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谱在大班歌唱活动中的设计和策略

2018-03-28 10:57沈婉青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稻子图谱符号

沈婉青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必须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帮助幼儿去熟悉、了解音乐。但幼儿受到年龄、生活经验等的限制,思维特点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还不能去理解和再加工一些复杂的音乐材料。王小芳提出图示法的作用有:激发兴趣、把握音乐形象、梳理音乐结构、了解音乐知识、记忆歌词内容、表达音乐情感。可见,“图谱感知”教学法能将枯燥的、抽象的音乐概念和音乐材料简单化,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孩子面前,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巧妙地运用图谱能吸引幼儿积极地参与歌唱活动,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从而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

在大班歌唱活动《秋天多么美》中,图谱起到了以下作用:

一、图谱的作用

1.理解、记忆歌词

三段歌词分别描述了棉花、稻子、高粱三种农作物在秋天的景象。用拟人、具体描写的手法描摹三种作物的特点,形象生动、画面感强。但是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来说,他们对农作物并没有相关的直接经验,谈不上对其特点的了解,也无法像成人一样去直接理解歌词的含义。这时候,图谱的作用就突出了。

2.准确把握音乐形象

棉花、稻子、高粱化身为三位美丽的“姐姐”:一位“咧嘴笑、露出小白牙、脸蛋笑微微”;一位“把手挥、梳着金头发、结出金穗穗”;一位“喜红了脸、跳起丰收舞、杆头往下垂”。要在一次歌唱活动中准确记忆三种作物的特征还不串词,确实不容易做到。而与图谱的互动,就帮助孩子们准确地记住了三种作物的特点。

3.巧妙解决难点节奏

运用图谱可以促进幼儿动脑,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从而积极思考,自觉主动地学。案例的副歌部分很容易唱错(来来来/来来 来来/,来·来来/来来 来来/……,和来来来 来来/来来 来/……),两处“来来来”,直接用不同的节奏型明确出示。在引导幼儿理解时,提醒他们观察比较,发现不同之处,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获得经验。这就给予了幼儿充分自主学习的机会,他们也能投入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4.掌握基本的音乐素养

符点音符、跳音的正确演唱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枯燥的讲解并不利于幼儿理解,也不容易解释清楚,而形象符号的直接出示让孩子们一目了然,从而快速地理解、掌握。

5.帮助幼儿更好地表情达意

案例歌曲呈现了秋天的丰收景象,表达了喜悦欢快的感情。图谱的画面美、符号的形象化都有助于幼儿理解歌曲内容,从而在演唱中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6.激发幼儿自主学习兴趣

在活动中,教师对于图谱预设了留白。把三种农作物的细节特征留白,引发幼儿讨论,使幼儿真正参与图谱的设计,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下面具体谈谈案例中图谱的设计和使用策略。

二、图谱的设计策略

1.符号要简洁,细节特征应突出

如棉桃“咧开嘴”和“露出小白牙”,各自的特征仅有些微差别,在设计符号时就要突出细节:用不露齿的笑的图片表示“咧呀咧开嘴”,用露出牙齿的图片表示“露出小呀小白牙”,图片要把细节特征明确地表示出来,才能方便幼儿观察、区分和记忆。

2.符号要前后统一、便于理解

用相同的符号来指代相同的内容,帮助幼儿通过符号学会替代、排序等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如“秋天多么美”用一朵小花表示,“秋天多么美,秋天多么美”用两朵小花表示。

因为象征符号可以自由地表征对象,所以教师的预设一定要遵从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在本活动中,教师预设的符号结合了以往的交流经验,遇到难点又组织幼儿讨论,是教师和幼儿共同“约定”的一些符号,所以幼儿理解和掌握的情况比较好。

3.符号的设计可适当留白

图谱是孩子们的图谱,只有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共同讨论,才能更加为他们所理解和接受。所以一些难点可以留白,引导孩子们共同讨论。在案例中,三种农作物的形象就是师幼共同讨论、设计的。棉花是白白胖胖的,像桃子;稻子是细细长长、一条一条的,像柳条,像小鞭炮;高粱像玉米、像鸡毛掸子、脑袋粗粗大大的……在讨论中,孩子们区分了作物,又记住了特点。

4.色彩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案例中,按照歌词,把棉桃画成白色,稻子画成金黄色,高粱画成红色,各自对应歌词又贴合实际形象。

5.图谱的结构要与音乐结构相匹配

图谱的设计要考虑音乐的特点。案例中,歌曲是“总-分-总”结构,三段歌词的开头、结尾完全一致,中间内容也是句式基本一致(除了高粱“喜呀喜红了脸”多了一个“了”),在图谱设计与呈现时,注意了这些,就使得音乐结构一目了然,容易理解。

三、图谱的使用策略

案例中,三段歌词的图谱是随歌曲内容分步呈现的,但是涉及重难点的时候,由于预设了留白,所以在和幼儿讨论出结果后,用随乐画的形式呈现。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性,把一些简单的操作(如给稻子、高粱涂色)放手让幼儿完成。

在分别呈现出前两段歌词后,教师引导幼儿寻找异同,猜测第三段会有什么和前两段一样,之后让幼儿尝试完成第三段的图谱,通过答案的揭晓来验证幼儿的猜测与推理。整个活动虽然时间有些拖延,但是孩子们积极投入,收获很大。

何小春指出,图谱的设计要恰到好处,不要牵强附会,要师生共同设计。在案例中,教师通过对图谱的设计、呈现以及使用,让幼儿有机会与图谱直接接触、互相作用,提高了幼儿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幼儿在图谱使用中培养了好奇心、主动性、问题解决的能力等。

总之,在本案例中,图谱的使用是成功的。把图谱作为桥梁,幼儿主动探索,以图像、符号作为媒介,把已有经验与新获得的知识进行重组,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幼儿的经验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状态。

【作者单位:常州市三井中心幼兒园 江苏】

猜你喜欢
稻子图谱符号
绘一张成长图谱
“+”“-”符号的由来
稻子黄了
变符号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稻子熟了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杂草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