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科学教学模式提升儿童科学素养

2018-03-28 10:57董建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科学植物

董建平

21世纪的少年儿童是活泼聪明、善于想象的一代。笔者从事科学教学几年,在教学中,科学课堂上往往有许多同学“突发奇想”,对问题的探究产生强烈的试一试的愿望,但由于受时间、材料的限制,阻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营造更为宽松的实践空间,根据实践活动搞活课堂。在教学中,有些实验可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有些实验可以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在“创新为核心”和“学生主体”观念的指导下,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束缚,树立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利于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有利于更好地启迪思维,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在实践中,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重视科学实践,提高科学素养

理论源于实践,科学实验如果仅仅局限于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教会学生理论知识,有些令人遗憾,所以在多年教学中,我认为科学应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知识、科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地“动手做”,就能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撬棍的学问》一课时,我把学生带到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体验一下杠杆的神奇作用。有了学生的亲身体会,在课堂上气氛很好,同学们都积极动手,大胆发表意见。这样的课为了使学生更透彻地、更灵活地掌握知识,为使他们记忆深刻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去运用它,于是我干脆将学生带到室外,先让学生亲自动手搬一块大石头,再运用杠杆原理用棍撬石头,在事实面前学生对杠杆能省力的原理理解得更深了。接着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起钉锤、剪刀等生产工具进行操作,再让学生说说用力地感受,讲讲其中的道理。在这样自主参与的实验中,学生不仅深刻地领会了杠杆的应用原理,而且理论联系实际,把科学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真正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在科学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实验,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素养,提高综合能力,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打好基础。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科学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取新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内在潜能,把学生真正培養成为发现者、探索者,从而提高科学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质疑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源。科学课堂更要求学生在科学实践过程中愿意质疑,敢于质疑,能够质疑,善于质疑,教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而不是权威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究活动。在课堂中,教师应少些直接提问,多些指导诱问;少些批评斥责,多些鼓励表扬;少些权威专制,多些民主平等;少些直接告诉结果或答案,多些让学生质疑尝试。此外,教师还应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不仅不怕学生质疑,而且为能被学生质疑而高兴,这样才说明我们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取得成功了。作为教师本身自己也认真做到勇于接受学生的质疑,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质疑空间,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他们勇于质疑。如在教五年级《落地生根》一课中探讨“植物是否能够运动”时,有一些学生就植物不会运动的观点向教师质疑:“向日葵不是会转动吗?” “有些植物还会吃动物呢!”“太阳花不是会见了太阳就开花,太阳落山就闭拢吗?”还找来了有关的书本资料给我看。对这种情况,我没有含糊应对,而是在充分查找了相关资料后,向学生认真解释了有关植物的这些现象,并进一步拿动物的运动器官与之对比,才消释了学生的疑问。对于这些敢于向老师质疑的学生,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精神。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质疑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质疑走出教室。这些新疑问出现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够使教学活动无止境地进行下去,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进而成为创造者。

三、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科学的技能,提高科学素养

好的教学应该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科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而这正是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科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地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一次次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爱科学,善于学习,为终身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如教五年级植物的营养繁殖方式一课内容时,书上介绍常用的植物繁殖方法是扦插法、压条法和嫁接法,教材中对每一种方法只作了简单介绍,要真正学会这些方法要让孩子们去实践。我根据我在大学时所学专业爱好,让全班每四个学生为一组,每人组研究一个课题,并要求是“怎样才能使新的植物体成活率高。”课后有的同学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到苗圃考察,有的问父母和亲戚邻居。家里的花盆、盆里的植物枝条成了他们的实验材料。经过一段时间搜集资料和动手实验,我又在课堂上让他们讨论、探究,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引经据典,有的用实物比较,有的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见解各不相同。有的认为植物的营养繁殖要在适宜的季节。有的认为扦插要把茎的上部剪成平的,下部用刀削成斜的,有的认为要适当增加温度、湿度和光照……最后经过归纳、总结得出全体同学认可的结论。

【作者单位:衡东县吴集镇双园完全小学 湖南】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科学植物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