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早期孤立主义思想探究

2018-03-30 05:15崔财周
学理论·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孤立主义美国内涵

崔财周

摘 要:孤立主义是美国早期的主要外交政策,当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孤立主义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从早期盎格鲁-萨克逊的殖民时期,到后来的北美独立运动以及建国初期美国的外交政策,都闪烁着孤立主义思想。孤立主义并不是闭关锁国,它是一种相对的概念,为了保护美国的民主制度,与大国进行博弈的一种外交政策。孤立主义的产生与美国早期的宗教因素、地理环境、务实的传统以及政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美国;孤立主义;形成;内涵

中图分类号:K5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8-0162-02

作为美国早期的指导思想,孤立主义对美国文化与外交产生了深刻影响。孤立主义在美国有着久远的历史,它最早产生于盎格鲁-撒克逊人在北美殖民时期。北美优越的地理环境、宗教的纯洁性以及政治环境,使他们要求摆脱欧洲的枷锁,实行一种与众不同的制度。本文拟从孤立主义形成的历程入手,探析孤立主义产生的原因,剖析孤立主义的主要内涵。

一、孤立主义的形成

孤立主义在美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盎格鲁-撒克逊人在北美开荒时期。到18世纪,英国在北美13个州建立了殖民地,后来逐步形成一个统一的美利坚民族,也形成了共同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体系。北美殖民地日益发展壮大,但他们的利益被英国作为与欧洲国家讨价还价的筹码。瑟法蒂·西蒙曾说:“在整个18世纪,殖民地的人民是大国博弈的工具。”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一书中很好地诠释了孤立主义。他指出,美国没有欧洲国家的关照一样会很好,而且可能会变得更好。虽然在当时是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需要,争取民众的支持,以便于取得更好的独立。但是这种思想为美国外交政策提供了一种方式。

法国控制的据点一直威胁着当时的北美十三州。1748年英国把路易斯安那还给法国,用来换取印度的马德拉斯堡,激起北美民众的反抗。要求摆脱英国统治的呼声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要求远离欧洲的争端,独立自主的发展。1754年6月,富兰克林等人起草的阿尔巴尼联盟计划,希望各州联合,组建统一的联邦政府,实行有效的管辖,不要过分地依赖英国,这样双方都可以获利。然而,英国人认为此方案“太民主”,该议案就这样流产了。不过,虽遭此创,富兰克林更加认识到,要使得北美强大,需要找到更好的方法,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伴,为后来的美国獨立战争打下基础。他这种独立的外交思想得以继承与发展。1776年,约翰·亚当斯提出:“我们应该尽可能从欧洲的政治和战争中解放出来。”[1]在他看来,与欧洲国家的结盟会丧失美国的独立性,成为欧洲国家政治博弈的附属品。

1776年,由亚当斯和富兰克林起草的“条约范本”,规定了北美十三州和外国谈判的基本原则,其指导思想就是孤立主义。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极力拉拢美国,使美国有陷入欧洲战争的危险。1793年,华盛顿在国会中发表了《中立宣言》,第一次正式表达了美国孤立主义外交原则。华盛顿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也提出要实行孤立的外交思想。1796年,华盛顿在《告别辞》中指出,“美国人民的命运不要交给欧洲,美国的繁荣和兴盛也不要依靠欧洲,不要成为欧洲大国的牺牲品。”[2]与欧洲人的结盟或者敌对都是不明智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自己的独立性,避免卷入欧洲事端,要好好发展自己。华盛顿的外交思想为后来的美国对外关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孤立主义的主要内涵

孤立主义是美国政府早期的一种外交思想,通常指美国建国初期到十九世纪末对欧洲的外交政策。孤立主义从来不是与世隔绝,它是一种相对孤立。

第一,美国的孤立主义只是外交和政治概念,并不涉及经济和其他。美国历史上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开放性,这就使得美国与欧洲和其他国家在经济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与欧洲产生贸易往来。因此,美国的孤立主义与封建国家的闭关锁国有本质的区别,它不是在经济上自我封闭,而是“带有资本主义的外向性”[3]。

第二,孤立主义是相对概念,在美国早期常与别国结盟。华盛顿在演讲中多次阐述美国不要卷入欧洲的纷争,不要加入长久性同盟,在特殊情况可以与其他国家联合。建国初期,美国实力弱小,缺乏单独抵抗的能力,常常需要和其他国家短暂结盟,在平衡中维护国家主权。18世纪末,美国先后与多个国家结盟,1782年与荷兰,1783年与瑞典,1794年与英国,1795年与西班牙。美国利用各个国家的矛盾,与欧洲大陆不纠缠,又能维护国家的目的。

第三,孤立主义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美国建国初期,周边环境复杂多变,处于危险之中。英国在五大湖附近驻有军队,北部的加拿大也处在英国的统治之下。路易斯安那和佛罗里达由西班牙控制,美西边界经常出现纠纷。这一切使得美国面临严重的安全问题,保持国家主权是美国面临的首要任务。美国学者德拉蒙德曾指出,“美国实行孤立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权衡利弊,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安全。”[4]

第四,孤立主义的双重含义。一方面美国可以和欧洲建立联系,另一方面美国坚决反对欧洲以任何理由干涉美国事务。孤立主义只是相对于欧洲而言,美国积极参与拉美和亚洲地区的事务。孤立主义成为美国在拉美排斥欧洲国家的政策,孤立主义是一种外交、政治的综合考量。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地理上的孤立,不过地理空间的因素强化了孤立主义的思想。

孤立主义是美国建国初期针对欧洲的一项政策,它要求摆脱欧洲的控制,追求独立的同时获取更多的利益。它本身具有多重内涵,基本可以代表美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三、孤立主义形成的原因

孤立主义思想之所以形成,有其深刻的原因。宗教的纯洁性、务实的传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复杂的政治因素,这一切都使得美国要贯彻孤立主义思想。

(一)宗教的纯洁性

宗教原因也是美国实行孤立主义的原因之一。来到北美的英国人大部分是清教徒,许多人因为宗教迫害而逃离英国。他们厌倦旧大陆在宗教上的牢笼,迫切希望宗教自由。与此同时,清教徒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肩负着振兴世界的重任,他们要找到一方净土,远离宗教的羁绊。约翰·温斯洛普说:“我们要成为世界的中心,把此地建成全世界瞩目的地方。”美国人的思想中天然的透露着自由,同时对于外部世界充满着不信任。由于这种宗教思想使得美国不愿意和以前的宗主国在思想上有过多的交集。

(二)务实的传统

美国的祖先大部分是清教徒,有著吃苦耐劳、务实能干的优良作风。他们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大陆,用自己的双手改造者这片土地。正如康马杰所说:“实用主义的特点反映了美国民族的特性,他们用自己的经历为务实主义的诞生打下了基础,又为它的存在提供了基础。”[5]这种务实的传统使得美国人民意识到,美国的中心任务是致力于美国的建设,远离欧洲的是非,保持其独立性,以便于更好的发展。

(三)优越的地理环境

优越的地理环境为美国实行孤立主义提供了必要前提。美国两面环海,远离欧洲大陆,北面是尚未统一的加拿大,实力很弱,南面的墨西哥也在西班牙枷锁之下。北美人民开始就认为这是一片与旧大陆与世隔绝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得美国在建国之初很少与欧洲大陆纠缠。地理环境为美国提供了天然的防御屏障,杰斐逊说:“美国自然地从欧亚大陆分离,它本身拥有防御体系。”[6]再加上美国本土物产丰富,各种资源充足,足以很好地发展自己,这就为孤立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

(四)复杂的政治环境

美国早期实行孤立外交还有复杂的政治原因。美国建国初期实行邦联制,中央权力很小,各州权力过大,很难实行统一有效的外交政策。本身实力很弱,使得美国实行谨慎的对外政策。众所周知,美国建国时法国给予很大的帮助,理应发展友好的关系。可是建国后法国有很多无理要求,美国人天生自由的思想很难接受,与法国关系恶化。1783年,英国人虽然承认美国独立,可是对于刚刚建立的美国实行敌对政策,政治和经济都实行封锁政策。美国人无法与英国实行正常的外交关系。当时欧洲两大强国的敌对政策,让美国如履薄冰,先发展好自己,这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四、结语

从孤立主义的形成、原因以及主要内涵可以看出。一方面,它具有内向性,要求摆脱欧洲国家的控制,维护本国的独立。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外向性,孤立主义不是亚洲国家的闭关锁国,在商业上与欧洲国家建立紧密的联系。内向性要求国家内部稳定,外向性则是积极争取商业利益,这二者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美国在建国初期实行孤立外交主义,有其深刻的根源,这是宗教因素、政治环境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当时美国出现了一批孤立主义思想宣传者、开国元勋的支持以及美国民众的呼声,使这一思想得以落实。与此同时,美国的孤立主义外交思想在以后的岁月里也影响到美国的对外政策。直到二战前期,美国实行的中立政策,仍可以看作是孤立思想的变体。

参考文献:

[1]周琪.“美国例外论”与美国外交政策传统[J].中国社会科学,2000(6):84.

[2]王福春,张学斌.西方外交思想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76.

[3]R.W.利奥波德.美国外交政策的成长[M].纽约:兰登书屋,1962:17-18.

[4]D.F.德拉蒙德.美国中立的消失,1937一1941[M].北京:中华书局,2002:102.

[5]S.康马杰.美国精神[M].杨静予,等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社,1988(1):142.

[6]SeligAdler,Theisolationistimpulse:itstwentieth-centuryreaction[M].NewYork:Collier-Macmillan,1965:11.

猜你喜欢
孤立主义美国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英美孤立主义“每况愈下”
民族主义让全球化进程逆转了吗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英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探析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