吗?第一个表示14根和3根合起来,而14×3表示3个14根合起来。14+3和14×3是不同的。这样,通过学生自己摆小棒,说算理,进行了清晰的对比,就能很好地避免学生计算中出现此类错误了。

三、当学生思维受阻时

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发展,所以当学生的思维受到阻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议一议。在画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全面、深入地理解问题,并通过与同伴的相互协作,在不断的尝试和选择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从而也丰富了自己的数学思维。

如一年级上册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我前面有7人,后面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练习中,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一个观点:求“一共有多少”就是用加法。所以当他们拿到这一题时,想当然地列出了算式“7+6=13”。教学时,我问了孩子们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我前面有7人,包括“我”吗?后面有6人,包括我吗?这个“我”没有包括到7和6中去,然后让他们讨论如何解决,最后汇报讲解。这样的一个过程下来,只有十几个孩子理解,后来我又讲了两遍,理解的孩子虽然多了一些,可是换了一道类似的题:“从前数起我排在第7个,从后数起我排在第6个。这列队伍一共有几个人?”大部分学生又习惯性地列成“7+6+1=14”。

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呢?我想到了“画一画”这一方法,就提出:“你能用两种不同的图形表示‘我和其他人,把这两列队伍画出来吗?”学生们很快地画好了。汇报时,我让学生把两幅图进行比较,学生在辨析中进一步理解了题目的意思,明白了什么时候“我”是没有数的,什么时候“我”是重复数的。最后我还告诉学生“画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当我们看不懂题目时可以用画画的方法把题目画出来。后来学生再碰到例如排队、间隔等难理解的题时,都能主动地用画画来分析题目的意思。

借助直觀的“形”来理解抽象的“数”,运用“数”与“式”来概括与抽象刻画“形”的特征,直观与抽象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在最合适的时机利用“数形结合”思想,使“数”与“形”统一起来,能顺利、高效地解决问题,完善数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多创造“数”与“形”的完美契合,可以让学生更喜欢数学,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涟水县时码中心小学 江苏 】

猜你喜欢
花边小棒数形结合
棒槌花边:指尖绕出别样韵味
常熟花边的历史及传承发展研究
棒槌花边的传承与发展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一起数小棒
巧移小棒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拉舍尔花边中传统吉祥牡丹纹设计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