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

2018-03-29 06:11李孟晋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学生

李孟晋

(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安徽 合肥 230031)

1 引言

创业教育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在美国萌芽,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行业就将“培养具有独立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型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近些年我国政府实施多项举措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并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基于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分析,探讨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和完善的对策建议.

2 安徽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安徽省高等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很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开展方面发展迅速,尤其是省内部分高校先后成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这些院校积极成立创新创业学院、设立创业活动孵化基地、开展校内创业讲堂活动、建设创新创业项目等.目前,一些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方面的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成为影响其进一步发展和突破的瓶颈.

2.1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方面存在认识偏颇

大部分高校目前从领导到教师,或多或少存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认识上的偏颇.不少人没有真正领会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其他普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教育区别对待,在教学授课、实训操作、教习互动方面还是老一套,不能准确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规律.认识上没有到位,自然在日常教育实践活动中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2.2 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不明确

随着教育部及安徽省教育厅出台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文件,省内各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可谓不高,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也不可谓不积极.然而,究竟什么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是科学合理的,是符合高校毕业生特点的,是以学院为主导,引导毕业生完成一定的教学实践,还是走校企合作模式,积极开展“请进来”“走出去”,让毕业生在干中学,抑或是其他模式,学院从上到下,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认识,当然,这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的理解不一有很大的关系.

2.3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构建不完善

省内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正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创新创业教育老师基本隶属“学院派”,大都缺乏实践经验,甚至从未有过企业工作履历,教学传授也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对实践讲不到位.而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是照搬以往传统的评价体系,并不适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在课程体系构建方面,整体思路清晰,课程体系框架也较为合理,但也需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体系及内容.

3 发展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省属高校地域性办学特色明显,专业类别多以应用型、技能型为主,培养人才也基本定位在服务经济发展的应用人才.基于上述特点,为进一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高校教师授课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结合安徽省高校自身特点,现提出发展和完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对策如下:

3.1 扭转高职教育观念,全面、系统的认识创新创业教育

3.1.1 人才培养: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由“被动就业型”向“创新型”培养方式转变

创新创业教育根本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必须认识到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广泛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积极打造“校企合作,专岗对接,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让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育教学实施和毕业生实习就业等各项环节中,将原先以培养“被动就业型”人才转向培养“创新型”人才.其次,应积极搭建各类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方便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更要探索诸如“第二课堂”等形式.例如同院校相关行业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开设“订单班”和“共建班”共同培养学生,积极推进“工学交替”教育模式,开展各类实践、实训活动,通过“校企合作”模式的推广,实现将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营销模式、管理理念传递到课堂,同时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的目的.

3.1.2 经验借鉴:汲取西方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目前,西方高等院校中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迅速,多数在借鉴美国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育现实,做出了很多创新,诸如将真实创业环境设为教学切入点,以创业模拟实践作为教学形式,通过情景模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创业意识,激发创新思维.国外部分高校还设置创新创业基金,让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小试牛刀,先行历练,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创业方向.以上种种做法都充分显示西方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均趋于完善,经验方面值得国内高校学习借鉴.

3.1.3 人才评价:构建科学的人才综合素质测评系统

现在高等教育依旧停留在“重课堂轻实践”层面上,针对学生的考核也基本以对理论知识体系掌握情况考核为主,很难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尤其是实践能力.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角度考量,构建科学的人才综合素质测评系统,不仅是对传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更是新时代下大力推广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3.2 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

3.2.1 打造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

高等院校打造一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学师资团队迫在眉睫.只有拥有优秀、专业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才能真正实现服务经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的.笔者认为可从校内、校外两大方面着手打造能力强、素质高、涉面广及富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创新创业教学师资团队.

(1)校内:不断优化师资结构,逐步形成由专职教师、实验教学指导老师、校内兼职教师(辅导员或校内行政人才)和校外兼职教师共同组成.并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制定校内师资力量长期培训计划,定期聘请校内外优秀行政人员及企业人员开展培训.

(2)校外:学院常年聘请优秀企业人员担任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共同探讨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及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并通过向社会吸纳人才,聘请专家学者、创业人士、实战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及企事业单位优秀职工担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指导教师.

3.2.2 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

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力求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两者的融合,从学生出发,将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理念、新科技、新方法广泛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授课环节中,并将其深入渗透到专业课程授课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一方面打破传统教育以教授为主,主张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营造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实验实训课程,丰富课程设置系统化、多元化和实用性.

以安徽省某高校为例,目前已初步形成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创新创业理论及实践课程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其中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包含了创业培训、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等.以该高校经济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在2013-2015学年期间,共开设《沟通与团队协作》《市场营销》《营销策划与实务》和《项目管理》等涉及经济学、管理学范畴类型的基础课程达25门之多,有效提升学生团队协作、产品营销、营销策划、项目管理、风险评估、策划书撰写等创新创业基本技能.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课程主要围绕毕业生创业培训展开,包括创新创业基本理念培训和模拟仿真实践两大模块,立足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业实践能力.

3.2.3 重新定义教学评价标准

针对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评价标准,应避免设置封闭式评价标准,鼓励设置多元化、开放式的评价标准.以《营销与策划实务》课程为例:可设置团队协作、创业认知、市场调查、产品研发、产品营销和策划书撰写等模块,并针对各模块学生实施情况同时结合学生参加各类营销策划比赛、大学生创业类型比赛、社团参与及建设情况及校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参与及建设情况等设计具体的评价指标.

3.3 借助外界各方力量,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3.3.1 丰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活动,渲染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创新创业教育还必须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加以巩固、完善.高校应继续坚持培养学生与岗位标准相对接的能力目标,突出“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大力开展各类实践教学活动.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并将承办各类省级大赛和参加各类比赛作为提升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创业竞赛、举办创新创业系列讲座和创新创业交流会、成立创业社团等形式的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丰富学生创业体验.另外,还要善于借助地方政府及各界企业的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搭建校内外实验实训教学基地,积极打造集教学、科研、孵化及指导推广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服务平台,使学生实现“学习、实践、创业一手抓”,帮助学校将优秀的教学科研成果产业化,拓展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通道,增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实效性,营销良好的校园氛围.

3.3.2 争取广泛资金支持,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基金机构

国外很多高校设立了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资金组织支持活动的开展.目前很多高校面临创新创业教育融资难的困境.针对这一现状,院校要借鉴西方国家经验,积极宣传现有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获得地方政府、企业尤其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认可.发动优秀校友、民间慈善机构、公益性教育组织筹集资金,逐步建立起多渠道的创新创业资金渠道,为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4 结束语

2012年,党的十八大会议明确提出高校“要以创业带动就业”,并着重培养“创新型人才”.基于此,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各项措施全面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虽发展迅速,但仍旧需要应对出现的诸多问题,仍旧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本文在对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步探索基础上,重点以安徽省属高校开展“双创”教育为例,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为高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提供参考.

〔1〕Brian.H.Cameron.Enterprise Systems Education:New direction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future[J].Preconference Version,2007(11):21-25.

〔2〕许宁,刘培培.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的现状分析及其完善[J].教育与职业,2012(11):46-47.

〔3〕化新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实与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4):39-41.

〔4〕陈谦.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中的制约与突破[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4):29-31.

〔5〕肖艳晖.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0(5):24-26.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