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2018-03-28 10:57朱延军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荷花想象课文

朱延军

想象力是创造发明的基础。有了大胆的想象,科学才不断发展,有了丰富的想象,时代才不断前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在小语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词语、理解课文、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提高孩子们多方面的能力。

一、借助精美图画,激发学生想象

语文课本的插图多是文章重点内容的形象反映。教学时,应着重引导学生依据画面的提示,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静到动地让画面活起来,让插图充分发挥激发学生想象和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的作用。

如《荷花》一文第二节描绘了荷花的色彩美、姿态美,我们知道感知是认知的开始,具体的形象是想象的支柱。因此,我在教学时紧密联系课本精美插图。首先从看图起步,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表象。如找出“荷花”“荷叶”“花朵儿”等。再训练他们用生动的语句,把感知到的表象准确、连贯地表达出来。尽量引导他们说出“荷花怎样美”“荷叶是什么颜色”等等,经过细心观察、精心指导,学生都能用“碧绿”“嫩黄”“挨挨挤挤”等词来形容荷花怎么美了。就这样,结合图画学习字词、领会句子,使形象和语言文字紧密“胶合”在一起,抽象的文字符号,在孩子的头脑里变得既形象又具体了。

二、认真阅读课文,展开丰富想象

当然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除了从图画形象中感知事物、丰富语言、产生想象之外,大量的仍是通过语言文字去感知形象画面,展开想象活动的。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开展想象,并且“因文制宜”,教给学生想象的方法。

1.再现

阅读中的再现,指根据作者的文字描述,在头脑中勾画出所描绘的有关场面、情景、人物、事件的形象。它既是学生想象能力发展的表现,又是他们对课文理解能力发展的表现,在阅读的心理过程中占据突出的地位。通过阅读再现形象画面。如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五自然段时,首先指导学生从“刮”“俯”“闭”“进”等动词中想象出不同的动作和姿势,再把这些词语连贯起来演示一番,再现了小骆驼和妈妈在沙漠旅行中避风沙的情景,如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加深了。通过句子再现形象画面。如杜甫的《绝句》中的绝妙佳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就字面直译则显得平淡无味。教学时,可指导学生想象:在新绿的柳枝上有一对黄鹂在欢唱。草堂周围有很多柳树,鸟儿成双成对,既喜庆而又富有生机。一行白鹭向着万里晴空自由自在地飞着。让学生的想象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图景,这样才能领会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体会到诗句的含义。

2.补充

有些课文,在情节上稍有跳跃,叙述上有所省略,给学生的想象活动留下了驰骋的空间。我引导学生凭借文章中提供的线索和生活中积累的有关表象,去进行创新想象,加以补充、衔接。如《菩萨兵》一文第七自然段写朱总司令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帮助藏胞春耕,并没有具体、详细地写他们是怎样干的。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知道红军一心为民的真情,我就启发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去进行合情合理的补充,战士们是怎样热火朝天地干活的?可以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段话,这样的补充想象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丰富、更深刻,并可从字里行间里挖掘句子深意,自己得到创造的乐趣。

3.延伸

延伸,就是遵循原文情节发展的顺序,向课文的开头前或结尾后扩展去。仍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可根据原文意境向课文开头前扩展。让学生想象:小骆驼开始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到小溪边照镜子的?它那时自认为很美丽的神态、动作、语言会是什么样的?还可向课文的结尾后延伸,想象一下,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明白了自己的眼毛、脚掌、驼峰在沙漠里的特殊作用,再见到小红马时,它会怎样说?这样既开拓了学生思路,尊重他们的创见,又可以让学生逐步掌握边阅读边想象的方法,加深印象,丰富情感,受到语言和思想的熏陶。

三、精心设计练习,大胆丰富想象

当学生懂得了什么叫想象以及如何去想象之后,我们应进一步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去活跃学生的思路,让他们大胆地创造新的形象。当然想象性的练习,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但力求合理、新颖。

1.进行创造性复述

进行创造性复述是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想象,改变人称、体裁、结构及部分内容的复述,如教学《老山羊和大灰狼》一文后,我让学生以原文的中心为依据,可进行入情入理的发挥来讲一讲这个故事,这样既有助于检查学生对词、句、段的理解程度,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2.解答趣味性问题

提出带有趣味性问题,让学生解答,能激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如教学《争论的故事》一文后,我让学生想一想,除了“煮一半、烤一半”这个办法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学生在那里认真地思索着,终于有个学生站了起来:“老师,兄弟俩为何不射两只下来,那样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了。”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像这样类型的练习符合了儿童好奇、求异的心理。只要我们的问题适度、引导得法,孩子们就能够以浓厚的兴趣积极思考,展开想象。

当然,在小学阅读教育中我们更要有意识地将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为学生的想象开辟更广阔的天地。如指导阅读课外书籍,多开展 讲故事猜谜语等活动。这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促进他们想象品质的逐步养成、想象水平的不断提高都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认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此,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特点,借助教材的图文并茂,我们教师可因课制宜、因人而异、精心引导。用适當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方面调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促进他们的创造能力,就能达到师者“教得轻松、教得到位”、学生“想得丰富、学得愉快”的最高境界!

【作者单位:淮安市果林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荷花想象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快乐的想象
背课文的小偷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