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的文本挖掘

2018-03-29 02:31焕虎娟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3期
关键词:共词病机中药

焕虎 娟娟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081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以血糖增高为主要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1]。近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精神压力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日趋升高,成为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以二甲双胍等为代表的降糖西药可通过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胰岛素的分泌等方法,控制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率[2]。但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西药虽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其乳酸性酸中毒、肝细胞损伤等毒副作用却限制了该类药物的广泛和长期应用,而且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安全有效的化学治疗药物。中药降糖作用温和持久,疗效稳定,副作用小,可显著改善糖尿病诸多并发症,成为治疗糖尿病的研究热点[3]。中医治疗糖尿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治疗经验,但以中药方剂为主,有关用药规律和配伍特点的研究不多。本研究拟以名老中医糖尿病验案良方为例,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方剂的分析,总结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和配伍特点,为现代临床治疗糖尿病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对《国家级名老中医糖尿病验案良方》一书进行收集整理,共得到95位中医治疗糖尿病处方388个。纳入标准:①1个证型附1首以上方剂者,按数方统计;②基本方加减用药,按1方统计;③中西医结合用药及中成药所含中药不明者,未予统计;④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处方用药予以统计。

1.2 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 运用WORD和TXT将388个处方中的中药名按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4]进行规范化,最终得到501味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关键词。以Bibexcel、SPSS20.0及Gephi数据可视化网络分析软件作为主要研究工具,用Bibexcel软件生成共词矩阵;Gephi软件生成社会网络图,SPSS20.0绘制糖尿病中药治疗规律研究图谱。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频中药的获取与频数分析 对388个处方进行归纳整理,共得到501味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选出频数≥30次的中药33味,依次是黄芪(196)、生地(169)、丹参(122)、茯苓(120)、麦冬(115)、山药(103)、天花粉(96)、枸杞子(83)、葛根(74)、知母(74)、白术(72)、当归(71)、熟地(67)、山茱萸(66)、玄参(63)、苍术(62)、泽泻(61)、黄连(59)、太子参(59)、白芍(58)、川芎(56)、赤芍(56)、五味子(54)、丹皮(50)、党参(44)、地骨皮(41)、桃仁(40)、肉桂(39)、怀山药(37)、山萸肉(36)、桂枝(34)、玉竹(32)、石斛(31)。见表1。

表1 中药频数分析表

2.2 中药社会网络分析 运用Bibexcel软件构建共词矩阵,选取频数≥10的中药79味,运用Gephi软件生成社会网络图,计算接近度(Closeness)、介数(Betweenness)、特征向量(Eigenvector)、网页排名(PageRank)并分别进行比对降序排列,各选取排名前30的中药,导入在线Venn图制作,得出核心中药。结果显示,29味核心中药依次是黄芪、生地、丹参、茯苓、山药、白术、麦冬、天花粉、枸杞子、当归、苍术、白芍、葛根、山茱萸、泽泻、黄连、熟地、赤芍、知母、丹皮、太子参、五味子、川芎、玄参、肉桂、桂枝、党参、桃仁、益母草。如图2、图3所示。

2.3 核心中药聚类分析 运用SPSS20.0对29味核心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聚类图谱并确定类团。通过分析,共得到4个类团。经粘合力计算,确定每个类团的中心词并进行语义分析。治疗糖尿病的中药配伍是:类团1:黄芪、生地,为补气药配伍清热凉血药;类团2:山药、麦冬、天花粉、茯苓、丹参,为补气药、补阴药配伍清热泻火药、利水消肿药、活血调经药;类团3:党参、益母草、桃仁、桂枝、肉桂,为补气药配伍活血调经药、发散风寒药、温里药;类团4:枸杞子、白术、太子参、当归、熟地、白芍、葛根、知母、丹皮玄参、赤芍、黄连、苍术、泽泻、川芎、五味子、山茱萸,为补阴药、补气药、补血药配伍发散风热药、清热泻火药、清热凉血药、清热燥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消肿药、活血止痛药、敛肺止咳药、收涩药。如见图4所示。

3 讨论

社会网络分析法是根据数学方法、图论等发展起来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研究网络关系,有助于把个体间关系、“微观”网络与大规模的社会系统的“宏观”结构结合起来。共词分析法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统计一对词两两同时出现的次数,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高级统计处理,绘制出二维或者三维的可视化图形,客观系统地展示所关注热点的直观量化信息[5-7]。本研究针对名老中医糖尿病验方,采用共词分析法生成共词矩阵,社会网络分析法绘制中药治疗糖尿病图谱和聚类图谱,分析治疗糖尿病中药之间的配伍关系,可为中医临床辨证用药和配伍提供依据,并为有针对性的药理研究提供参考。

《黄帝内经》把糖尿病“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的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归于“消渴”范畴,中医基础理论认为,饮食不节致脾胃受损,水谷精微运化受阻,水湿停聚,酿生痰浊,滋生痰湿与内热,痰热内阻发为消渴[8]。传统上认为糖尿病的主要病机是阴虚燥热,此后经不断发展,又提出脏腑病机论,如孙万森等[9]运用循证方法分析,认为消渴病基本病机为五脏虚损,气化失司;气血津液病机论,如张鸿恩等[10]认为,糖尿病的病机以阴虚为其发病的关键,初始多见阴虚热盛证,随着临床应用清热药及正气的消耗,呈现气阴两虚证。

本研究药频数排列图、中药网络分析图和韦恩图结果显示,黄芪、生地、丹参、茯苓、麦冬、山药、天花粉、枸杞子等是治疗糖尿病的核心中药。所用中药类别主要是补益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等。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糖尿病的中药配伍为,补气补血补阴等补益药分别配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中的一种或多种。由此推出,糖尿病的发病与五脏虚损、阴阳气血不足、热盛、血瘀、津液代谢失常等密切相关。

根据聚类图谱结果,类团1用益气健脾、利水消肿的黄芪配伍清热凉血、益阴生津的生地。金元刘河间注重“燥热伤阴”,认为“此三消者,燥热同也。”张子和《儒门事亲·河间先生三消论》言:“消渴者,……耗乱精神,过违其度,而燥热郁盛之所成也。此乃五志过极,郁热伤津,致令消渴。”说明长期精神刺激,或五志过极,导致郁热伤津,发生消渴[11]。在辨证用药时以益气健脾药配伍养阴清热药治疗阴虚燥热的主要症状。

类团2用健脾养阴、润肺生津的山药、麦冬配伍清热、活血、利水兼健脾宁心、生津止渴的天花粉、丹参、茯苓。《素问·奇病论》记载:“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说明过食肥甘厚味、嗜酒烟、情志不遂等病因使气机郁滞,水谷精微无法正常输布到全身及各脏腑,气血津液代谢失调,内生热邪,热盛血瘀津液不布,更加壅滞气机,引发消渴[12]。在辨证用药时可用补肺健脾药配伍清热渗湿药、活血凉血药。

类团3用党参补脾益肺,益母草、桂枝、桃仁、肉桂活血通脉、解毒消痈,邹时祯[13]认为脾肺损伤致水谷精微疏布失调,大量水谷精微堆积在血管,导致血液粘稠,瘀血内生,发为消渴。可用补脾益肺药配伍活血通脉药对症治疗。

类团4用补肝脾肾、补血养阴的枸杞子、当归、熟地、山茱萸、白芍、五味子、白术、太子参配伍活血化瘀、清热凉血、利水渗湿的知母、葛根、丹皮、泽泻、玄参、苍术、黄连、川芎、赤芍。陈莞苏等[14]认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往往是由多种病理因素或同时作用,或相互传变,合而为患。故名老中医在治疗本病时,也从多方面着手,以补气、补阴、补血等补益药配伍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等攻邪药,达到扶正以祛邪,祛邪而不伤正,扶正祛邪并用的效果。

由于素体虚弱,五脏虚损,或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感六淫等因素导致糖尿病;郁热日久灼阴液,耗伤元气,加之肾阴素虚,导致气阴两虚;虚热内盛,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肺脾肾之气不足导致津液输布、代谢失常,聚而成痰湿;燥热内灼煎熬血液,或津伤液亏,无力运载血液,或燥热伤气致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导致血瘀[15]。故在临床治疗和预防糖尿病中,应明确致病因素,找准病变脏腑,祛除病理因素,针对综合病机,全方位考虑配伍用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徐江雁,毋莹玲.国家级名老中医糖尿病验案良方[M].郑州: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中原农民出版社,2010:1.

[2]董耿.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使用和评价[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8):107-108.

[3]Tong Xiao-Lin,Dong Liu,Chen Liang,et al. Treatment of diabetes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2012,40(5):877-86.

[4]高学敏. 中药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5]张勤,徐绪松. 定性定量结合的分析方法——共词分析法[J]. 技术经济,2010,29(06):20-24,39.

[6]冯璐,冷伏海. 共词分析方法理论进展[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02):88-92.

[7]李颖. 国内竞争情报研究演进态势—共词分析视角[D].湘潭:湘潭大学,2010.

[8]史秀明,徐国良,黎宇,涂珺.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 江西中医药,2015,46(05):64-70.

[9]孙万森. 消渴病病机循证研究[A].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八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2005:6.

[10]张鸿恩,林兰,眭书魁. 糖尿病中医病机探讨[J]. 吉林中医药,1989(01):11-12.

[11]丁英钧,王世东,王颖辉,等. 糖尿病“内热伤阴耗气”基本病机探讨[J]. 中医杂志,2008,49(05):389-391.

[12]白晓寒,黄延芹,徐云生. 现代医家对糖尿病中医病机的认识[J]. 光明中医,2015,30(01):206-209.

[13]邹时祯. 浅论2型糖尿病的核心病机[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09):670-671.

[14]陈莞苏,朱英,吴玉江.基于名老中医验方数据探讨2型糖尿病病机特点[J]. 辽宁中医杂志,2013,40(09):1818-1821.

[15]李克忠. 2型糖尿病四期病机辨识[J]. 陕西中医,2009,30(05):640-641.

猜你喜欢
共词病机中药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的中医病机思辨与治疗及其疗效评价指标述评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中药零食”怎么吃
图书馆与档案馆信息公开研究重点及趋势比较研究
基于Matlab的共词矩阵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