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

2018-03-28 10:57顾颖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铜钱创作幼儿

顾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赋予了美术教学新的生命。幼儿园美术教学再也不是传统的画画、剪剪那么简单,而是要立足儿童视野,注重培养儿童发现美、表达美的情怀。

一、“老师,我可以画这个么?”——基于内需,满足写生欲望

1.源于生活的写生内容。直观感受是激发幼儿创作灵感最直接的方式。在写生活动中,幼儿对于生活中自己喜欢的东西尤其敏感。在开学初,班级将写生区留白,通过谈话,孩子们最想画的便是他们生活中最感兴趣的物体。男孩喜欢画各类硬朗性物体,如玩具枪、汽车、军用坦克等,女孩喜欢画柔软性物体,如小布熊、笔袋、书包等。同时也可以挖掘园内资源,如孩子喜欢的大型滑梯、荡桥等。不过在选择这些写生参照物时,还要突出几点:

①形象“大”一点。如写生活动《可爱的小布熊》,那种超大型的“布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突。满身绒毛很明显。便于孩子仔细观察的同时,也方便孩子用短线来表现出“布熊”特征。

②造型“异”一点。如写生活动《好玩的滑梯》,孩子们每天都会接触,结构造型早就心中有数。加上有平滑的滑道、有转角的楼梯、有悬空的走道,有趣的造型深深吸引孩子们驻足停留。立体的造型,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作品”

2.源于主题的写生内容。基于幼儿园综合主题活动,孩子们会聚焦到某一点,对该主题中某个元素感兴趣。如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中,孩子们对建筑物特别感兴趣。于是就生成了《天安门》《长城》等图片写生活动。稚嫩笔触,把不同建筑物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我们还从图片写生向户外写生进行了拓展,利用我园毗邻常州市政府和常州规划馆的便利,组织孩子近距离接触常州规划馆,用画笔,留下了常州规划馆的“照片”。激发了孩子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3.源于自然的写生内容。我园拥有丰富的环境资源——品种繁多的野花野草“微景园”、季节生长变化明显的“百草种植园”、美美的紫藤架、色彩艳丽的绣球花园等等,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幼儿处在这样自由、安全、快乐的环境中能充分发展个性,激发出写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一张画板、一盒笔,广阔的大自然就成了孩子们自由创作的工作室。在这里,孩子们可以静静地观察,尽情地表达,每一幅画中,都蕴藏着一个生动而有趣的生命故事。

二、“老师,这片叶子怎么画?”——多元指导,提高寫生能力

1.多感参与,助孩子构建写生语言。写生的基础是观察感知,要把瞬息万变、美丽多姿的生活反映到艺术作品中,离不开细心观察和全方位的感知。如写生活动《铜钱草》,提供多盆铜钱草,有水养的,有土培的,有粗粗茎叶的,有开着小花的……把这些端到孩子们的桌子上,让孩子们通过对比观察,摸一摸、闻一闻、说一说等多感官参与,孩子们惊奇地发现:“铜钱草好光滑啊!”“它开的花好小啊,闻起来味道淡淡的。”“看,有的叶子大大的,有的叶子小小的。”“这颗铜钱草长得好长啊,都到垂到地上了。”……逐步构建属于自己的写生语言。同时,借助想象,在头脑中初步勾勒出物体雏形。基于细致的观察和多元的感受,孩子赋予铜钱草以新的鲜活形象,创作时形态各异的铜钱草就跃然纸上。

2.个性的指导,提升孩子写生能力。写生的过程,是幼儿用心灵重新建构世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和情感的过程。对于不同孩子我们可以巧妙点拨,进行个性化指导。如面对“不敢画”的孩子,先热情地鼓励他,消除他们心中的压力,如果实在不敢下笔,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画出最初的几笔,助孩子勾勒出轮廓,和他一起跨出创作的第一步。又如面对“中途卡壳”的孩子,老师切记“催促”,可以耐心地引导他仔细观察事物的特征。在写生活动《猫》中,亮亮(笔名)在画猫眼睛的时候停笔不前,不知所措,此时老师就上前低语:“看,猫的眼睛看向哪里?你觉得它的眼睛像什么?”经过这样形象性的提示,并在旁边的白纸上示范了一下眼睛的画法,这种“雪中送炭”的帮助,为亮亮提供了支持,支持了他后续创作的行为,提升了能力。再如面对“囫囵吞枣”的孩子,切忌批评和泛泛而评,而是要蹲下来,给予具体的点拨。在写生《铜钱草》的活动中,淼淼(笔名)就画了三片叶子:“老师,我画好了。”“你画了三片不同形态的铜钱草,很好,但是铜钱草也是爱交朋友的哦,三片它觉得好孤单啊,你能不能多画一点,让它有更多的朋友呢?”孩子听了我的话非常高兴。“好,好,好!”兴致勃勃地拿起画笔继续画了。

三、“老师,我画得怎样?——灵动评价,滋养审美情怀

1.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对于孩子来说,写生活动最大的乐趣是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和情感的满足,这种“情”需求,远远大于写生作品本身。因此,在点评作品时,教师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想法,与孩子对话,呈现出他们心中的故事。如写生《铜钱草》活动时,有一个孩子把下面的半张纸都画成了黑色,“你为什么要画这么多黑色呢?”“因为长在土里的铜钱草更加健康、强壮,所以,我要多给它画点土,让它越长越大!”瞧,多么富有生命力的作品。

2.凸显童趣和独特想法。随着《指南》精神的不断渗透,“像不像”已不能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了。孩子在写生活动的同时,协同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分析和评价幼儿作品时,我们要挖掘他们创作背后所折射出来的童趣和独特性。如小班写生活动《菠萝》中,萌萌(笔名)小朋友用红色装饰了菠萝,这与范物是完全不符的。面对这样的作品,我们一定不能轻易去否定或纠正,而是需要静静聆听孩子的声音。“为什么要为菠萝涂上红色?”“我吃过菠萝,感觉有点辣。”多么真实的感受,多么独特的表达手法。大胆的笔触,独到的表达,使得这幅作品显得与众不同、生动无比,这是成人所不能及的。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让我们一起挣脱传统写生活动教学模式的束缚,带领孩子走进自然,走向社会,用画笔大胆表达出内心那份真善美 !

【作者单位:常州市藻江花园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铜钱创作幼儿
铜钱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一墙之隔》创作谈
铜钱草上的小洞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