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中遇见本质,“教”中发现价值

2018-03-28 10:57周静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份数平均分物体

周静

在苏教版的教材中我们把分数定义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这样定义比较直观,通俗易懂,强调了“平均分”,分母是平均分成的若干份,分子是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对理解以后的分数运算也有重要的价值。但是用份数来定义分数,也有一定的缺陷,因为份数中的一份或几份还是与自然数比较接近,并没有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到分数是一种新的数,是由于自然数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会给学生带来思维定式,认为分数就是小于1的,分子都是要比分母小的,对于接下来学习假分数造成负迁移。

张奠宙先生曾在《小学教学》2010年第一期关于《“分数”教学中需要澄清的几个数学问题》一文中,对分数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分数的定义一般有以下四种:

定义1(份数定义):分数是一个单位平均分之后中的一份或几份。

定义2(商定义):分数是两个数相除的商。

定义3(比定义):分数是q与p之比。

定义4(公理化定义):有序的整数对p,q,其中p≠0。

分数的产生,是除法除出来的,当得到的结果无法用整数来表示时,就产生了分數,也是数系的一次扩张。同时也说明了,“商定义”才是分数最本质的定义。因此,份数定义只能是起点,在教学的过程要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建模,逐步向更为抽象的分数定义去转移。

一、课前思

由于苏教版教材已在前面安排了两次学习,对于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其实已经出现过,所以在涉及分数的“份数”意义理解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知识之间如何串联?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分数的发展史,这些知识有的是互相牵扯,有的是互有联系,如何过渡?学生动手操作是否必要?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有过一些经验,从图中也可直观看出平均分后的结果,那么还要不要动手操作?如何顺利导入?是否要逐字逐句地抠概念?对于分数的意义中的重点词如“一个物体”“一些物体”“一个整体”“平均分”“若干份”“一份”“几份”,对知识的拓展到什么程度?学生对概念的认知需要从初步理解到深入理解,那么也需要有一定程度上的延伸,如何把握这个度?

在上这节课之初,我努力想摆脱“份数”的定义,努力向除法和比的意义靠拢,但这样做似乎在行进的过程中竟然“忘记了当初出发的目的是什么了”,因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比的认识在五、六年级都安排了专题进行学习。于是,我又把教学目的进行适度回归,重新回到“份数”的定义上来,只不过突出强调学生借助直观的操作和数线模型,沟通分数和整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从而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行中悟

分数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数学家史宁中教授曾在《数学与数学教育》一书中,阐述它代表一件事物的一部分,其本质意义是它的无量纲性。分数无量纲性的意义在于,可以把事物许多不可比的状态变为可比的状态。在本节课中,我先从一个蛋糕到一个图形,再到一个计量单位,最后到一组圆片(单位“1”),突出分数意义的相对性。然后以此为起点抽象到数线上表示,体现分数意义的无量纲性——仅仅是一个新数而已。

在过渡到分数的本质意义时,“分数是相对于整体‘1而言的。在数射线上的0和1之间,标出分数等,是认识分数关键的一步,及早进行,十分重要” 。这是因为数线是一个半抽象模型,它是“圆模型”和其他平面模型的“再抽象”,可以充当分数的“份数模型”向“除法的商”定义过渡的几何载体。用线段的长度表示分数的大小,无论是一个,还是一些,都是单位“1”。这样表示的好处有很多。首先,它的单位是抽象的“1”。虽然与圆片、三角、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相比较抽象,但仍然是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感知分数的含义。其次,这是数轴的雏形,学生早在学习自然数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这样就很好地沟通了分数与自然数之间的联系。

三、教后感

通过教学发现,用数线表示分数的优越性(譬如分数的性质、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抽象性、以及0到1之间分数个数的无限性)并没有让学生很好地体会,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在数线上出示整节课所学的分数后,教师没有很好地引导,深为遗憾。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本来是想借助操作,让学生明白不管分的物体是多是少,只要平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两份都可以用三分之二来表示,进而将一个整体的概念扩展到大数目。但是对于操作后的思考,引导得不得力,导致学生无法说出“核心”。

在求同比较环节,突出了三分之二这个分数的本质:与分的东西是什么无关,与分东西的数量多少也无关,只要将这些物体平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两份就是这个物体总数的三分之二。

求异环节比较中,使学生认识到:之所以表示的个数不同,是因为单位“1”不同,单位“1”里物体的个数不同,虽然都是单位“1”的三分之二,表示的个数自然也不相同。三分之二这个分数在这里并不是表示一个具体的量,而是表示部分与整体的一种关系。

最后,就是没有处理好学生的自主学与老师的讲授间的关系。感觉老师在课堂上说得比较多,学生说得少。有的需要学生多说的地方,学生不说,师就自己包办了。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要多加反思,力争避免一些不该出现的问题。

四、结语

《分数的意义》这一节课具有很特殊的意义。要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注重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不仅要给学生提供较丰富的学习材料,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而且还要注意让学生经历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把对分数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太仓市港城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份数平均分物体
如何利用题组训练提高分数“量”与“率”的区分度
对提单及保单出具份数的思考
这样做合理吗
教你学会平均分
“份数法”的妙用
条条道路通罗马
悬浮的鸡蛋
两种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