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挫折教育的探讨

2018-03-28 10:57苗清玲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挫折小学生心理

苗清玲

由于当前小学有关挫折教育的方法尚不完善,所以教师一定要谨慎对待挫折教育。小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不成熟,在成长的路上总是会磕磕绊绊,他们的挫折来自于学习、人际交往和语言沟通等方方面面,对小学生的挫折教育不说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但开展好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将会为学生克服其他挫折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

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挫折的类型及成因

有学者调查发现,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遭受各种类型的挫折,其中以人际交往、学习障碍和情感表达几种最为典型。在人际交往方面主要表现为与家长和教师沟通的挫折,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会表现出越来越强的独立愿望,但由于现实与期望值总有差距,学生与家长和教师的交往就会减少,长期下去会形成封闭和叛逆的心理。在学习方面,由于小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面对家长和教师的高要求往往表现得十分被动,处理不好会产生厌学心理。在情感表达方面,小学生往往表现得比较直接,但是当现实和预期发生偏差,比如得不到异性的认可和家长教师的表扬鼓励的时候,就会表现得十分沮丧,逐渐学着隐藏情绪,有什么事不愿与他人倾诉,如果学生克服不了这一关极有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的有效策略

1.关注学生的体育负载承受能力

由于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加强小学生体育课上的各种体育项目训练,包括50米跑、跳高、跳远等来磨炼学生的意志,增加学生的抗压能力,所以在强度训练上,教师不能盲目提高训练强度,一定要关注不同学生的承受能力以便因材施教。如在50米跑训练过程中,不能对学生要求太高,也切忌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训练。其次,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观察学生每次跑完后的状态,对耐力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训练次数,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一定要安排休息。训练最主要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意志,只要学生能在一次次的训练中做到咬牙坚持,不轻言放弃,不断超越自我,就是挫折教育最大的成功。

2.发挥榜样教育的力量,积极鼓励学生

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属于不成熟的个体,教师要抓住学生畏难但是善于模仿的心理。在体育训练中给学生寻找体能和意志力较好的同学给大家树立榜样,让孩子看到努力的方向,同时这也利用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因为当他们看见有人比他们强的时候,会表现出一种不服气和“我一定要超越他”的心理,由此找到努力的动力。有了榜样的力量,学生可以在具体的目标中更加清楚地意识到挫折带来的困难和自身能力的不足。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把这当作一种动力,有的学生可能会由此产生自卑感,遇到挫折时表现出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所以还要求教师在寻找榜样的同时要用鼓励性的话语激励其他学生,当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突破时给予适当的表扬,这样才能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潜力不断超越自身。

3.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对待困难挫折的能力

体育中实施挫折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奋勇向上的精神,但是无论在哪种情况下,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失败的情形常有发生,而学生若是不能正确分析和处理失败,就容易产生悲观的情绪,严重的甚至自暴自弃。所以,教师要随时留意学生的情绪和表现,根据学生的个人心理和家庭背景情况分析学生的性格,寻找适合学生摆脱困境的方法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要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分析自己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在客观理性的认识上掌握主动权,积极寻求解决困难战胜挫折的方法。

4.人为地为学生设置困难情境

挫折来源于生活,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受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环境中充满了苦难的同时也充满了磨炼和塑造一个人的机会。在小学体育教学的挫折教育中,教师正是要善于有意识地为学生设置困难情境,通过让学生不断克服这些困难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加强对挫折的认知,通过帮助学生掌握摆脱困境的方法和能力,让学生养成一种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养成一种忧患意识,这样,当学生以后再次遇到困难时就会有所准备,而不是手足无措,任由困难挫折击垮了。

总而言之,教育者要不斷探究和创新实施挫折教育的有效教学方法。通过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让学生正视挫折,学会解决困难和挫折的方法,增加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学生克服胆怯、害羞、畏难的心理障碍,并掌握科学的情绪管理和调节方法以培养学生形成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使其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有压力有挫折的生活,

【作者单位:徐州市铜山区汉王实验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挫折小学生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挫折使我更坚强
心理感受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